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他是 > 第13章 土匪从何而来(第1页)

第13章 土匪从何而来(第1页)

对这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明朝末年的那场战争。

想当年,闯王意气风,率领他的大顺铁骑,夺关拔寨,强渡黄河天险,一路北上,最终完成了战略目标,实现了对京城的包围。一场生死较量,在所难免。

为了躲避战乱,城里的一些有钱人和郊外的一些百姓,纷纷逃离家园。

当时南部地区已遭遇多年战火,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倒是北部山区,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避免了战火的波及。相比于战火不断的南方,民众的生活幸福感,反而优于南方经济达地区。因此,它成为了战时人们最理想的避难所。

一些达官贵人,包括平民百姓,纷纷拖家带口,就近钻入了北部大山。

李自成和多尔衮山海关大战后,闯王战败,被迫撤出北京。这时政治前景不再扑朔迷离,而是日渐明朗,这个北方新兴的部落,取代大明国己是谁都阻止不了的了。

只是在这一带进行的三方会战,破坏力惊人,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京都,再到乡村,到处是残垣断壁。百业凋零,民不聊生。

而从不被看好的北部山区,主要是青龙山一带,原本是人烟稀少,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却因为大量难民的涌入,一夜之间,变得热闹起来。

一些地理条件好的地方,由于接纳了过多的外来人口,已人满为患,开始拒绝新移民的进入。

迫使这些外来人口向更偏僻的地方迁移。

这些难民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富裕家庭,他们从原居地带来了大量资金,对活跃当地经济,做了巨大贡献。

而那些逃难来的平民,没有多少财富可以带,但他们有勤劳的双手,为了生存,便四处开荒。一处处亘古荒野,被他们开出来,变成了田园。

贫民对山区的开,同样功不可没。

但这种繁荣,注定是昙花一现,没有可持续性。

随着战争的结束,一些顶级富人,他们中不乏明宗室显贵,躲避战争的目的已经达到,要他们在这穷山沟待下去是不可能的。

他们是第一批撤走的人。

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所持有的资金,在移民中所占的比重很大。随着他们的撤离,大量资金开始向山外回流。山里的经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虚假繁荣后,又恢复了他本来的面目,重回萧条之中。

许多人想跟风重回故里,但许多人的家产田园,已毁于战火。如果回去,一切还要重新开始,许多人的财力不支持。并且拖儿带女的,搬家极其不易,因此大部分人选择留了下来。

留下来的这些人,身份也很快生了转变。

比如一些拔尖的大户人家,刚来时凭借着从家里带来的财富,日子还过得去。但时间长了,坐吃山空,再多的财富也有损耗一尽的时候。到这些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已基本沦为贫民了。

由于都是山地,丘陵,土地相当贫瘠,根本不长东西,种的麦稞还没人的胡子长,很难养活这么多的人口。为了活命,山民们便想起了一种最有效的生存方式,那便是组团到山上,干土匪。

然后成群结队地去抢官家粮仓,抢大户的金银,干起了不劳而获的勾当。

官府们对这种现象也没办法。这些人,本身并不是恶人,只是不这样干,就没有了活路。

你打他们吧,他们本身就是一帮乌合之众,不抗揍。你打,他就跑,满山沟里跑的那种。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满山给你兜圈子。

实在没地方跑了,得,散伙,化整为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又都成了良民百姓。

一时间山上又风平浪静,见不到一个土匪的影子了。

然而官兵一走,又旧病复,重新上山。如此反复,拖都能把你拖死。

官府们习惯了土匪这些事,也就对这一片山区死了心,见怪不怪了。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你不做太出格的事,爱咋地咋地,官家也懒得管了。

反正这些山匪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没有任何政治野心,造反也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比起南方的三藩,郑芝龙之流,这些百姓不但不具有任何威胁,反而是大大的良民了。

所以康熙一向认为这儿是安全的,对外总是宣称这儿是模范地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