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每天忙的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去写这个东西。”
“现在这两本书你们都看完了,咱问你们,这两本书可能训练出一只强军?”
徐达听到不是朱元璋写的,有些惊讶,大明还有人能写出第二本这么有深度的兵书?
不过在听到朱元璋的问话后,徐达立刻表示了肯定。
“上位,如果真的按照这本书上的内容,对士兵进行训练,不过半年,绝对能够打造出一支强兵。”
“如果再配上书上写的鸳鸯阵,只怕这天下少有人是这支军队的对手。”
徐达对这本书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只要是书中的内容太合他的心意了。
徐达觉得,就算是让自己来写,恐怕也写不出比这本更好的兵书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又看到刘伯温,问道:
“伯温,你觉得呢?”
刘伯温没有回答朱元璋的话,反而开口询问道:
“皇上,在这之前,臣想先问一句,不知这本书出自哪位兵法大家之手?”
朱标在旁边,直接插话道:
“上沪县县令,李进!”
此言一出,底下刘伯温和徐达二人直接懵了。
李进?他能写出这么惊才艳艳的兵书?
朱元璋再也没有轻视之心,缓缓的坐在龙椅之上。
正襟危坐,就如同两名顶尖的高手对决,朱元璋调整好状态之后,才慢慢将练兵实纪打开。
朱标嘴巴张的老大,他还是第一次看到父皇对别人有这么高的评价,而且还是在军事上。
要知道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与其他皇帝不同,他的皇帝是他亲自带兵夺下来的。
如果说华夏历史上那个皇帝的功绩最高,可能一时半会排不出个高低。
而就是这样一位帝皇竟然对这本书有这么高的评价,实在是匪夷所思。
“父皇,那你快再看看这本书。”
朱标赶忙又把练兵实纪递给朱元璋,想让朱元璋赶紧看看。
朱标虽然不懂兵法,看不出这本书的好坏,但是看到朱元璋的样子,朱标还是忍不住怀疑道:
“父皇是不是过誉了?”
朱元璋爱不释手的翻看手中的纪效新书,摇了摇头,说道:
不过如果论行军打仗的能力排个名字,朱元璋往主位上一坐,估计始皇嬴政都不敢吭声。
作为白手起家的皇帝,支持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就是他行军打仗,以及无与伦比的战略眼光。
“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军中将领的操典,咱甚至以为这是咱们大明军中的宿将,所撰写出的兵书。”
“因为这本书的号令,简直跟咱们大明的一模一样,写出这本书的人真是奇才,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可如果真的是李进写的,那这本书能有这么高的评价??
要知道李进才多大?就算他从娘胎里学习兵法,那也不可能在如此年纪,写出如此厉害的兵书。
“就价值来讲,孙子兵法固然是无价之宝,但是孙子兵法却只能束之高阁。”
“而这本书!!”
朱元璋说道这,猛然一顿,霍然而起,兴奋的挥舞着胳膊,激动道:
“这本书从零教人如何锻炼一支强军,不论是挑选兵士,还是列阵,调度军队,统一号令,这里面全都写的完完全全。”
“如果说孙子兵法只有兵家能读懂,那这本书就是哪怕是平常老百姓用心琢磨,都能看得明白。”
“孙武转世?”
朱标惊叫出声,满眼的惊骇之色。
这怎么可能,他虽然不确定这本书是不是李进写的,但是恐怕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