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让东林党人佩服的,是徐霞客在缪昌期遇害后,仍旧愿意让长子迎娶了缪昌期的孙女。
这其中表现的气节,也是很多江南文士愿意和徐霞客交往的原因。
有着这些渊源在,徐霞客站在东林党的立场上说话,一点都不奇怪。
站在东林君子对面的,可不就是小人?
但是这次陈继儒却笑着道:
“若是站在石斋先生对面的,同样也是君子呢?”
“虞山先生刘宗周,霞客小友不会没听说过他的大名吧?”
这种泰山北斗,徐霞客当然不会没听说过。而且还知道刘宗周同样名列东林党,和黄道周是同道中人。
这让他惊讶得合不拢嘴,看着黄道周喃喃道:
“都是君子,怎么会闹到分生死的地步呢?”
“君子和而不同,纵然看法不同,也该相和才是。”
众人有的大笑,有的点头颔许。
这番话虽然幼稚,却当真说到了一些人的心里。
黄道周就是不愿在朝堂上和刘宗周起纷争,如今已经熄了回朝廷的心思。
而且他还知道自己态度转变前,皇帝根本不会让他回去。听从刘宗周劝谏行尧舜之道的皇帝,不愿意轻易沾染血迹。
陈继儒此时已猜到他的想法,待众人声音落下后,向徐霞客道:
“霞客小友,不知你听说过王安石变法没有?”
“司马光、曾巩等人,和王安石都是好友,他们也都能称得上君子。”
“为何在变法后却闹得不可开交,司马光、曾巩等人都被放到京外?”
这下徐霞客明白了,恍然道:
“原来蕺山先生,是在朝廷变法。”
“石斋兄对此不认同,所以外放出来。”
黄道周微微点头,然后长长叹息道:
“重制礼乐,可不就是变法吗?要把以前的礼法全部重制一遍。”
“这种关乎天下的事情,无论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黄某被贬苏州,是皇上亲自下的旨,还让袁老师劝我赴任。”
“蕺山先生,遇到了一位明君。”
“就算称为圣君,也一点都不为过。”
按照之前党争你死我活的态势,黄道周站在重制礼乐的对立面后,不说下狱处死,也不可能继续当官。
但是当今皇帝虽然处理了他,却没把他完全弃置。甚至担心他闹脾气辞职,让老师袁可立劝他赴任。
如此种种,让黄道周对于自己被贬虽然还有怨气,却不得不感叹这是一位圣君。
他之所以叹息,是因为这位圣君如今在践行刘宗周的理念,而非是他黄道周。
想着自己在皇帝下旨起复后仍坚持守制,以至于错失了向皇帝阐述理念、践行大道的机会。黄道周的心里,更有对自己的惋惜。
因为他知道自己错失的,是成为圣人的机会。
一旦刘宗周重制礼乐成功,他就是大明的周公,众所敬仰的圣人。
认识到自己有这样机会的黄道周,如何能不叹息?
这件事情,就是外人所不知道的了。因为黄道周此时虽有名声,却远远不能和刘宗周相提并论。甚至都不如钱谦益,没有人认为他有主持重制礼乐的机会。
不过黄道周却知道,皇帝在接见自己时,曾把自己和刘宗周并称为“二周”,还征询自己对重制礼乐的看法。
如果他当时表现得符合皇帝心意,是有和刘宗周一起主持重制礼乐的机会。
可惜他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对京城的剧烈变化非常不习惯。
以至于皇帝迅决定贬斥他,把他放到京外。
如今思索明白后,他才知道皇帝对自己的看重。甚至认为他若在皇帝登极时立刻赴任,未必就不会有刘宗周如今的地位。
可惜他当初选择继续守制,即使皇帝给他加了钦天监官衔,他也没有接受皇帝的旨意。
以至于今年赴任时,朝廷已变得让他非常不熟悉。主持重制礼乐,更是无从说起。
这其中的曲折,只有寥寥数人知道。以至于就连极通人心的陈继儒,都猜不到黄道周真正的心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