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大面上来说,只要把尾喷口边缘处理成锯齿形,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rcs,但真要设计起来,那绝对不是随便画上几笔就行。
刘永全对此也是颇为赞同,但表情中却还带着几分无奈:
“除了过去没有这方面经验以外,我也实在是没办法一心二用……现阶段所里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适配新构型的压气机上面,好在这方面您给涡扇1o底子留的好,所以进度上倒也没怎么卡壳。”
与其说正在研制的第四代动机是涡扇1op1us,倒不如说之前装备在歼1o和歼11上的型号是涡扇1o青春版。
所以就压气机设计而言,刘永全他们本质上并不是在“改进”一种旧的动机,而是把一种本来就是第四代的动机“恢复原状”。
事已至此,常浩南见到气氛和话题也都铺垫得差不多,便准备开始谈论今天的正事:
“尾喷口的事情,倒也确实没必要太着急……”
刘永全端起茶杯的动作一滞,旋即就顺理成章地理解错了常浩南的意思:
“如果611那边的动作特别快,那我们的保底计划是先交付一种使用常规喷口的版本,让隐身验证机先飞起来再说……毕竟喷口无论如何不算是航核心部件,完全可以后面再做调整……”
常浩南则赶紧摆了摆手,打断对方: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我这里有一项正在验证当中的新技术,可以解决飞机局部结构雷达反射面积过大的问题……”
原文在六#9a书吧看!
对于一架正常大小的飞机来说,要想用等离子体把飞机整个包裹起来,那先不说战术层面是否方便,就说实现难度上,大概也需要把一座核反应堆搬上飞机才能做到。
但对于一些体积较小,但因为不可避免的凹状结构而导致雷达特征较强的部位来说,过去只能通过遮蔽法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甚至还要为此而承担性能下降的代价,现在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桎梏,实现更自由的细节设计。
实际上,等离子体覆盖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气流在喷口处的衍生阻力,稍微提高一些动机的有效推力。
当然这方面的效果实在过于微不足道,所以常浩南也就没专门提。
而刘永全则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给惊着了。
“???”
满脸都是“我读的书多,你不要骗我”的表情。
“通过在燃烧室中增加等离子体源,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喷流技术,经由动机尾喷口直接产生可控的开放式等离子体……”
常浩南说着从旁边的抽屉里取出一份资料:
“虽然因为流场过于复杂,不太可能实现等离子层的大面积均匀覆盖,但至少可以对尾喷口本身,还有611所方案中的腹鳍和尾翼后缘等关键位置实现部分遮蔽,在不改变总体布局的情况下,大大改善飞机综合,尤其是侧后方向的隐身性能。”
不知道是因为震惊还是兴奋,刘永全的手臂有些抖,连续尝试了三次才把桌上的那薄薄几张纸给拿起来,然后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
“靠动机提供隐身能力……完全可以算是跨越时代的产品了……”
他的语气中仍然带着些难以置信:
“常院士,真不考虑单独进行命名么?”
关于这个问题,常浩南早就想过。
非常坚决地摇了摇头:
“不,就叫涡扇1og。”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