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到什么时候?”陶宛宛心想,要是太早自己可起不来。
“卯时三刻就要出发。”季大贵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有点忐忑,这时间确实太早了。
陶宛宛按照现代时间换算了一下,也就是早上五点四十五就要出发,那她们五点钟就得起床,比她平时是要早一点,不过这个时间还能接受,“卯时三刻就卯时三刻,多谢爹。”
“你觉得行就行。你们这是在干嘛呢?”季大贵指着地上五子棋盘的图案,好奇地问道,他刚进来的时候,看到陶宛宛他们三个人都盯着这个图案看,觉得挺奇怪的。
“爹,我们在下五子棋呢,你要不要来玩,可好玩了。”季晓栋的性子比之前开朗了一些,直接接过季大贵的话。
“这咋玩的?”季大贵从来没听说过这种棋,看起来还挺有趣的。
季晓栋见自己爹爹竟然不会这种棋,心里涌起一股小小的骄傲,说道:“爹,我来教你。”
很快,就到了和摊主们约定的日子。陶宛宛一到镇上,就发现摊位有了变化,很好,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
到镇上的时候还早,陶宛宛便一个摊子一个摊子地指导她们怎么摆放物品,有些摊主摊上的物品摆得乱七八糟的,让人看着一点购物的欲望都没有。
等陶宛宛把最后一个摊位指点完的时候,顾客来了。
季晓溪忙得手忙脚乱,开始售卖鱼冻。她时不时幽怨地看一眼陶宛宛,陶宛宛正在队伍里来回穿梭,像是在发什么东西。季晓溪虽不知道陶宛宛在做什么,但看她样子还挺高兴的。
季晓溪心里有苦却没法说。
被季晓溪暗自吐槽的陶宛宛正在发石块呢,石块上有用草汁写着数字。
“婶子,这是您的号码,二十号,您拿着。一会儿我会在那边叫号,叫到您了,您再来,就不用在这儿排队了,可以到附近逛逛。您看那边有不错的脂粉,还有那儿有好吃的红薯干……大叔,这是您的号码,二十一号……”陶宛宛逐个发号,逐个重复着说明。
发到最后一个的时候,陶宛宛抬眼望了望周围的摊子,各个摊子的生意都很红火,这场景就跟她之前预想的一样。
她走到季晓溪身旁。
季晓溪见陶宛宛过来了,就像看到救星一样,甩了甩手,切鱼冻切得手都酸了,说道:“陶宛宛,你快来帮我切,再帮我把这位大叔的钱收一下。”
“晓溪,今天这事儿得辛苦你了,我这边要叫号,恐怕没时间帮你了,十号……”陶宛宛边说边往旁边挪了两步,开始喊号。
季晓溪看着陶宛宛这副甩手掌柜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她想和陶宛宛换换,可又不好意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叫嚷。
只能憋着气,低头默默地切着鱼冻。
要是季晓溪知道陶宛宛是故意的,恐怕早就不干了。
没错,陶宛宛就是故意的。她让季晓溪一个人卖鱼冻,速度肯定会慢很多,排队的人就会选择四处逛逛。当然,也可能出现排队的人不买鱼冻了,不过陶宛宛对自己做的鱼冻很有信心。
到了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季晓溪终于卖完了最后一块鱼冻。她揉着酸痛的胳膊,嘴撅得高高的。
陶宛宛走到季晓溪身边,递上一杯凉茶道:“喝点凉茶,缓缓。来来来,我帮你捏捏胳膊,晓溪,你今天真是太棒了。”陶宛宛说着,还向季晓溪竖起一个大拇指。
季晓溪心里的气消了一些。
“晓溪,给,这是你的。”今天的鱼冻一共卖了一千文,也就是两百块鱼冻的钱。陶宛宛从里面拿出一百文递给季晓溪。
季晓溪看着眼前的钱,又惊又喜地看着陶宛宛:“你这是什么意思?给我这么多?”
“今天多亏有你,这是你应得的,拿着吧,放心,这钱我不会告诉别人的。”陶宛宛硬是把钱塞到季晓溪手里。
这一下,季晓溪胳膊也不酸了,精神也不累了,甚至还想以后都这么卖鱼冻呢。
季晓溪把钱收进口袋,美滋滋地帮陶宛宛收拾东西。
烈日高悬,来这儿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少了,天实在太热。陶宛宛和季晓溪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刚把东西背好,旁边摊位的婶子抓了一把摊位上的红薯干放到陶宛宛手里,说道:“宛宛,拿着吃,婶子自家做的,可好吃了。”
有了这个婶子开头,那些今天赚了钱的摊主们纷纷拿着自家的货物,涌到陶宛宛跟前,硬把东西往陶宛宛怀里和背篓里塞,以此表示对陶宛宛的感谢。
陶宛宛极力推辞,可一点用都没有,那些人的力气都很大。没办法,陶宛宛只能一边道谢一边接受。
之前来吵架的那位大哥,揉着头,不好意思地来跟陶宛宛道歉:“姑娘,你可真厉害,前几天是大哥不对,大哥在这儿给你赔个不是。”
“没事,误会解开就好了。咱们既然能在一起做生意,就说明有缘分,这么好的缘分,咱们得好好珍惜,争取把咱们这一片打造成镇上最适合买东西的地方,大家觉得怎么样?”这大哥刚好给了自己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虽然当时有点生气,不过事情都过去了。
“宛宛,你说得真好!太对了!”
“对,这就是缘分啊!”
“对,咱们要把这儿变成最好的购物地!”
陶宛宛这番话很鼓舞人心,摊主们纷纷响应,大家心里充满希望,仿佛看到了大把的银子在向自己招手。
在不远处的摊位后面,季怀安若有所思地看着满脸笑意的陶宛宛,这女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他的心不由自主地猛跳了几下。
他那天听了季晓溪的话,担心今天她们来镇上又会被欺负,于是上午请了假,到这儿守着。
原本以为会看到陶宛宛她们被欺负的场景,没想到看到的是很多人排队买鱼冻,看到陶宛宛很聪明地解决了排队的问题。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话用在陶宛宛身上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