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曼尼在读完小学之後也要去英国上学,这样的话,接下来的几年里,家里只有她和纳米尔两个小孩了。
莱达如何努力申请学校张蔚没有见识过,但是曼尼也这麽用功是她始料未及的,原来不只是中国人中学就要努力进入好的学校的。
张蔚他们在读的蒂菲尔德学校包括了小学中学和大学,而且大学也是A国一流的学校,虽然比不上常春藤名校,但也是老牌学校了。
至於曼尼上要申请的中学是莱达之前上的学校叫德文公学,反正张蔚是没听过,也不知道威尔逊夫妇为何如此执着。
本来曼尼就喜欢呆在房间里不出来,现在每到周末他都要去学校的社团加班加点赶作品,他要参加一个设计大赛,看起来好像跟力学相关,材料都准备了好几套,张蔚看到他向艾玛申请经费了。
刚开始她还觉得曼尼小打小闹,最後看到堆了半个库房的材料,张蔚惊呆了,难怪价值几万美金,最後参赛的作品都是叫了货车来拖走的。
「嘿!曼尼,别太紧绷了,明年你一定去德文的,说不定还可以住我住过的宿舍。」
莱达在帮着把行李往车上运,一下把曼尼手里的背包扔进了车里。
是的,他们又要出远门了。
圣诞节有两周的假期,从莱达回来的第二天他们就收拾行李出发去丹麦,贝蒂已经驾轻就熟的检查三个小孩的行李箱了。
张蔚觉得这几个月去的地方,比她之前半辈子走过的地方都远。
她本来是很不喜欢出行的,不是不喜欢出去玩,是不喜欢去陌生的地方,特别是车站丶机场,哪怕她二十多岁了,一个人在那里等待的时候对陌生的恐惧几乎会把她淹没。
不得不说威尔逊家这样的家庭团体行动很大程度的治愈了她这种恐惧,不论到哪里,不用去思考往哪走,做什麽都有人带着,这应该就是重新当个小孩最幸福的地方了吧。
一路上曼尼都在和莱达讨论关於德文公学的事,张蔚总算也听了一耳朵。
原本曼尼对於上德文公学只源於对莱达这个大哥的崇拜之情,但是威尔逊夫妇想让家里的孩子去英国上学的真正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虽然在A国生活,内心深处对A国并没有太大的认同感。
他们不喜欢A国的大环境,当然也不喜欢这边的教育氛围,他们批判像斯坦福丶哈佛这样的名校校友制度,嘲笑他们掩耳盗铃把知识通过血统传播,觉得靠捐助一些资金就获取名校出身的是赤裸的功利行径,不屑於和这些A国人同流合污。
威尔逊家几代人都是毕业於德文公学,从他们自己受到的教育来看,他们相信德文公学就是最好的中学。
张蔚觉得这个德文公学也肯定不会面向普通人招生,不管是莱达还是曼尼,他们接受的教育都不是她以前所知道的西方快乐教育。,阶层差距和社会资源的不均衡一直存在,只不过威尔逊家处於优势地位。
德文公学应该是从上流阶层中挑选精英孩子,然後配合优越的教学环境和强大的师资力量优中选优,才能撑起它的金字招牌。
德文公学只招收12岁以上的学生,所以只要是威尔逊家的男孩,不管之前在哪里读书吗,中学都会回英国上。
为什麽是男孩呢?因为这是一所男校。
「所以薇拉以後不能跟我在同一个学校了吗?」纳米尔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那可真是太可惜了!」
虽然这样说,但她面上并没有一点可惜,说实话寄宿制学校对张蔚来说并没有什麽吸引力,住在家里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的事多麽好。<="<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