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恭敬地点头,并诚恳地回答。
“世子之命,岂敢不从。”
朱瞻基听后无奈地笑了笑。
“我虽是世子,但我更愿意与你们成为朋友。好了,其他的话我不多说了,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
众人纷纷退下,只剩下婢女还未离去。
朱瞻基注意到她脸上带着些许局促和不安。
“你还有什么事吗?”
婢女红着脸,犹豫了许久,最终开口说道。
“对不起,之前是我太任性了。”
朱瞻基听后也不禁笑了,听到婢女说软话,这比登天还难。
“好了,我并未责怪你,你也快去准备行李吧,我们这次出行,短期内不会回京。”
婢女点了点头。
“不带陈姑娘一起去吗?”
“嗯?为何要带她?”
朱瞻基反问道。
“她不是公子的贴身丫鬟吗?北巡不带她在身边,这么漂亮的姑娘留在府中,您也放心?”
朱瞻基看出她又开始钻牛角尖了。
“哈哈,那只是我的一番说辞,不必当真,再说了,长途跋涉带着她确实不便。”
婢女听后,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
看来自己在公子心中的位置,还是无人能替代的。
婢女离开后,朱瞻基也不禁笑了笑。
这丫头总是把情绪写在脸上,但朱瞻基并不讨厌这一点。
真诚总比心机深沉的人相处起来更舒服。
离开京城时,他们并未大张旗鼓。
朱瞻基和婢女先行出城。
神机营的一千士兵分批离开。
他们继续向北行进,沿途的风光从热闹的城镇逐渐转为苍凉的自然景观。
朱瞻基端坐在马车内,手中拿着沿途的地理资料,不时抬头凝视窗外,似乎在沉思。
婢女则站在马车旁,目光如炬地扫视四周,确保一切安全。
她心中既充满了对前方未知的好奇,也充满了对公子安危的关切。
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首个目的地——一座位于边疆的小镇。
这里与大明的繁荣景象大相径庭,街道尘土飞扬,居民生活俭朴而艰辛。
朱瞻基走下马车,深深吸了一口边疆的空气,眼中透出坚定与决心。
他深知,此次北巡不仅是为了亲自了解边疆实况,更是为大明的未来布局。
在小镇上,他们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热烈接待。官员们为朱瞻基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并详细汇报了边疆的防务情况。
朱瞻基边听边点头,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婢女则在旁默默观察,她注意到公子在讨论国事时,眼中闪烁的智慧之光,这让她对公子更加敬佩与倾心。
宴席结束后,朱瞻基与官员们继续探讨边疆防务策略,而婢女则负责在周围警戒,确保无任何可疑之人靠近。
夜幕低垂,小镇灯火通明,朱瞻基与婢女回到了临时营地。他们围坐在篝火旁,分享彼此的经历与见闻。
“公子,您觉得这次北巡会顺利吗?”
婢女突然问道。
朱瞻基仰望星空,沉思片刻后,答道:“边疆局势复杂多变,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必能守护好大明的边疆。”
婢女听后,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她紧握手中的剑,仿佛在为公子加油鼓劲。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瞻基与婢女继续深入边疆,实地考察,与当地官员和百姓交流,力求全面了解边疆的真实情况。
他们走过了荒漠,翻过了高山,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百姓们对这位亲自前来巡视的皇子充满了敬意与期待,他们纷纷向朱瞻基诉说自己的生活与困难,希望他能为边疆带来改变。
朱瞻基耐心倾听,详细记录,他深知,每一个细微的民情都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石。
他承诺,会将百姓的诉求带回京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争取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