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他们分析蔡进宝为何执意诬陷弓家人杀害许应元时就猜测那狗官是想借此掩盖无名男尸的真实身份。
而有人冒费兴邦之名写信麻痹郭氏,用意与蔡进宝相同,都是在掩盖费兴邦的死讯。
萧其臻说“郭家是名门望族,在朝中仍有势力,奸党若公然杀死费兴邦,郭家必不会干休,用这种方法让他消失是最稳便的。你之前的猜测大概无误,费兴邦曾在费兴国死前去牢里探监,费兴国定在那时向弟弟交付了高勇等人的罪证,所以高勇才会杀费兴邦灭口。但是常冬香的死真的与此有关吗”
这事尚不能下断言,金士俊用老婆行贿,费兴国倒台,费兴邦就没用了,他也可能是出于男人的自尊厌恶常冬香,故而除之。
柳竹秋决定综合左敏兰的反馈再做判断。
两天后左敏兰寄来书信,她从舅舅家也就是常冬香的娘家人那里探听到,常冬香失踪前夕曾寄了两幅画像给她舅舅做寿礼。画的都是汉代的功臣名将,一个是杜延年3,一个是臧宫4。
左敏兰说常冬香以前从未送过亲友这类礼物,觉得这反常举动是个疑点。
柳竹秋也怀疑常冬香在画像里藏了秘密,知道她的继母贪财,便雇了个牙婆5去常家重金求购那两幅画,隔天便轻松到手。
她和萧其臻一道检查画像,画上没有特殊标记,用水泡火烤也无字符现形,最后拆开卷轴和夹层,仍一无所获。
柳竹秋迅转换思路,说“也许我们不该从画像本身找线索,常冬香可能直接将密码藏在了画中人的名字里。”
经她点拨,萧其臻也有所领悟。
汉宣帝时为纪念功臣,宾服夷狄,将一批功臣的画像挂在麒麟阁,史称麒麟阁十一人,杜延年位列第七。
东汉光武帝时为纪念中兴之臣,将二十八位将领的画像画在南宫云台,史称云台二十八将,臧宫排名第二十五位。
萧其臻念诵“七、二十五”这两个数字,猜测是一组密码。
柳竹秋另有见解“小兰说常冬香心思灵巧,设置的谜题总是自成体系,她在危机时刻传递暗号更会经过深思熟虑。杜延年和臧宫都是武将,武将都会排兵列阵,这七和二十五倒像是矩阵里的标记点。”
若假设成立,常冬香应该是将费兴邦给她的证据藏在了某个形状类似矩阵的地方,但确切位置在哪儿仍是个谜。
萧其臻同她商议“目前我们唯一能找到的人证就是彩玲,但她也只是听别人口传,不能做为呈堂证供。若金士俊矢口否认,她还会被反坐成诬告罪。我们还是先别贸然行事。”
柳竹秋赞同“直接指控金士俊行不通,那坐实常冬香的死讯只会打草惊蛇,就先别让常家人去认尸了。我看我们不用在金士俊这里死磕,干脆找机会直接去霸州调查高勇,说不定能更快找到突破口。”
霸州距离京城有一天的路程,也不在萧其臻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动少不了太子的支持。
上次见驾时朱昀曦说他向庆德帝求到去北海踏青赏春的许可,定在二月二十五日出行,命柳竹秋伴驾。
往年二月末北海边正是繁花似锦,今年天气提前回暖,他们去时许多花都过了盛放期。
朱昀曦见落英满地,绿肥红瘦,全不是他期待的景致,闷懊道“都怪那些老顽固大臣害孤被父皇禁足,生生将今年的春景错过了。”
欣欣期盼的春游不尽人意,他耍起小孩儿脾气,当场想打道回宫。
柳竹秋劝谏“殿下,今虽花势已颓,但这湖光天色依然美不胜收。且春景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妙处。有人偏爱早春,就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7,喜欢盛春的又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8,也有赞那晚春景象的,说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9。我们现在是无繁花可赏,但这些残花剩蕊尚有余香,满树绿意正生气盎然。还有这湖泛清波,杨柳堆烟,莺啼燕舞,碧草如茵,已足够旷性怡情了。”
和清雅之人作伴,俯皆是诗意。
朱昀曦怨气顿消,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只可气这造物者既生出繁华美景赠予众生,为何转眼便夺回去,不令美好的事物常驻人间呢”
他想起古诗上说的“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1o”,想到自身也会如这春景般迟暮衰老,忧郁去而复返,就近在湖边大石上坐下,望着春波荡漾的水面怅然太息。
柳竹秋到他跟前嬉笑请求“殿下,让臣女给您讲个故事,好吗”
朱昀曦知道她想安慰自己,含笑目示她坐到身旁。
柳竹秋面向他说“这故事是庄子讲的,他说有个人把船藏在大山沟里,将渔具藏在深水潭中,以为这样就不会丢失了。可半夜里有个大力士将船和渔具连同山谷深潭一块儿扛起来带走了。11”
朱昀曦微笑“庄子老爱讲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一定又在宣扬他的道理。”
柳竹秋问“殿下觉得他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朱昀曦思索一阵,推测“他是不是想说东西藏得再好也会丢失,索性不藏。他们道家都讲无为嘛,又推崇什么以无为本,觉得好坏都一样。”
柳竹秋夸赞“殿下彗心灵性,一下子就参悟了。世上万事万物就如同藏舟一样,不停变化,不可固守。比如这时序交替,繁华代谢,人事更迭,盛衰相继,都是天地道法决定的。人力无法与道法相抗衡,不如学庄子安时处顺,以平常心看待一切曲折变化,方可逍遥自在。”
朱昀曦天性乐观,自来更欣赏道家思想,喜欢她话里的洒脱,顽皮心起,装模作样道“那孤王以后就推崇无为而治,随便底下人干什么,孤统统不管。”
柳竹秋生怕误导他会沦为大罪人,忙指正“殿下。无为而治不是这个意思,老子的全话是无为无不为12,是让人办事顺应自然,不做与道理相悖的事。他还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4,劝导君王治理国家要细致入微,未雨绸缪呢。若您以后成天无所事事,一味吃喝玩乐,天下准会乱套。”
朱昀曦笑着伸手捏她的脸“你当孤王是晋惠帝呢,孤还没断奶就被他们灌输这些理论,恨不得把唐宗宋祖从地下请出来直接塞进孤的脑子里。孤这辈子只能为这江山社稷,苍生万民而活,敢有别的念头就是无道昏君,活着受千夫所指,死后还会继续在史书里挨骂。”
随着笑容淡化,他的神情转为无奈,瞅着柳竹秋强行幽默道“你以后可得教育你的子孙,等孤王宾天后让他们多写几篇文章替孤说好话,不能由着那帮公报私仇的文官诋毁孤。”
柳竹秋心中莫名刺痛,忽然像照镜子,在他身上看到了与己相似的被礼教纲常禁锢的灵魂。
看来这世间没有一个人是真正自由的。
懂得藏舟之道的人不会向忧愁投降,她欢快建议“殿下,天气这么好,我们去找点乐子吧。”
朱昀曦听她想荡舟游湖,便传令侍从们准备画舫。
柳竹秋拦住,无视云杉等人,公然凑到他耳边神秘兮兮说“臣女常在这湖上泛游,撑船本事极好。殿下找艘小船,船上就我们两个,怎么样”
她把坏心思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朱昀曦并不抗拒勾引,眼波流转,两颊的梨涡若隐若现,故意小声问“他们不同意怎么办”
柳竹秋摇着他的手撒娇“殿下令出如山,陈公公他们都是您的心腹,难道还会去告您的状吗”
此刻她只想领着太子放纵一把,体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自由。,只可气这造物者既生出繁华美景赠予众生,为何转眼便夺回去,不令美好的事物常驻人间呢”
他想起古诗上说的“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1o”,想到自身也会如这春景般迟暮衰老,忧郁去而复返,就近在湖边大石上坐下,望着春波荡漾的水面怅然太息。
柳竹秋到他跟前嬉笑请求“殿下,让臣女给您讲个故事,好吗”
朱昀曦知道她想安慰自己,含笑目示她坐到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