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倾出去凑热闹的时候,碰上一队军队撤离。她仔细辨认了一下,认出那种华丽的盔甲与军旗与当时在尹府见过的无异,属于天子之师,不由觉得奇怪,就去问顾奕清。
得到的回答是,早在这次夺位之前温容就已向天子秘密上书请示过,言辞恳切地陈述了自己谋反理由,又向天子示弱,说是势单力薄求天子支持。
天子之势不复从前已是几个郡国心照不宣之事。尤其未郡繁荣富强,连着两任郡王都没怎么把元歌城那位放在眼里,在倾歌令丢失的这几月间,温均荣连一年一度的朝拜都没有去,更是让天子怒在心头。这一次天子看不清温容实力,但见他为了登上王位向他寻求帮助,自然会顺水推舟扶他上位,一来叫他感恩戴德,二来,他觉得这个俯首称臣的温均昱明显比他兄长软弱,他当了郡王,自己也好控制未郡些。
这一下温容的即位便是彻底的名正言顺,也跟天子形成了某种联盟。
苏倾想了想,以他的实力,根本没有求助天子的必要,现在这个情势,只为了得到天子对他王位的肯定这么大费周章,也是画蛇添足的一步。那么他的目的,便应该是在这倾歌令丢失的关键时机下和他站在同一战线上。难不成他要支持天子么?苏倾暗暗想,他的目的应该没有这么简单。
苏倾对整个瑞朝的局势不怎么清楚,也分析不出别的什么,只想天子辖有两个郡,就算这六十年间没有从前那种绝对的优势,还丢了倾歌令,但在兵力上肯定不落下风,压住未郡足够了。要是未越都跟天子争起来,最好的办法肯定是联合造反,不知道为什么温容反而投向了天子这一边——若联手灭了最弱的越郡,好处肯定会尽让天子得去,到时候他反而自身难保。
又想估计是自己想多了,他们都没有想打仗的意思也不一定。这样最好,苏倾想,她不想他再去谋夺什么,要是有天下争斗,必有出生入死,她不希望他再经历这样的动荡。
这样在顾府待了有半个月有余,王宫那边都没传来什么特别的动静,就是顾奕清一直向她提起温均荣的事。
那日进宫之后,温容并没有立即处决他,而是将杀死他的日期定在了二十天之后,定于菜市口腰斩。
苏倾初听到这决定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都想不出温容如何会真的被仇恨冲昏头脑。
腰斩可是极刑,这残忍的决定让民间一时哗然,她有好几次都听见茶馆里的人在说,那温均荣弑父篡位固然不对,但是在位这么多年,称得上是个明君,没负过百姓什么。如果说先前他们还同情公子昱,感念先王与画阑,盼着温均荣早日得到报应,那么现在,这个血腥的决定又唤起了他们对温均荣的同情跟对新君的恐惧。
在苏倾看来,温均荣怎么说都是他的哥哥,冷静下来换位思考,就像她一开始说过的“郑伯克段”,他那些年一心想杀他也是没什么选择——如果当年即位的是温容,他难道就不会急着去杀那个威胁?他确实是坏,伤害了他那么多年,如果他要暗中将他杀了,她也理解他,可他怎么就恨他到失去理智了呢?把杀他的事放到台面上来,那样血腥地呈现在民众面前,刚即位就让百姓寒心……她已经听到有人在说“原以为王上是仁善无比的性子,未曾想到对自己兄长也毫不手软”这种话了。
“你劝劝他,千万不要这么做,”顾奕清进宫前,苏倾拉着他开口,“你看先前他在百姓心中形象多善良,怎么才刚即位就耐不住了?你说,非要杀,悄悄地杀了,那些百姓哪儿能想到这茬,现在好了,你去听听外面人都怎么说的!”
顾奕清听见这话,停下脚步,扬眉道:“你以为朝臣没有劝阻的意思?他下了令,谁敢为温均荣求情,就跟他一起死,那些酸溜溜的文官连道理都没来得及向他讲就被噎回去了。”
“那你爹呢?他总不可能连你爹的话都不听吧?”苏倾叹了口气。
顾奕清摊了摊手:“你还说对了,全朝的官员就指着我爹,可是他的诏书是让我爹在朝堂上亲手写出来的,就是让他免开尊口的意思,所以我们啊,也没辙。”他摇了摇头,观察着她的反应。
听到这话,苏倾皱眉:“那该怎么办?”
“你……可有说服他的理由?”顾奕清突然问了这么一句。
“当然有!”苏倾点头,“不然……你偷偷带我去见他?”
顾奕清听见这句话,突然笑了起来,嘴里嘟囔一句:“竟然真是如此”,却没等到苏倾开口质疑,就给她勾了勾唇角,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那你便好好准备着,明日,我便带你入宫。”
入顾府,重聘红妆(3)
倾进宫前就觉得奇怪。总感觉顾奕清挑的时间有点不对劲,一大清早的,他在准备在上朝的时候把她带着进去,难道想让她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去见他?但是她再怎么质疑,顾奕清也不说什么,说让她跟着走就是。
到了离王宫不远的地方,那边又驰来一辆马车,像是早与他商量好的一样停在了两人面前,那车夫下来,朝着马上的两人行过礼:“见过顾将军,顾小姐!”
“随他去吧,阿倾。”于是顾奕清向她抬抬下巴示意,“他会带你到该去的地方。”
苏倾这才觉得他靠了点谱,点头下马,对车夫说句“有劳”,便上了马车。顾奕清饶有兴趣地看着她马车走远,才笑了一声,安排下人将她的马牵回去,自己一扬马鞭,飞驰向王宫的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