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娘半信半疑,回家来却立刻找到了端午的干艾草烧了起来。
「娘,你哪儿不舒服呀?我们去看大夫呀。」钱小舟听了半天,抓住了关键问。
有病不找大夫,在这驱鬼拜神的,怎麽能有用?
王大娘一挥手,「不用,不用,已经好了。」
烧了一通艾之後,王大娘只觉得现下身上暖呼呼的,一身轻松。
看来那个东西已经被熏走了,王大娘松了口气。又在心里骂道:「死鬼,我们娘俩才刚要过上好日子,你在下面可千万要保佑我们。」
钱小舟看他娘仍旧生龙活虎,也就放下心来。
中元节後,几场秋雨落下,最後一丝暑热也逐渐消散。
钱小舟看着灯房里伫立着的为中秋节准备的花灯,仍旧感到惊奇。
房中立着的花灯足有九尺高,虽然还只是用竹条捆扎而成的骨架,但仍旧可以看出来,那灯笼骨架扎的是一个人型。
韩昭这次中秋节要做的花灯,就是嫦娥奔月传说中的嫦娥仙子。
花灯大赛要想争夺魁首,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就是严记。严记灯铺传承多年,且财大气粗,有多个成熟工匠,要想打败他们并非易事。
但是此次花灯节的评选方式并非县衙老爷的一言堂,只要花钱到现场观看花灯的人,都可以投出自己最喜欢的那盏花灯。这样一来,只要能吸引到大多数人的注意,赢得他们的喜欢,胜算就大了很多。
而吸引大家的注意,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做到极致的精巧,也可以推陈出新,搞个新鲜玩意出来,让大家眼前一亮。
严记灯铺有钱,自然可以在一盏花灯上花费千金,用成熟的工艺,娴熟的工匠打造出精巧的灯笼,如果再辅以金银装饰,再添奇珍异宝,花灯就更会添光添彩。
韩昭没钱,她的彩画灯笼就算高雅精致,在珠光宝气面前,也会显得朴素,略失光彩。
所以她要推陈出新,要出其不意,要做出一个大家都没看过的东西。
这次的嫦娥仙女花灯,精髓其实是在於灯笼里的机关。
她之前偶然从书上看到,跑江湖的手艺人会在木偶里安装机关,木偶就能自己动起来,手舞足蹈,以此引起路人围观,卖艺挣钱。
她当时心下一动,照着书上的图复刻了许多次,才把这个机关做出来。
如今这个仙女花灯的手肘和脖子处一共装了三个机关,启动机关後,花灯的胳膊和脖子可以转动。
待她把灯笼纸的颜料调好,整身糊上彩色的灯笼纸之後,就是一个飘飘欲仙的奔月仙子。
一轮圆月下,一个栩栩如生的嫦娥仙子,轻扬手臂,衣袖纷飞,她想,这定然能引起大家的目光。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韩昭在抓紧调试颜料。神仙妃子自然是彩秀辉煌,贴上去的每一块灯笼纸都要颜色饱满而透亮。
幸好她之前有娴熟的调颜料经验,红的丶黄的丶紫的丶蓝的,一盆盆颜料被调制出来,放在灯房的地上。韩昭小心地拿过灯笼纸,一层一层把颜色晕染上去。
王大娘下工回来,见着灯房里连块能下脚的地儿都没了,再一看房中立着的那个巨大的灯笼架子,惊叹道:「天啊,你们这做的是个什麽新奇东西呀?这麽高,要这麽多颜料呢?」
钱小舟硬憋住脸上的得意之色,道:「娘,你不懂,等做完了给你看,绝对让你瞪大了眼睛。」
韩昭提起颜料盆里浸色好的灯笼纸,摊平,才笑了笑,说:「王大娘,我们就差最後一步了,就快好了。」
王大娘又扫了屋里一片狼藉一眼,心里想着这是下了大功夫了,期待道:「行,那我就等着看你们做出来的花灯。」
说着忍不住咳了两声。自从上次熏完艾之後,她觉得身上不适感减轻了,也就没当回事儿,谁知这两天又开始时不时的咳嗽起来。
韩爷爷在院中歇着,听见王大娘不停咳嗽,好心地问:「小舟他娘,是受凉冻着了?」
王大娘止了咳,笑道:「兴许是吧,这几天早晚是有些凉,过几天估摸着就好了。」
老爷子听完也没作声,进了堂屋,转身出来时,手里拿了几个梨,「这梨你拿回去,加红枣丶枸杞一块儿煮了,吃几个,专治咳嗽。」
王大娘忙推辞,「这怎麽好意思,回头我让小舟上街上买几个梨去。」
韩爷爷道:「客气什麽,也不值几个钱,不用推来推去的,就让小舟走的时候拎着。」
说完找了个筐,放进去,也不跟她瞎客气,又跟屋里的钱小舟说了句,让他走的时候记得拿梨。
钱小舟忙说好,王大娘又说了好几句感谢的话。
母子俩回家之後,王大娘就把梨炖上了。
秋天的梨润肺止咳,最是好用。王大娘吃了煮过的梨,感觉嗓子舒服了些,虽然还是时不时的会咳出几声。
钱小舟一脸担忧的神色,劝他娘道:「娘,我们去看大夫吧,有病不能拖着呀。」
王大娘不想去医馆,因为看病拿药都要钱,一幅方子,至少要十几文钱,如果要用到一些好药材的话,价钱就更贵了,更不用说看大夫的诊金。
他们娘俩刚挣上钱,她不想这麽浪费钱,小舟娶媳妇的钱还没攒够呢,她得存着。
想到这儿,王大娘把剩下的梨汤也喝了个乾净,不是很在意的对钱小舟说道:「都是些小毛病,这不已经吃梨了吗?等这几个梨吃完也就好了,你不用瞎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