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元铁心倒是有些误会萧凌不出门的原因了,这其中固然有燕帝萧统的意思在内,但多半原因却是萧凌来自自身的两点考虑。一点是为那燕不泣,他是元铁心的外甥,虽说他并未见过萧凌的面目,但当年他看不见时便能认出萧凌,现下看得见了,不知又会怎样?所以萧凌并不敢冒险。第二点便是为着那孩子了,那孩子七月而生,出生时便先天不足,萧凌躲在这监军内府,屏退了一干仆役,仗着李善才高来高去的功夫也可见见孩子,毕竟母乳喂养对提高孩子抵抗力很有好处。当然,萧凌的奶水并不多,孩子还是要仰仗李善才请的奶妈。说来那奶妈却是个有情之人,因着李善才并未交代孩子的名字,便细心给张罗了起来,萧凌知道后便给孩子起了个乳名叫宝宝,却是存着日后叫燕不泣取名的意思。
她这厢每日里看几眼孩子,顺道坐坐月子补补身子,每日里过的倒是悠闲自在,甚至想就这样也不错。当然这都是想想,因为元铁心是不会坐视她这个大压力不理的,怎么也要拿出点成绩来让她身后的大boss放心,所以十月的时候,大燕军队便有了新动作。
其实早在离京之时,萧凌就听云浅流分析过:“忠勇侯战术之高,几乎可以比肩开国的太祖皇帝,只是这老狐狸甚会隐藏自己的实力,知道的人不多罢了。之所以出现眼下这个局面,却无非是逼着皇上立燕王钺为太子罢了。
所以殿下过去,只要按兵不动,那老狐狸就会明白皇上打的主意,届时为了叫殿下少分功,给八殿下多捞点资本,那老狐狸必然要速战速决,班师回朝。所以,我敢断言,殿下此行连去带回,绝不超过三个月。”
对于云浅流的分析,萧凌现在回想起来竟是暗暗吃惊。说来她当初打的是拖延的主意,所以只把云浅流的话当成儿戏,后来虽说没有拖延成功,但却也在行程上耽误了近半个月。可是如今看元铁心的动作,竟真不出云浅流所料,竟是不日便要回京了。
仅三天,大燕连破夏口,乌盘和新源,剑锋直指平阳,梁主终于坐不住了,迅速征兵二十万挡在门户之前,然后便派了使臣连夜赶往燕京和谈。
就在那梁国使臣进京七天后,圣旨便传了下来,说两国协议已定,忠勇侯元铁心可即刻班师回朝。
这样的速度叫萧凌惊讶不已,直到忠勇侯借给她的那个幕僚李期解释后萧凌才明白。原来两国这些年摩擦不断,这些事使臣们早都轻车熟路了,不过这次是大战,要在惯例之上增重比例,这才多拖了几天,不然完事的更早。
萧凌听了一阵哑然,李期见了笑道:“殿下有所不知,也不是所有邻国都这样痛快的,不过是这梁国人大多尚武,向来胜了便是胜了,败了也绝不抵赖,皇上和侯爷这才放心叫大军撤回。不过听说这次的停战协议我国说要签五年,但梁国使者只同意签三年,三年不兴兵,再长一点便不肯,所以三年之后,咱们还是要回来打的。”说完,便笑看萧凌的再次无语。
不过萧凌不说话,并不是像李期想的那样是再次被吓到了,反而是在思考燕帝萧统容忍这儿戏般约定的用意了,毕竟谁也不会喜欢一个好战的邻居不是?
萧凌默默的坐在马车里思考,直到休息时看见几个十八九岁的士兵走过,才猛然想到燕帝的用意,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萧凌又仔细观察了大军的组成,果然,年轻的居多。这下,萧凌明白了,燕帝萧统之所以对梁国留而不灭,其目的竟是为了练兵。当下叹然,帝王心术果然不是普通人可以了解。
其实萧凌只猜对了一点,练兵固然重要,但若是无仗可打不是更好?而且燕帝心中未尝没有大一统的意思,不过是因为大燕内部牵扯太多,留下一个好战的梁国,以便需要时好转移内部矛盾罢了。当然,萧凌虽聪慧,但以现在的经验还不足以猜出这一点。
大军回到京城,立时受到全城百姓的热烈欢迎,燕帝萧统也按例举行了盛大的宫廷宴会来为凯旋的将军们庆功。不过萧凌却以路上受了风寒为由没有去,虽说有没准备好怎么直接面对着燕不泣的意思,但更多却是为了要想个妥善的法子安置宝宝。
原来在萧凌的想法里,之前在五原城自己就做的很成功,所以便想要用这个来说服李善才,毕竟要保证事情的顺利实现是要通过李善才的,哪知她的话才出口便被李善才断然拒绝了,直道这孩子必须送走。
萧凌磨破了嘴皮子李善才也不肯松口,情急之下萧凌便破口骂道:“你自己不能有后嗣,便也见不得别人有骨肉么?”这本是萧凌情急之言,可却实实在在的伤了李善才的心。须知但凡有一点念想的人,又有那个愿意去做那断子绝孙的太监?李善才自然也是不例外的,当时脸上便暗淡下来,仿佛又老了十岁。
看到李善才的样子,萧凌也不由的后悔,要知道李善才这么做可是完全为她考虑。只是想到这考虑却叫自己骨肉分离,道歉的话萧凌却是怎么也说不出来,一时间两人都陷入沉默中。
良久,李善才才语重心长的道:“主子可知自打皇上登基以来,奴才多少年没亲自出手杀人了?”
萧凌听着奇怪,不过为了借机和李善才和好,便没多问,只接口道:“多少年了?”
李善才伸出手指比划道:“整整三十七年。”
萧凌点头道:“果然好久。”
李善才听了苦笑道:“可是主子,你可知道咱们在五原城那半个月奴才又杀了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