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澜意喘了一下气,颤抖的说:“蜡烛……蜡烛还没吹……”
以往都是瞎灯摸黑,现今蜡烛的光还亮着,吐出火星子。虞澜意的手虚虚的搭在郑山辞的肩上,郑山辞让他在上面。
这少爷一直嚣张着,只如今才有了点脆弱,那也不是脆弱,瞧着更让人想入非非的。
郑县令不得章法,只管使劲。
……
乡绅富商们得了郑府的请柬,都是心中存了期待,盛装出席,什么绫罗绸缎都是穿着,带着妻儿一同去郑府。
“到了郑大人府邸,万万要小心说话。”乡绅叮嘱道。
“知道了,父亲。”
莫说是这些乡绅,县学里的学生都来了不少,他们有些人本来就是乡绅之子,从小就被抓读书,去了县学不足为奇。郑山辞是唯一一个进士,他们有些乡绅也是想找郑大人讨教一二,让自己的子侄后年下场时,心里有几分把握。
进士,那可是进过集英殿,见过皇帝的英才。
“郑大人好。”
“郑大人好。”
这县令夫郎身份也不简单,那李御史从新奉县临走时还来县衙找郑山辞,又是一番热情的模样,在之前虞澜意又去找过李御史,这不禁就让他们联想起来,待郑山辞跟虞澜意越恭敬起来。
邓雪把礼品一一登记在册,乡绅跟富商们便落座了,一看席面上的珍馐,他们的心思根本就没在这身上,都是想着郑大人请他们来是做甚的。
虞澜意怏怏不乐的吃了一块糕点,怎地就不看看这宴会有多好,只顾着跟郑山辞说话去了。对了,还有同他说话。
“您腰上的金穗子真好看。”一位年轻的夫人注意到虞澜意腰间的饰品,眼中一亮。她还未见过这么精致的穗子,还是金的,这带着腰上散开泛着点点的光泽,漂亮极了。
虞澜意把金穗子取下来给这位夫人,“这是我大哥送给我的,是很漂亮。”
以前大哥还不会给他送这些呢,等等,以前大哥不会送,现今怎么会送了?
他们传着虞澜意的金穗子,纷纷出赞叹。虞澜意的心思却没在这儿了。
郑山辞同乡绅、富商们说了修路的事,“岚县的路已经通了,来回估摸只需要两日,要是脚程快的只需一日,我知道你们手里有些闲钱,如今把这钱拿去岚县多开几个铺子也省得。”
乡绅、富商们本就心动,只有心里还有疑惑,“郑大人,我们拿了银子去岚县开铺子,这税也交不到您手上啊。”
“你们去开铺子,多雇佣一些本县的伙计就成了,我怎能让你们不去岚县开铺子,以后我们两县联系的地方多着。”郑山辞笑道,“今日就是给你们通通气,还有看看你们家中的子侄。”
乡绅们一听这话心中一喜,忙不迭叫家里的儿子跟看好的小辈前来拜见郑山辞。
几个青葱少年穿着长袍盈盈的向郑山辞见礼。
说来他如今二十二岁,比这些少年也大不了多少。郑山辞好生问了一下课业,有几个少年谈吐不凡,郑山辞点点头,待他们下场时,他正好是任期第三年,这政绩也包括学政。
郑山辞便出了几个题考考他们,等他们回答上来便夸了几句。
“郑大人是进士出身,得蒙郑大人的教诲,都是他们的福气。”一个岳姓乡绅说道。
“都是有灵气的,稍加点拨,后年下场有望取得功名。”
众人皆是一副喜滋滋的样子。要说郑大人也没让他们做甚,反而让他们心里更大胆了,想着去岚县做生意了。再说了,他们去开铺子赚些钱回来也是花在了新奉县。有些实木庄就不去掺和这事,新奉县的客人可他们吃了,做的桌椅还要订单的,把技术提升好了,再把桌椅卖到岚县去。
郑山辞确实也不怕众人去岚县安家了,古代对人的籍贯这些管得很严,不会轻易让人改了籍贯。他们去岚县做了生意,以后受益的还是新奉县。
众人纷纷满意的离开了郑府,得了县令的话,他们就安心回去了。女客那边还在谈论虞澜意身上的衣服跟饰。
“真没见过,看着就华美。”一个未出阁的小姐捂着嘴笑,“看来是外边的东西,应该是京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