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暗自警省着,捡起尸体旁边的那把样式十分奇特,也可以说是十分奇葩的武器——
它的扳机后方的握把是空心的,这设计跟手枪是一样的,只是握把中插着一个弯度极为夸张的弧形弹匣,看起来就像一只成年公水牛的牛角。
这把枪全长大约60厘米,空枪重量大约2。5kg,装上弹匣就有3。5kg以上,木质枪托上刻着“南部式一”的字样,如果不是这个枪托,张启差点就把它当成一把相貌奇特的大号手枪了。
取下弹匣看了看,是双排单进结构,弹匣上还贴心地注明了“南部弹
50粒”。
原来,它的弹容量是50发,采用的是南部式手枪弹,弹药与王八盒子手枪通用。
这也是算是鬼子武器研发的一大特色了——最重要的就是弹药的通用性,至于性能、颜值什么,统统都不重要!
不过这也难说对错,因为在后世,武器设计师们在射击步枪和机枪或者手枪和冲锋枪时,同样也是最大地遵循着弹药通用的原则。
张启提着这把“南部1式”冲锋枪,一脚踹开旁边这个篷布上画着红色“十”字的帐篷,虽然里面熄着灯,但却逃不过张启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
他早就从几道或粗重或急促的呼吸声判断出,帐篷里还藏着有五个鬼子,其中两个女人,三个男人。
张启踹开帐篷的瞬间,就向旁边一侧滑出去了五六米,下一秒,里面就几乎同时响起来几种不同的枪声。
“啪!”
“砰砰!”
“突突突突!!!”
“噗噗噗噗!”
“啊!!!”
枪声夹杂着男人的怒吼,濒死的惨叫,子弹打入人体的闷响以及女人压抑的惊呼。
但枪声只响了不到一秒就停了,帐篷里再次陷入了黑暗。
过了几秒,黑暗中一个嗓音有些嘶哑的女人焦急地叫道:“坂田君,中尾君!你们怎么样了?”
回答她的是一片死寂。
接着,另一个嗓音颇为清亮的女人惊慌地说:“千代子前辈,我摸到了血!好多血!”
那个被叫做千代子的女人低声道:“嘘!惠子不要怕,那个支那人可能还没死!”
“啊!那我们该怎么办?”
“等!”
话音刚落,只听到“啪”地一声,帐篷里突然亮起一个打火机,紧接着打火机点着了一根蜡烛,四周的黑暗顿时被驱除了出去。
“啊!”
帐篷角落里,两个穿着护士服,脸上惊恐万状的日本女人顿时吓得再次惊叫起来。
这两个女人,年纪大的有三十来岁,年纪小的估计不满二十,身高全都只有一米五几的样子,不过长相似乎还过得去!
她们身边的手术台下,刚刚开枪的三个鬼子伤兵,现在全都被子弹打得面目全非,死状凄惨地倒在地上。
这三个鬼子分别是一个军曹,一个一等兵和一个上等兵,所用的武器有一把南部十四手枪,一把铁黑色的半自动手枪,另外一把就是跟张启手中一样的南部一式冲锋枪。
他们军服上的领章是深红色的,与普通鬼子步兵的大红色领章稍微有些不同,在微弱的烛光下,如果不仔细看倒也看不出来。
不过张启的观察力非一般人可比,于是心中微微一动,一手拿着南部冲锋枪,一手拿着蜡烛走过去。
半蹲在鬼子尸体旁边,他随手把蜡烛递向身侧那个年轻一些的日本女护士,说:“劳驾,帮我拿一下蜡烛!”
“啊?”年轻女护士的手蓦然缩了回去,仿佛小羊见到了大灰狼,脸上半是惊惧半是不解。
张启转头冷冷地看着她,递出蜡烛的手依旧停在对方面前,也不说话。
旁边那个叫千代子的女人见状,犹豫了一下后,终于鼓起勇气把蜡烛接过去,道:“先生!惠子她只是刚从国内来的见习医生,不是帝国士兵,请不要伤害她!”
“那你呢?”张启捡起那把铁黑色的手枪,看着握把上那个嘴含标枪的小马的标志,随意地问。
这是一把柯尔特原厂出品的M1903,国人俗称“马牌撸子”,使用的是7。65×22mm巴拉贝鲁姆弹,弹匣容量8(+1)发。
张启关闭枪机保险,摁了一下卡簧退出弹匣看了看,见子弹还剩7发,又“啪”地插了回去。
刚刚拿着这把枪的鬼子军曹只来得及开了两枪,就被张启的冲锋枪打得满脸开花,不过也比另一个用王八盒子的鬼子幸运。
因为拿王八盒子的那个鬼子一等兵,只来得及开出一枪。
但张启却没能在鬼子尸体上找到备用弹匣和更多的子弹,于是问正捧着蜡烛的女护士:“你叫千代子?”
“啊?”那女人先是一愣,接着便忙不迭跪伏着答道:“哈伊!瓦大喜名叫田边千代子,请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