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村边杏花白方便面君免费阅读 > 31刺绣(第1页)

31刺绣(第1页)

赵长夏与曲溱这么一闹,曲湖的不少计划都付之东流,他们无奈之下只能想办法取得曲锋的谅解。

先是带着礼品、药材登门慰问,又“真诚”地道歉,说自己当初并不是存心要逼他的,只是真心地为了曲家的传承考虑。再以退为进,说自己没有私心,并且也不打算让自己的孩子过继出去,他们都是大公无私的。

不管曲锋是否相信这些话,反正他们自己相信了自己的说辞。

不过其余曲氏族人的脸皮也足够厚,只因他们当初没有像曲铭那样咄咄逼人,就仿佛逼迫曲锋过继嗣子的人里面没有他们那般,见了曲锋的面还十分热情地与他打招呼。

曲锋一开始没有什么好脸色,直到左邻右里见到了,问他“你们是闹什么矛盾了吗怎么你最近都没有给他们好脸色我听人说你们在祭祖仪式上生了点事,是什么事”

曲锋要是跟他们说族人逼自己过继嗣子的事情,他们肯定会和稀泥。

果不其然,他还没说话,左邻右里们就开始劝他“你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结是解不开,有什么恩怨是过不去的呢都快过年了,还是和和气气才好,老祖宗都说了,得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嘛再说了,将来你还得靠子侄们替你送终呢,不要与他们闹得太僵。”

曲锋道“是他们跟你们说了什么,你们才来这儿充当和事佬的吧”

“瞧你这话说的,我们也是好心好心还被当成驴肝肺了”左邻右舍道。

曲锋不想被气得早登极乐,干脆躲在家里,除非要见客,否则其余事务能不出面就不出面,直接交给曲清江去处理。

临近年关,村民们的走动变得频繁了起来,许多人或出门探亲,或互相窜门。

曲家也是访客不断,许多听闻了曲清江在刺绣方面的名气的人得知她“出关”了,纷纷慕名而来有人想买她的绣作,也有人想请她绣一幅贺寿的绣作,更有人想请她帮忙指导自家即将出阁的女儿刺绣

以往曲清江会见这些客人时都有曲锋或李氏陪同,她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便会与他们商议。不过如今她会客时只有赵长夏一人在身旁帮忙斟茶递水,凡事也都由她自己拿主意。

曲锋一开始还担心她应付不来,便悄悄地躲在屏墙后,但见她会客时落落大方,遇到难以做决定的事情也能从容应对后,放心的同时又有些失落。

他跟李氏说“乐娘她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也不需要他了。

李氏道“这不是很好吗有些事乐姐儿也能替郎君分担了,郎君能省点心,可以好好地调养身子了。”

曲锋被李氏这么一开导,很快就恢复了平和的心态“你说得对。”

并不知道自家老爹的心态起伏的曲清江在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后,彻底松了口气。

回想起刚才那位客人对自己的绣作的质疑,她心底是有些不悦的,当时并未作,事后却忍不住跟赵长夏吐槽“她既信不过我,又要找我帮忙绣贺图,这又是何苦呢”

那个妇人是清江县县城的商贾之妻,姓董,说还有两三个月便是家中老人的六十大寿,想给老人送一幅祝寿的绣作。她原想找县城的那些绣女,但听闻鹄山乡浦村有一位出身皇绣世家的绣女,技艺精湛绣作栩栩如生,所以就跑过来了。

曲清江告诉董氏,那位绣女是她娘,只是她娘已经去世五年了。

董氏大失所望,想起曲清江也是绣女,便退而求其次,请她帮忙刺绣。

董氏没见过曲清江的绣作,有些信不过她,所以想先看过她的绣作了解其水平。曲清江也不介意,拿出自己的手帕,道“请董大娘子过目。”

董氏端详了片刻,觉得不错,但仍有些疑虑“手帕的刺绣较为简单,不知小娘子能否绣出大幅的祝寿图”

曲清江还没说话,董氏便提出诸多要求,比如想要八仙祝寿图,然后绣上一些贺词。

曲清江“”

她答应帮忙刺绣了吗这人怎么这么自说自话

她道“董大娘子见谅,我虽然也能绣出你所言的祝寿图,可我手上还有不少绣作等着完成,实在是没时间去绣这么复杂的图,董大娘子还是另请高明吧”

董氏后知后觉地现自己惹曲清江不快了,于是又放低了身段,道“听闻刺绣最忌讳别人指手画脚,我信得过小娘子,那便由小娘子来决定绣什么,只要能绣出令我满意的贺寿刺绣就行。”

曲清江最怕这种难缠的人,所以没有立刻答应,董氏便说改日再登门,说是这么说的,实际上她大概会先去货比三家,最后才决定要不要找曲清江。

目睹了二人的交流的赵长夏道“想避免这种事,小娘子不妨对自己自信些。”

曲清江知道赵长夏有主意了,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六月有什么好提议”

赵长夏避开她的目光,打量着四周,道“小娘子有多余的绣作,可以作为装饰装裱起来挂在堂上。”

曲清江有些不好意思“人家堂上都是挂字画的,谁会挂自己的绣作呢”

“小娘子绣得很好,并不比旁人的字画差,为何不能挂自己的绣作呢”

曲清江若有所思,曲锋从屏墙后走出来,赞许道“六月说得不错,爹也赞成这么做。”

“爹。”

曲锋道“快过年了,正好可以装饰一下家里。爹对乐娘你的技艺十分有信心,你的刺绣挂出来,一定能为家里增添不少亮色的。”

有他们的支持,曲清江便决定试一试。她找出自己以往的绣作,按照水平的高低分成了两部分,最好的那部分就放到前堂和北堂;那些有瑕疵的绣作则继续收起来。

刺绣的尺寸有大有小,最大的是一幅用绢为底料,长三尺9o、宽一尺八54的春雀醒杏图,三两只山雀站在杏树的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而它们的鸟爪下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杏花,仿佛这些山雀在唤醒这些杏花。赵长夏一眼便认出这上面的杏树就是曲家北堂院子里长的那棵。

曲锋看着这副绣作有些感慨“这好像是前年绣的,当时这棵杏树上总是飞来不少山雀,刚脱下孝服的乐娘无事可做,便天天坐在这边刺绣,从前年入秋,绣到去年入夏,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后来有人出一万钱跟她买这幅刺绣,她都舍不得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