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远遁海外 > 第57章 吹尽狂沙始到金(第2页)

第57章 吹尽狂沙始到金(第2页)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刘禹锡咏华山言志,立意绝不仅仅在于要令功勋如华山之高、富贵如华山之重,更在于立身如华山之恒久,使自己的品德与功绩相匹配。传说卢徵闻此诗后大病七日,病愈后如脱胎换骨一般,亲自刻下一方“特达”印章,随身携带,意以“高尚品格和出众才干”自励。这首诗也迅速在京城传开,长安士林闻诗无不叹服。

当时唐德宗执政。唐德宗在位初期,朝中倒是有一番中兴气象。可是在他执政后期,他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对藩镇多事姑息,导致宦官同藩镇相勾结,朝廷权力逐渐萎缩。王叔文因擅长围棋时任太子李诵的侍读。为了振兴大唐,王叔文不遗余力地延揽人才,只等太子即位后放手大干,整顿吏治。随着刘禹锡的声名日渐远播,他终于走进了王叔文的视线中。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登进士第,他已先于刘禹锡被王叔文延揽。为了试探刘禹锡对朝局的看法和了解他的政治倾向,王叔文派柳宗元先去探探路。

时逢平定建中之乱、奉迎德宗还朝的大唐功勋李晟物故(去世),百官至府吊唁,柳宗元与刘禹锡在灵堂外相遇,于是二人聊了起来。

李晟庭院中立着一尊欹器。关于欹器的用途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计时用的,有人说是祭祀用的,有人说是盛酒用的,有人说是取水用的。但不论它怎么用,它的特点是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柳宗元道:“不知太尉(指李晟)每日漫步庭中,见此欹器,心中作何感想”

刘禹锡略加沉思,慨然吟道:

秦国功成思税驾,晋臣名遂叹危机。

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题欹器图》

柳宗元道:“兄台此诗何解”

刘禹锡手抚欹器道:“李太尉功不可谓不高,然几近于不克自全,是自古功臣之宿命也。当年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权倾朝野,正思车同轨、书同文、度同衡、钱同制之时,谁料遭赵高谋害,被夷灭三族。史传李斯父子被押于狱中时,李斯回想一生经历,谓其子曰:‘吾欲与汝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父子抱头痛哭。而东晋时刘毅少年起义,平灭诸桓,屡建奇功,然而一朝自满,败于卢循,于是功臣亦作逆谋,事败身死。诸葛长民尝从刘毅起义,多作富贵之谋,闻其死,知自己亦难逃干系,遂叹道:‘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今日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向此二人,皆起于草莽,成不世之功,然最终死于非命,不正如眼前这座欹器一样,装满了功劳而遭倾覆之祸吗李太尉于庭院中置此物,应有悔意啊!”

这其中的典故柳宗元当然不会不知道。他只所以问刘禹锡,是想试探他在面对鸟尽弓藏的悲剧时究竟会持什么样的态度,于是再问道:“以兄台所见,有前车之鉴在此,我等官场新秀当如何自处”

刘禹锡决然应道:“为人臣者,文死谏,武死战,如此而已,岂能因担忧自身安危而昏庸度日有忠言而不进,临大义而逡巡,是有负于圣恩也!至于以直谏获罪、因功高遭忌,乃无人敢谏议、无人能立功之故耳,倘使朝廷上下人人敢于进谏,文武百官人人皆可功勋,则圣聪益明、圣恩愈厚,何由可虑观贞观、开元之治,莫不如是!”

柳宗元面露喜色,赞道:“梦得兄微言大义,激奋人心,闻君良言,真乃知己,日后宦海浮沉,唯望与君连翩,共辅圣主!”

刘禹锡赶忙拜谢回礼:“贤弟赞之过甚矣!你我置身乱世,建功立业,只待朝夕。方才所言,宜记于心而恒于行,不宜煊赫于言、铺张于外。”

王叔文听过柳宗元的汇报后,自此认定刘禹锡为可用之才。

六年后,对于鸟尽弓藏之类的悲剧,刘禹锡又有心得。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是刘禹锡在洛阳为父亲丁忧的最后一年。这年秋天,刘禹锡有一日在乡间散心,遇见一老叟赶着一头跛牛,沿着田边的小路缓缓而来。

走到近处,刘禹锡见那头牛虽然已跛,但体格雄健,不失威武,于是问道:“老汉,你这牛何以如此强健却又为何跛足你这是要将它赶往何处”

老叟答道:“老朽此牛,饲之有方所以形貌强健,但驱使过度,致使它有伤病在足。”

“啊,太可惜了!你这是要送它去医治吗”

“医治”老叟笑了,“那就多跟你说几句吧。老朽以出租牛车为生,这头牛可以拉千钧重车,北登过太行峻岭,南蹚过商岭重山。我拉一下它就停,喊一声它就走,哪怕道路泥泞高低不平,哪怕车轮像莲蓬一样坑坑洼洼,它也照行不误。牛虽好,但如今已经废了。我看它虽然伤了足,但肉还很肥,我养着也没有用,不如卖给厨子。”

“卖给厨子”刘禹锡惊呼,“我朝法律禁止屠宰耕畜,你怎么能卖出去呢”

老叟笑道:“前几日听说县官要设宴款待嘉宾,占卜者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这正要前去,把牛卖给县衙的厨子!”

刘禹锡见那牛目光哀伤,大动恻隐之心,于是建议:“老汉,这头牛为你拉车养活了你一家,今日因足疾而要被卖至庖厨,实在太过残忍!可在下也没有太多钱财,你若不弃,我愿以身上皮裘赎这头牛,让它得归田园颐养天年,你看如何”

那老叟一愣,像看怪物一样盯着刘禹锡,随即大笑不止,讥讽道:“你这秀才必是读书读傻了脑子!老朽卖牛得钱,可以饮美酒吃肥肉,可以给孙子买糖吃,可以给老婆买衣服穿,这样的日子何其安逸!我要你这件裘皮有什么用况且我过去悉心喂养它,并非爱它,而是要让它给我出力;今日要将它卖至庖厨,亦非恨它,只因它能换取钱财。你啊,就别碍我的事啦!”

刘禹锡无言以对,想起了六年前在李晟府中与柳宗元的那番对话。此刻更觉得利尽而身死不仅发生于朝堂,也是世间普遍真理。回顾历史,伍子胥辅夫差称霸,却被赐属镂剑而自裁;李斯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却遭二世处以腰斩;白起长平一战威震天下,哪想到却在杜邮被逼死;韩信于垓下击溃项羽,谁知会丧于钟室内乱枪之下……刘禹锡深思一番之后总结道:这些人没有善终的最根本原因是原有的才能已发挥殆尽,而又没有展露新的才能,因此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可见,人必须不断自省、不断学习,发展新的本领,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由是观之,“功成身死”之辈其实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以往,人们对于功成身死者的悲剧,多是归因于帝王的薄情寡义,很少有从建功者这方面来找原因的。刘禹锡的“悟道”可谓是辩证思维。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即历史上的唐顺宗。顺宗即位后,马上重用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永贞革新风风火火地开始了。

可是由于革新派首领王叔文不能团结大多数,加上敌对势力的疯狂反扑,再有革新集团内部也有诸多矛盾,导致永贞革新并不顺利。最主要的是,顺宗的身体非常不好。反对势力支持顺宗的长子李纯。

当年八月,唐顺宗被迫禅位。李纯即位,史上称之为唐宪宗。

宪宗这个皇帝如果用现在高校里考察课标准打分的话,还是能得个“良”的。但是按照封建社会固有的政治斗争规律,王叔文集团不属于他的嫡系。于是,持续仅146天的永贞革新宣告终结。永贞革新的首要人物个个遭贬,刘禹锡自然也不例外。九月,他先是被贬为连州刺史(大体相当于现在GD省连州市市长),还没有来得及到任,宪宗就追发敕命,再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现在HUN省CD市一闲职,唐代往往安置贬谪官员)。刘禹锡在朗州度过了人生中的黄金岁月,九年后才得以返回长安。

刘禹锡永不服输的精神(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白璧寒冰般的品格(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忧国忧民的情怀(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克己奉公的执政理念(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是在长期的逆境中逐渐锻造出来的。他在忘我工作时,写过“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扬州春夜同会水馆夜艾独醒》)在抒发报国之志时,写过“感时江海思,报国松筠心。”(《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简诸僚故》)他在春风得意之时,笔下写过“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春日退朝》)他在心念魏阙时,吟过“悠然京华意,怅望怀远征。薄暮大山上,翩翩双鸟征。”(《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甚至在贬谪路上,他还写过“行人朝气锐”(《途中早发》)。在屡经失意时,写过“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望夫石》)在饱经沧桑后,他写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年过古稀的时候,他还能写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

当然,每个人的心情都有低落的时候,刘禹锡也不例外。当他三十四岁在朝中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有时看着白发苍苍的官吏,不知朝政革新何日方始,他也不免有些心急,“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阙下口号呈柳仪曹》)就作于此时。

但是,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朗州这等蛮荒之地,在骚人易生悲怆之情的飒飒秋天,刘禹锡竟写出了足以令人震聋发聩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春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试想,连诗圣杜甫都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多登台”。刘禹锡胸中若无豪情,笔下何来壮语

曹操篡汉自立,向秀违心入朝;洪承畴背主降满,汪精卫负民投敌。真正的君子,只有在身处逆境时,方能倍显英雄本色。

当王叔文丁忧,革新集团陷入危局时,刘禹锡的夫人薛氏欲借自己父亲薛謇jiǎn出任殿中侍御史入朝谢恩之际,为刘禹锡走宫中薛盈珍门路,脱离王叔文一党,留朝任事。虽说岳父薛謇是宫中巨宦薛盈珍的族人,但是刘禹锡不愿迎合薛盈珍,更不屑“大丈夫能屈能伸”之论,以“折腰摧眉,壮士不为”之辞,严拒岳父的援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