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
什么叫便宜都占了还在那哭哭啼啼,抱屈叫冤,他们算是见识到了。
咱大明出兵出力帮助你们稳定内政,内部不和谐都消灭了,你才来叫?
还有啊,咱大明出钱出人帮你们搞基础建设,提供不少支持不说,甚至还帮你们办大明官学,免费替你们教化民众,还有政策扶持,表现好成绩优秀的能来咱大明读书。
你咱不哭这些?
收的时候你怎么不拒绝?
我钱也出了人也给了资源也付出了,你现在来叫我们把人都撤回来,你们是不是在想屁吃?
所以啊,会同馆的人烦死了这群又哭又要吃的倭国使臣,二话不说就把人甩给了鸿胪寺。
反正现在鸿胪寺的职责也有和外国使臣‘友好商谈’这一点。
你们不管,谁管?
这些倭国使臣每天闹着就要见上面的人,那就去见呗,鸿胪寺就是上面的人。
鸿胪寺上下就:“”
老子很想拔掉鞋子抽人!
这么屁大点小事都应付不了,要你会同馆有何用?要你兵部有何用?
但鸿胪寺现在确实是主要负责和外邦使臣‘扯皮’的。他们推脱不掉,会同馆那边顶多算是个接待处,安排使臣吃住的。
这不,倒霉的小胡子主事就被上司安排了,让他好好办,别给上面找麻烦。
小胡子
主事就很烦,对倭国人的吐槽是一日新过一日,与他来往的六部同僚,没少从他嘴里听说。
总之,鸿胪寺上下对倭国都没好印象。
这几年,大明文臣们也渐渐改了态度,他们是不想大动干戈,不想劳民伤财,那是因为没利可图,不划算。
可
郑和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满载而归!
没错,满载而归啊。
前前朝,海外贸易发达,那种繁荣还是从书上记载看到过。
如果他们大明也
那国家财政这块就不愁了啊。
不止如此!
文臣们看着满载而归的船队,捶胸顿足啊。当初永乐帝朱棣说要造船出海,他们还大声反对,高举抗议旗帜,所以在太子朱高炽放出话,大臣们可以出一部分资,作为投资船队的初始成本,后面能分利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听。
以为是骗人的。
最后只有一部分人,意思意思出了点小钱钱。
所以看着那些出了钱的宗室王亲、功勋武将们排着队去领利息的时候,文臣们后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