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冷冰冰的家里一下就有了烟火气,中午吃了烤包子,晚上她不怎么饿,就想着在家随便吃一点,打算两人就煮两碗面吃。
正好走之前婆婆还给她们熬制了蓉城那边的辣椒酱,拿来配面正正好。
周怀臣也同意,进了厨房开始麻利的洗锅,打算再煎两个鸡蛋。
徐晚则是亦步亦趋的跟着进去,打算帮忙烧火。
两人才把面条煮好,就听到外头传来哭天抢地的声音,徐晚并不清楚家属院的情况,但也没打算凑热闹,毕竟这会儿外头是真冷。
不过却好奇的小声问:“这是怎么了?不会有人打架吧?”
她想了想又问:“驻地不会有家暴这种事吧?”
“在驻地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周怀臣肯定的说。
他不能说部队里都是好男人,但是住在家属院里的男人绝对不可以对自己的妻子动手,军人的手是打敌人的坚决不是把暴力对准家人。
而且家暴这事儿要是驻地发生了,那也证明这个人的军旅生活到头了。
徐晚点点头,外头邻居已经有出门查看情况的了。
周怀臣把面条端到客厅,哭喊的声音更明显,一下就听出了这声音是谁的,看徐晚还往外头好奇的看,直接把人拉到桌子前坐下:“别看了,绝对不是家暴,我知道闹腾的人是谁。”
徐晚还是挺喜欢八卦的,当然她并不喜欢在往外头挤着听八卦,但是丈夫讲的不一样嘛。
“快说说怎么回事?”
周怀臣看媳妇儿两眼放光,知道这事儿不说她连饭都吃不了了,原本他也不是那种八卦的人,可是媳妇要听他当然要说,反正和媳妇儿说说也没关系。
“应该是五团的童副团长的爱人在闹。”这边驻扎了一个师,一共分为六个团,童建国则是五团的副团长。
周怀臣平时挺忙,原本不知道童建国的事情,可身边有个话多的孙红卫,这人性格开朗,上万人的驻地他能认识五千人。
平时出任务,有时候在荒郊野外的一呆就是十来天,因为外头的情况复杂,原地扎营的时候晚上会有人轮流值守。
孙红卫经常和自己一块儿值受,他闲不住平日又喜欢跟人唠嗑,知道的事情多当然就想跟人说。
周怀臣这人几乎不跟人八卦,自然就成了很好的讲述对象。
说起来童建国这个人命也不太好,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没了,一路跟着叔叔一家到处逃难躲避战乱。
因为不是亲生的,在叔叔家也没过啥好日子,又是老大,相当于叔叔家的孩子都是他帮着养大的。
因为条件不好也没读啥书,后来年纪大了,该娶媳妇的时候根本没人会嫁。
毕竟那个时候没有家,自己挣的钱全部要上交给叔叔一家,谁嫁过去不糟心啊?
童建国虽然书读得不多,可随着年纪大了,村里也有人悄悄教他,他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背着叔叔娶当兵了。
到了军营虽然苦,但是能吃饱饭,他自己都说长到快二十了第一次吃饱饭就是在部队。
所以童建国格外努力,因为立过一次工,没几年就到了排长,这时候他才回了一次家,家里叔叔婶子也不敢轻看他了,村里还有人给他介绍对象。
当时村支书的爱人就介绍了城里的吴翠花,当时吴翠花的订婚对象和自己妹妹睡一块儿了,伤心之下听到有人介绍童建国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童建国从没想过自己会娶到一个城里姑娘,所以也没管对方是为了赌气嫁给自己,一门心思的对她好。
结果这个吴翠花根本不喜欢童建国,为的就是让他给自己撑脸面,若是得知他不如别人了就开始在家又打又骂。
总之这些年童建国在家日子并不算好过,驻地好多人都挺替童建国打抱不平的,明明已经非常努力的让妻女生活得很好了,就连吴翠花妹妹妹夫的事情差点被牵连,都是因为有童建国。
她娘家父母才能安安稳稳还能帮着带孩子,可吴翠花总是不满足。
其实吴翠花这人除了是跟着父母出生在城市里,文化水平并不高,可就占着这一点她成天在家属院把丈夫贬得一无是处。
不过这都是别人夫妻的事情,外人也就说两句,具体怎么过也是别人的日子。
徐晚听完的时候碗里的面条已经吃完了,外头好像也安静了下来。
不过她好像听到文华婶子的声音,估计是来调节了。
虽然这个童副团长听起来确实有点惨,不过就像周怀臣说的那样,那是别人家的日子。
大家都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都是成年人了肯定能解决好自己的事情。
所以也没多管,跟着周怀臣收拾了碗筷,打算赶紧弄点水洗漱,在火车上几天不能洗澡,这会儿屋里热起来浑身都有些不舒服了。
————
第二天一早,徐晚是被一声声的号角声吵醒的。
她醒来的时候看到周怀臣已经穿戴整齐,衣袖挽到手肘处,以为他准备出门,迷糊的问了一句:“你要出门了?”
周怀臣听到这话轻笑了一声:“不是要出门,是已经回来了。”
啊?
徐晚听到这话,猛然一下就坐了起来问:“几点啦?”
周怀臣看到着急的人又道:“还早,才七点多,你再睡会儿吧,我才刚熬好粥,等凉一凉再叫你起来吃。”
几句话徐晚就清楚了一大早周怀臣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揉了揉眼睛说:“我不睡了。”毕竟今天还要请客吃饭,她得起床了,还有就是昨晚临睡前周怀臣说下雪了,她得起来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