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斗转心仪 > 提拨下(第2页)

提拨下(第2页)

“海英啊,去总行有什么事?”

“唉,还不是那个同业授信,审批人一直不批,想当面交流下。”

“这样吧,你看能不能往后推一推,下周总行可能来考察我,估计要找你们谈话。”卫义杰心想,铁杆就没几个,这位一定得在。

“啊!那太好了,我这个是小事,您放心,到时一定会好好汇报的!不过,您的事,肯定没问题。”电话里宁海英信心满满。

宁海英的信心,正中卫义杰的下怀。他再次拎起电话,底气又来了,草草地与两三个相熟的支行长寒暄了只言片语,算是完成了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叮咛的规定动作。

但电话刚放下,眉头就又皱了起来。新任的投资银行部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动作跟不上,板块例会上没少呵斥;排队倒数的机构负责人,就自己不留情面,会上常常点名批评;还有就是板块内的民主生活会和分管行长竞聘……,到底得罪了多少人,谈话时他们会怎么说,想到这些,刚来的底气一下子又全泄了。更要命的还有几位班子成员的态度,贺清明肯定是要争取的,但怎么说?其他两位又怎么办?想了许久,卫义杰终未行动,而是将这一切都托给了上天。

周一一早,迫不及待的卫义杰就坐到了贺清明办公室。

“贺行长,感谢您呀,我都C了,您还帮我争取了这次机会。”卫义杰知道,贺清明的态度至关重要,另外,以自己的经验,一把手要凝聚共识简直是信手拈来。

“哪里呀,义杰,这是总行领导对你的器重呀!”贺清明心不在焉地应道。

“贺行长,总行发起后,分行考察就全靠您了。”说来也怪,卫义杰话虽是求人,但气势却是“将军”。

“义杰呀,京州行这么多干部,这几年又积累了不少矛盾,人多嘴杂,哪有那么容易的事。”这语气多少都让贺清明觉得不舒服,当然,他更没有接招。

卫义杰悻悻离开后不久,李自仁就来到了贺清明办公室。

“这是怎么回事?考核都C了,怎么还会考察?”李自仁狠狠地疑问着。

“哼,总行现在什么事都没规矩,听董事长说,他们书记办公会上,是程行长强力推荐的。”与李自仁交流,贺清明明显很轻松,自然也就不会绕圈子。

“咱们辛辛苦苦,都给人家做嫁衣了,我想回杭州,给总行提了几次都不行,人家倒好,都C了依然可以提拨,”李自仁发着牢骚,“这小子埋得挺深的,也不知道和程行长什么关系?”说完,他探询地看向了贺清明。

“唉,这个就不知道了呀。”说到这里,贺清明猛地一惊,突然想到了去年的移花接木。

“贺行长,那你看这次,我们怎么把握?…,刚才碰到李琳,她也问我。”李琳是授信部总经理,更是李自仁的亲信,平时因为业务没少被卫义杰逼宫。

“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吧,不要太坏,也不要太好。”贺清明意味深长地交待道。

李自仁走后,贺清明又让秘书叫来了营业部总经理。

“晓露,你们去年那个PPP项目,最后没做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贺清明问道。

“去年那个,不是总行没批吗?”朱晓露很是莫名其妙,她不知道贺清明怎么会突然问起这个事。

“是不是后来卫行长没去总行沟通呀?”贺清明慢慢地拔出了刀。

“奥,这个倒不是,主要还是项目方资质太弱,回本期又长,立项时争论就很大。”朱晓琴还没明白。

“唉,可不是这样,行领导亲自沟通,那效果马上就不一样了,再说了,卫行长与总行投行部刘总还是老乡呢,”贺清明慢慢引导着,“过几天,总行要来考察干部,有些事情你们还是要客观说说,也让总行知道我们的难处。”贺清明干脆捅破了。

下午零售板块例会之后,两位部门总经理来到了林茂办公室。

“林行长,听说总行要来考察卫行长,他提拨的真快呀。”两位边说边紧紧地凑在一起。

“这事还不一定呢,你们别瞎说,考察不通过的话,总行也没办法。”林茂虽盯着电脑,但眼前闪现的却是上次饭桌上卫义杰对他公开的剑拔弩张。

“还有这种事?”两位疑惑地互相看了看。

“南宁分行上次不就有个案例吗,一样的助理升副行长。”看来林茂做足了功课

“奥,这样啊!”两位恍然大悟地点着头。

(八)

总行考察卫义杰,是京州行这周的主要话题。作为主角的他,此刻正静坐在办公室,纷至沓来的祝贺让他惴惴不安。这次机会是程行长帮他力争的,董事长虽答应了,但明言要看考察结果。他的办公室与贺清明相邻,这两天,贺清明的心腹一个个被通知上来,但出来时大多都绕远了自己门口。好在带队考察的是总行人力部一把手,卫义杰想这些人总不至于明目张胆地颠倒黑白吧。

“卫行长,忙呢?”考察前一天,分行人力部总经理走了进来。

“奥,韩总,什么事?”

“总行张总临时陪董事长出差了,换作郑总周四来。”

“奥,是吗?贺行长知道了吗?”卫义杰心头一紧,好像梦中从台阶上摔落。他与这位郑总平时交往不多,去年巡视时还因为鸡毛蒜皮的事起过争执,更紧要的是,这位郑总与贺清明还是党校同学。

“他知道了,让我通知下您。”

“好的,我知道了。”不祥之感一时让卫义杰心慌意乱。

周三晚上,按惯例,贺清明亲自去接总行考察组,但晚宴却没按惯例通知其他班子成员参加。

周四考察分两组,一组郑总负责,谈话人员包括班子成员和异地机构负责人,另一组由一位处长负责,谈话人员就是其他中层干部。卫义杰强装镇定地在办公室端坐着,第一个进去的当然是贺清明,前后将近一个小时。当贺清明经过卫义杰办公室时,卫义杰清楚地看到了他手里的意见票。这种场合,一般都是当场划勾投票,既然没投,那至少还在犹豫不决。

“卫行长,还反复问个屁呀,你们为了京州行抛家舍业,都这么辛苦了。”一家二级分行行长谈完后,骂骂咧咧地坐到了卫义杰办公室。

“哎,可不能这么说,全行谁不辛苦,这都是咱们的本职工作,考察就是为了充分了解,对组织负责呀。”卫义杰赶忙纠正。

“卫行长,”不一会儿,吴行长也过来了,这位行长见状识趣地离开了,“刚才我详细说了说咱们公司业务这两年的变化,以及我们分管行长竞聘和客户经理整顿工作。”吴行长悄声道,“他们又问了内部资源分配以及市场同业排名,我都如实说了,您心里有个数。”

“老兄,谢谢您!”卫义杰紧紧地握住了吴行长的手。

卫义杰是第一组最后一个进去的。

“卫行长,咱们去年刚见过呀。”郑总开门见山道。

“是啊,郑总,这次又麻烦您跑一趟。”卫义杰讨好着。

“先说说到京州这几年的工作情况吧。”郑总把话柄递了过来。

接过话柄,卫义杰简明扼要地报告了自己来京州之后的思考和实践,以及下一步的想法和目标,随后,他又从总行全局角度,推心置腹地提了几点建议。

“你分管公司和金融市场两个板块,两者之间,你是如何均衡资源分配的?”郑总并未理会卫义杰的宏篇大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