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朝陛下对皇后一往情深,就连国号都跟皇后的名字有着联系——清玥。
奚玉辞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也只是心中苦涩,也不知?道姜姑娘到底是自愿还是被迫的,可惜他?现在只是一介废人,根本就帮不了她。
因着白玉寺的事情,百姓们对神佛的信仰一下子降到了最低点,平日里白玉寺的做派可是十分谄媚的,只愿意去?接待那些能出得起高昂香火钱的达官贵人。
每次如果是贵人到了寺庙,不用贵人开口,寺庙中就会有穿着浅灰色僧袍的小?师父出来主?动领路。
可若只是寻常百姓,便是连白玉寺的寺庙门都进不去?,能在寺庙外面远远地拜上一拜就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
见到白玉寺这些所谓高僧虚伪的面容之后,百姓们心中的怒火更甚了,许多人自发而起去?寺庙砸东西,许多僧人都被百姓赶了出来,流离失所。
不过后来又发生的一件事情倒是扭转了这个局面,听说有位苦行僧一路跋涉到了关外,在面对饥肠辘辘百姓的时?候,宁愿割肉喂血,最后浑身鲜血流尽而死。
传言那僧人死后,体?内有一颗通体?澄澈的舍利子浮现。
又听闻当时?那僧人死后,周围百姓都跪下来哭了许久,自此佛教的信誉才算是挽回了一些。
后来听闻新帝命人将那僧人的尸骨接了回来,埋葬于白玉寺的后山,同?时?命人在白玉寺内修建了那僧人的佛像供百姓祭拜,至于那颗舍利子也一并随着那僧人的尸骨掩埋于地下。
奚玉辞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沉默了许久,最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白玉寺,他?决定去?白玉寺当一位负责处杂事的僧人,希望能陪伴在佛像身边获得内心的平静。
很快他?就上了山,那僧人听完了他所说的话语之后,只是问了一个问题,“施主?为何要带着幕篱?”
“面容有损,担心会吓到旁人。”
听完了他?的回答,那僧人只是眸中微微含笑看了他?一眼,什么都都没?有说,只是摇了摇头。
于是奚玉辞就明白了这位僧人的意思,虽然他?心中本就没?有抱着多大的希望,可对于一个无处可去?的人来说,现在被拒绝之后,他?的心中还是不可避免地浮现了些许失望。
原来寺庙也不愿意收留他?。
他?转身正欲离开的时?候,却又听见了那僧人开口道:“施主?请留步,小?僧的意思是施主?可以留在寺庙中,不过不是以出家人的身份。”
说到这里,僧人语气微微一顿,似乎是在斟酌字句,“佛曰众生平等,听施主?方才的话?似乎是还有尘缘未了,常言三千烦恼丝,施主?尘缘未了,还是先不用剃度了。”
后来奚玉辞便留在了寺庙中做些譬如砍柴挑水的杂事。
他?听明白了那僧人的话?语,佛曰众生平等,自然那没?有尊贵卑贱之别,当然也没?有了美丑之别,一个决定要遁入空门的人又岂会去?在意自己的相貌?
这个时?候,奚玉辞才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狭隘,归根结底,他?以为自己四大皆空,可事实上不过只是一个在红尘中无法自救的可怜人罢了。
他?隐隐也明白了奚无伤为何要用匕首划伤他?的面容了。
或许他?从前真的是做了一些自以为是的蠢事。
从前父皇还在的时?候,奚玉辞碰到奚无伤面容上有伤口的时?候,总是会递过去?一方帕子,他?以为自己是在关心奚无伤,殊不知?这些善意在奚无伤的眼中都成了赤裸裸的讥讽和怜悯。
一个抢夺走?他?所有东西的人站在他?面前、用包含着同?情和可怜的眼神看向他?,依照奚无伤的性子,只怕是在心中恨不得将奚玉辞千刀万剐。
想?到这里,奚玉辞面上不由?得浮现了些许苦笑,面上那些早就结痂的伤口又开始不合时?宜地疼痛起来了。
他?想?,有些事情他?还是明白的太晚了。
只是事情沦落到了这个地步,究竟怪谁,是怪他?还是怪奚无伤,亦或者真正的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奚玉辞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在白玉寺住下之后,他?同?寺庙中的僧人也一起诵读了许多经书,他?想?起了他?那可怜的妹妹,他?想?,他?每日都要为她和母后念上几遍《往生经》。
后来有一日,奚玉辞跟着僧人下山去?采购东西的时?候,正好撞见了官兵抬着一具尸体?往郊外走?。
奚玉辞经过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了那尸体?的面容,他?的步伐微微一顿,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问出口,又往前幽魂般地走?了一段路程之后,他?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一件事情——奚无伤死了,死的那样狼狈。
身形消瘦,面容凹陷。
不像是受了酷刑而死,倒像是……吸食了五石散。
日光冷冰冰地落到身上,奚玉辞不觉得温暖,倒是觉得冷极了,他?想?,为何奚无伤死了,他?心中却没?有半分喜悦?
或许是因为他?前所未有地清楚明白了一件事情。
奚无伤酒量并不好,喝醉的时?候总喜欢说一些从前的事情,起初,奚玉辞以为那些事情都是胡话?,可后来他?知?道了,那些事情都是真的。
将他?和奚无伤、母后、妹妹害到这步田地的人正是奚仲柏。
正是这个刻薄寡恩、忘恩负义的帝王。
如果不是他?,这些事情又何至于沦落到这步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