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离山东最近的城市 > 第71章 时过境迁(第1页)

第71章 时过境迁(第1页)

京都青藤筵,榜6庸。

李浪皱起眉头,来到京已经有不少日子了,但和这位京都刀狂从来没有过交集。

6庸没有一点客气的意思,翻开倒扣的空盏,给自己倒满一杯茶,然后一口鲸吞,这才心满意足道:“青藤筵上,我和公孙鸣交过手,我一共劈出了六刀,至于曹君安……”

“十四刀!”6庸抹了抹嘴,打了个手势,顺势竖起大拇指,“这两个人都输给了你,而且……听说你和曹君安斗剑只出了一剑?”

向来脸皮极厚小侯爷有些惴惴不安,但更多的是不好意思,连忙摆手道:“堕境之争,不能算数的。”

6庸哈哈大笑:“话是这么说,意境意境,境上差池在所难免,可这个意字,来不得半点勉强啊,何况,朝天宫老宗主一句登堂入室的良评还能有假?”

李浪挠了挠头,不再辩驳,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摇香头牌,笑道:“你才是青藤筵的榜,而我……”

风评如潮的小侯爷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6庸望向自己的长刀,挑起那双惹眼的浓眉:“小侯爷师承于离山?”

李浪有些感伤:“顶多算半个离山弟子,说了你不信。至今我还不知道离山的山门朝哪个方向。”

“未见山门,已是山人。”6庸屈指弹向刀身,叹息一声,“可惜了,小侯爷真的只是个初境,我6庸十四岁叩开道门,在初境呆了四年,平平无奇,踏入涌泉后,才弃剑学的刀,剑走轻盈,而刀行厚重,所以,同样是落境,对你不公平,对我也不公平。”

李浪望着桌上的长刀,郑重地点了点头,道:“他日,如果我破了境,恰巧6兄还在涌泉,到时候,你我一战,如何?”

“好,好,好,不过……”6庸扫了一眼正在刮着茶沫俏佳人,意味深长地笑道,“温柔乡,英雄冢,我还是要劝一句小侯爷,少贪杯,我虽然叫6庸,但刀下却从来不站庸人。”

小侯爷尴尬一笑,百口莫辩。

两个人饮着醇茶,又聊了一些京都的奇闻轶事,包括开春后的那场京都盛宴,6庸已经身在局中,却毫不避讳,李浪大多时候只能附耳倾听,心中却对这位京都青藤筵的榜多了几分赞叹。

红袖招的俏佳人素手摇香,续了两壶水,6庸起身告辞。

香河东岸,灯火下的青石街上出现一队军卒,劈开了闲散的人群一路小跑,几个受了惊吓的汉子刚准备开口骂几句,可见到那一身统一的北抚司制式长服,硬是将到了嘴边的话生生吞了回去,大气不敢喘。

这一队军卒在红袖招的长廊边止住了脚步,一队拆成了两队,沈明篙走出队伍,神情凝重,如临大敌,一只手始终握在腰悬的刀柄上,他的身侧,套着斗篷的身影蹒跚而行,看不清脸,沈明篙放慢脚步,寸步不离。

河中的整座水榭亭台陡然间鸦雀无声,中年美妇扶着栏杆,远远地看见明显是公干总旗大人,不知道该不该上前打个招呼。

沈明篙和斗篷身影缓缓而行,留在长廊边的军卒如同两排青松,一动也不动。

沈明篙来到水榭栏边,朝着中年美妇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望向一间灯火摇曳的舟舫,恭敬道:“北抚司总旗沈明篙参见小侯爷。”

舟舫中传出李浪慵懒的声音,“进来吧,沈大人。”

有俏佳人卷起了舟舫的帷幔,沈明篙和斗篷身影下了悬梯,走进舟舫,帷幔又被轻轻放下,亭台中的中年美妇看着这一切,无奈摇头,叹息了一声。

沈明篙用余光扫过煎着春露的京都花魁,真恨不得活刮了面前的公子哥,可是……形势逼人,上面的大人了话,哪怕是让这位总旗大人舍了夫人,他也得八抬大轿拱手相送。

斗篷身影摘下巨大的帽子,露出一张妇人的脸,双颊深陷,憔悴的脸上没有一点血丝,妇人眼神空洞,显然在北抚司的昭狱中被折磨的不成人形,她哆嗦着身子就要下跪,被李浪伸手阻止,妇人张开嘴,舌头已经被齐根剜去,再也无法吐出一个字。

李浪皱起眉头,时过境迁,但他仍然一眼认出,正是几个月前在鱼市街百草堂见到的那位妇人。

沈明篙正色道:“桃花剑吕四娘,来自大凉州八层楼,是一个叫做蜂巢的杀手组织成员。”

李浪点了点头,盯着那双空洞的眼睛,道:“八层楼?在宛城,我和你们中的几个人有过照面。”

不成人形的妇人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

李浪眯起眼:“问你几个问题,不需要你开口,只要你点头或者摇头。”

妇人双唇颤抖,想起这几个月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场景,重重地点了点头。

…………………

大周中书,文华殿。

赵长宁坐在文案前,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天气渐冷,今天的文华殿关了窗户,破例用檀香木烧了两大盆明火,还添了两个香鼎。

可是赵大人还是感觉到了飕飕的凉意,握着软亳的手颤抖不止,他酝酿了很久,最终一个字也没有落下,赵长宁干脆将笔重重扔在桌案上,闭起眼睛使劲揉了揉两边的太阳穴,揉着揉着,竟然揉出了两行老泪。

自从江南的小舅爷到了京都,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

这些天,明瓦廊的长宁府四周多了很多的军卒,哪怕是从长宁府到文华殿,赵长宁能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始终盯着自己,为此,赵大人三天前特地去了一趟北抚司,可是,这位官至正五品,前途不可限量的大学士,竟然第一次吃了闭门羹。

山雨欲来风满楼!

赵长宁在中书深耕多年,加上勤勉低调的性格,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入阁不过就是这三五年的事,有了这些年的官场磨砺,赵长宁不单练就了城府的本事,还有敏锐的嗅觉。

所以,赵大学士从北抚司回来的当天,便将一份请辞远调的奏折呈报给了内阁。按理说,赵大人屁股下的大学士位置,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眼红,根据以往的经验,内阁处理这种事向来麻利,可现在,这份奏折如同泥沉大海,一连三天,赵长宁如坐针毡,而内阁没有半点消息传出来。

今天也不例外,赵长宁一大早就来到了文华殿,从早晨坐到正午,连殿内当差的下官都能瞧得出来,这两天赵大人有些心神不宁。

好不容易熬到了日落西山,中书庭的暮鼓连敲了三下,度日如年的赵长宁坐在文案前,恍恍惚惚,又了一会儿呆,直到窗外的天色彻底黑了下去,这才魂不守舍地换了身上的官服,准备出门。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文华殿当值的官差冒冒失失地跑了过来,躬身行了一礼:“赵大人,华貂寺让你立刻去中书庭。”

赵长宁如梦初醒,连忙又换上刚刚脱下的官服,整理好衣襟,然后回头望了一眼殿檐下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颤颤巍巍地走上了廊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