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父子的书房里不仅有军中公文,还有数量众多的兵书古籍、四书五经、杂书游记,连医书都有,种类多种多样。
沈玥发挥出了最高效率,一本书翻开看两眼,快速判断内容,没用的直接扔箱子里,然后继续看下一本,同时检查书册里有没有夹带信件。
父兄在家的时间虽然不及边关长,但没有战事的时候,每年也有两三个月会留在京中。
这段时间,边关守城会将军中较为重要的公务,写成公文送到沈家,由她父亲批阅后,再送回边关。
如果遇到重要的事情需要上报,也是由她父亲另外写奏折,递交兵部。
因此,沈家书房里留有大量与边关来往的公文信件,里面都会提到边关当时的情况。
她父亲为人谨慎,办事细致妥帖,这些年处理过的边关军务都有留存,除非是特别重要不能外泄的内容,才会销毁,另作处理。
沈玥要找的,就是最近几年来,她父亲经手过的军中公务,还有来往信件,看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这个过程既繁琐又劳累。
因为军中文书又多又杂,里面写的内容也早已经过时,线索有可能就夹着一两句话之间,稍不注意就会漏掉。
沈玥只能自己判断,从密密麻麻的字眼中寻找可疑的地方,然后将其梳理,尽量还原。
之所以要查最近几年的边关情况,是因为她知道,任何一场战事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必然会有原因和先兆。
只有找到战事的起因,推演过程,她才有可能知道父兄战死的真正原因。
沈玥神情专注,动作利落,很快就清出了几大箱子的兵书。
每一本兵书都曾被人反复翻看过,不少书页上还带着字迹不同的批注。
这是沈家历代儿女所留,是他们曾经钻研兵法、刻苦存在过的痕迹。
她父兄四人的笔迹,同样也在上面。
沈玥低垂着眼眸,细长的指尖轻轻抚摸过字迹,将兵书放进箱子里。
时间流逝的很快。
窗外的天色已经大亮,门口的餐盒更换了三回,热气散尽,连屋内的烛灯都已燃尽。
康嬷嬷在门外焦虑走动,已经过中午了,小姐从昨夜到现在都没有出来,屋里也没个声响。
阿婵捧着热茶走过来,声音压得很低,“小姐还没出来吗?要不敲门问一问?”
康嬷嬷焦虑道:“小姐说了不让打扰,不然我早敲门了。”
顿了顿,她又问:“夫人怎么样?”
“早上喂药的时候醒过一次,但看着意识不太清醒,喂了点东西又睡下了。”阿婵小声说,“没有发热,看着比昨日好多了。”
“那就好,夫人心力交瘁,好好休息才能恢复得快。”康嬷嬷忍不住念佛。
“嬷嬷也不要太担心,小姐做事有分寸,也许只是想静一静才没出来。”
阿婵将热茶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又蹙起眉。
“赵管家跟我说,现在外头流言传的很凶,到处都在说沈家和小姐的事。分家的消息也传开了,人人都在说小姐和夫人是被沈家逐出家门,还拿小姐和离的事情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