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予焕在公主府内养精蓄锐一晚,她思虑片刻,又写了一封奏本,托韩桂兰回宫呈交太皇太后。
次日一早,朱予焕便起身更换盔甲,早早地去找刘永诚集合。
虽然距离师徒二人一起巡边已经过去许久,但默契却并没有消失。刘永诚将军队集结完毕,还未让人报信,便已经有人通报,顺德长公主已经赶到。
一旁的御史王强颇为意外,他虽然知道顺德长公主和寻常公主不同,但到底是皇家出身,又是女子,更应矜贵才对。
但仔细一想,顺德长公主负责招抚,圣旨中则是“监军”,加上她曾两次巡边,与众不同也是常理。
朱予焕照旧是一身青甲入内,刘永诚和王强立刻行礼:“臣拜见顺德长公主。”
朱予焕微微颔首,道:“刘将军和王御史请起。”她扫视刘永诚、王强和屋内的鞑官将领一番,很快便看到了脱脱孛罗。
脱脱孛罗的父亲获封左都督,他入锦衣卫倒是也十分正常,毕竟锦衣卫的官职在朱瞻基的手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奖赏。就连商喜这样的画师都获封锦衣卫官衔,更不用说这些鞑官手下还有自己的士兵,在锦衣卫任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是君臣有别,两人自然不能如之前比试射箭那样自由谈话。
刘永诚拱手道:“回禀长公主,官军及锦衣卫已经全部集结完毕,每人配备十五日行粮,加麦一斗,袄鞋具全。臣已整肃军纪,即刻便可出发。”
朱予焕点点头,转头看向王强,道:“皇祖母亲口吩咐,招抚百姓一事由王御史在路上与我细说,待到行军休憩时可千万不要忘记。且我已经问过澹庵先生,王御史是保定府人,对于彰德府也有一定了解,若刘将军与我对当地情形理解有误,王御史可要多多指正。”
王强急忙行礼道:“臣明白。”
朱予焕这才对刘永诚道:“全军出发。”
“是。”
相比之前的两次巡边,发兵彰德胜在道路相对通畅和安全,行军速度提升许多。军队在直接穿戴装备的情况下一路南下,不过九日便到了顺德,一路上虽然不能称之为昼夜兼程,但也是不敢稍有懈怠。
因着顺德与彰德相距不远,且又有官员早就收到命令,供平叛军队驻扎休憩,同时将最新的军情也一并告之。
因此刘永诚命令军队在顺德驻扎休息一夜,次日再继续行军。
朱予焕原本紧绷的神经这才稍事休息,叫王强与刘永诚一同查看军情,同时商量招抚百姓的事情,徐恭等人则是在帐外护卫。
朱予焕坐在上首,她读完全部军报,这才开口道:“如今张普祥等贼寇占领磁州和周边零星县乡,整个彰德府并未全部攻陷,尚且未有进一步动作,想必是在剥削和搜刮普通百姓的家财。算来自军报入京到朝廷派兵剿贼还不到一月,但贼寇占领之地寥寥无几,可见响应者不多,且纠集的贼众大都是普通百姓,他们成不了什么气候。”
朱予焕沉思片刻,道:“京中的军报送来,陛下已命彰德指挥使曹泰等人调官军攻打贼众,彰德府有部分地区已经重新由朝廷接管。之后两军会和,势如破竹,想必贼寇听闻朝廷下旨剿贼,必然闻风丧胆,围攻磁州等地不在话下。”
刘永诚见她对军报分析得甚是条理,心中十分欣慰,赞同道:“长公主所言极是。”
王强先前对这位公主并不了解,今日见她对局势的了解如此清晰透彻,不免暗自感慨起来。
难怪太皇太后敢派一个皇室公主前来,原来是这位公主确实身负才华,难怪与他同期的于谦也曾和这位公主有所来往,且对长公主有夸奖之词。
王强与于谦都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且都是严毅刚介的个性,知道于谦对于一个人的评价鲜少受权势影响,他对顺德长公主的夸赞必然发自真心。
只是当时于谦对朱予焕的夸奖集中于农务一事上,王强只以为顺德长公主是天生仁心,怜悯农人辛苦,才有这么一出,毕竟如今的慈惠皇太后兴办善堂,救助过不少孤苦百姓。
但王强听朱予焕对于军情分析也井井有条,可见这位长公主不是只有一颗仁心,能力也毫不逊色。
朱予焕不知王强心中所想,只是道:“王御史以为如何?”
王强立刻道:“殿下所说合情合理。臣以为,贼寇得知殿下是天师弟子,又亲临磁州,只要发文招抚,从宽处理参与起事的百姓,贼寇定然缴械投降,可以兵不血刃拿下磁州等地。”
这些百姓大都是被张普祥等人以所谓的佛法哄骗过去的,如今看到官军攻城,必然恐惧非常,只要耐心劝降,说不定可以保护磁州城内的普通百姓。
朱予焕看向他,微微一笑,开口问道:“王御史说得很不错,但贼寇若是殊死一搏,到时候城中本就身陷险境的百姓更容易受无妄之灾。兵刃相接,见血也是不可避免的,唯有如此能够威慑贼寇,招抚百姓的文章才能真正奏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予焕又从军报之中抽出其中一份,递给王强仔细翻阅,道:“离开京城前,我曾向皇祖母上书,恳请从顺德府和保定府等地的粮仓内调集粮食,以此抚恤这些跟随作乱的百姓,皇祖母已经准许,不日便会调粮前来。”
这份文书上写着,如今的赵王朱瞻塙的奏报在朱予焕等人出发后就到了京城,里面简要说明了彰德府的情况,其中将彰德府等地受灾的往年邸报一并整理出来,可见这些百姓追随张普祥大概率是因为收成太差,且当地官府大概率是没有按照朝廷的要求停征田赋,才会引得百姓追随张普祥造反。
只是这样阳奉阴违的事情,当地御史和锦衣卫都没有任何察觉,又或者说是不打算“察觉”,未曾上报,导致民怨层层累积,才引出这次的起义,可见当地吏治需要好好整顿一番。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而言,只要有一口吃喝,大概都不会去考虑造反这样会引来杀身之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