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远山呼唤我是什么歌 > 远山 呼唤 第二十四章 卷二(第2页)

远山 呼唤 第二十四章 卷二(第2页)

小娃娃笑了“有气啦!”

“你看,通了,再看看这边。”说着,又去看另一个耳道,几分钟后,同样夹出另一块。

“通风了!”小娃娃立即说道。

“能听见说话声了吧?”刘培心问。

“白贺永,爸爸叫你,听见了吗?”

“听见啦!”

“好啦!治好了,真没想到有这么多耳屎,这要是不看就以为是聋子啦!”大老白感慨到。

“人和人不一样,有人分泌的就多,爱赌,大人能抠,可小孩不会,时间长了就堵满了,像他这类孩子三年二年,就得来医院查查有好处。”

寒假到了,孩子们又自由了,早上不用起早上学了。

如果是平时,每到晨起,孩子们冷得都不爱起来,出气都是白的,墙上的挂钟指到快七点了,外面已放亮了,不起来不行了,这才各就各位,都坐好蒙个被,双脚在前,双手握好裤腰,一声令下“预备,齐!”几个人立刻蹬腿伸进裤子里,看谁先站起来,然后卷起自己的被褥,下地穿鞋到外屋,爸爸天天把洗脸水盆放在热锅盖上,孩子们端过来放在锅台角上,两手沾上水往脸上抹两下,立刻用毛巾揩一下,都洗完后,掀开锅盖拿出热好的苞米面饼子,蒸熟的萝卜片和大酱,狼吞虎咽吃几口,然后背上书包小跑着奔向学校。晚上放学了,又小跑着奔回来。

冬天天短,队里没活,晚饭总是爸爸做。杨松朋没活,时常自己去山上割点条子,杏条油条柳树条子,没事就编编囤子,囤子用处可多了,装土豆地瓜萝卜白菜,苞米杂粮什么的,还能装衣服杂物。

还有半个多月就到春节了,孙家用小三缸泡上了粘高粱粘包米,准备包年火勺,已好几年没吃这个了。

有天晚上,大家躺下睡不着,上弦月很亮很亮,孩子们躺在被窝里讲起了笑话,爸爸也讲起了《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大家很晚才渐渐入睡。正睡得香时,忽听鸡窝里嚎叫声不断,恐惧的鸡鸣声把大家惊醒,爸爸连忙穿衣下地,杨策也穿上跟着出去了,孙叔也听见了,来到鸡窝前一看,原来石板没靠严,嚎叫声继续着,听到说话声,一只黑色的大黄鼠狼突然从门缝里急地跑出来,飞一般跑得无影无踪,挪开石板,用棍一捅三只鸡从里边出来了,再一捅没动静,“完了,咬死了。”孙叔说。

杨松朋把胳膊伸进去拽了出来,头已软,手上粘乎乎的,另外三只鸡又进了窝,重新关紧石板再压紧,这才回屋。第二天杨松朋把鸡收拾好,用铁丝勾挂好,吊在了外屋棚上。

“这鸡怎么办?还有半个多月就过年了。”杨松朋对孩子们说。“爸爸,要不过年等我妈回来一块儿再吃吧。”孩子们一致要等妈妈回来再吃,“那就留着吧,挂这吧,耗子够不着。”

“白瞎这个芦花公鸡了,黑以巴可长了。”孩子们把鸡脖子上的毛拔下很多,他们为了做毽子。三只母鸡都捡了条命,孩子们视它们为宝贝,从抓来那天开始,就天天精心喂养,他们期盼着来年能下蛋。

孙嬸儿和两个女儿这几天弄些秫秸的细杆开始串盖帘。杨家的孩子围在炕边瞅,几天下来,孙嬸儿串了好几个啦,并且送给杨家两个。

那天,宝霞宝云带杨迈几个到高粱地去捡高粱杆,杨迈几个也弄了两小捆回来,然后找来麻绳,学着孙嬸儿的方法,把盆扣在炕上,四周画个圈,然后把秸秆摆上,直径最长,两边最短,用两根针串上细麻绳,同时串起秫秸秆,全部串完后,成了一片软帘,照样再串另一片,把两个软帘横竖交叉叠好,然后再用针线串扎密实,这时候感觉很硬实不动了,最后用绳量好半径的尺寸,用小钉在直径的中间,绕帘一周便是个圆,刻下的印记用刀割掉,一个圆盖帘便做好了。

杨迈第一次亲手做成了盖帘,别提多高兴了。拿在手里圆圆的,光滑又结实。杨策和杨威也动起手来,找针弄线开始学了起来。几天时间,两家孩子就是鼓捣起这个玩应。另外他们也学会了用谷子杆串软帘。墊个饽饽,地瓜,土豆不往下掉。杨家用的都是孙嬸儿给串的。这次杨迈也完全学会了这个,几天功夫,家里大大小小串了十来个帘子,爸爸很是高兴。

离年根很近了,街里热闹起来了。市场上卖啥的都有。杨松朋寻思着得买一车劈柴,对付挺过这个冬天。前几天看过一车,又不太可心,数量太少。今天去的早,正好有一大车劈柴,很是可心,当即买下。

车伙甩起鞭子,两匹大马驮着满满一车柴出了街里,杨松朋坐在前辕子上,一会功夫便上了坡到了房前。卸完之后,孩子们和爸爸共同把柴禾垛了起来。

天是出奇的冷,只有到了晚上进了被窝,手脚及全身才能感觉暖和,平日里吃饭都冻手,两脚疼得总像猫咬似的。早上烧火做饭后,扒了一火盆火炭,这一天就靠它取暖了。

每到年根底下,是天气最冷的时候,外屋的北山墙简直就是一片冰瀑布,每天烧火做饭的热气都冻结在了上面,时间一长便成了冰墙。杨家后来才知道,这个房子本来是马厩,房架矮墙又薄,马不养了,后来有人要住,这才安了窗和门,住家搬走后,孙家把它当做哈司用,直到杨家搬来。

腊月二十二了,孙家推粘面,杨迈杨策都帮着推,因为妈妈嘱咐过,孙婶儿肚里有小孩了,不能累着。上午推完后,下午就烀上了小豆。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三,几个孩子都没去孙家,爸爸不让去,他们今天烙粘火勺。几个人吃完饭就去街里溜达,在市场上逛,市场上卖什么的都有,野鸡兔子狍子肉,土豆白菜蘑菇干,就是没有卖粮食的。

孩子们玩了大半天,午后才回来。他们不知道粘火勺是什么味道,都躺在了炕上休息。

杨松朋从今年腊月二十三开始给队里人写对联。邱队长在队部的大炕上放个炕桌,拿来砚台,毛笔,不论谁家只要拿来红纸,就给写上对联。邱队长找来报纸上的,还有书本杂志上的对联句子,让其抄写。生产队里从今天开始便热闹起来了,你来我往的都拿着红纸对联出来进去的,午后三点多了,杨松朋才回家。

进了家门,孩子们都枕在行李卷上休息呢,两手插在袖口里,望着房顶,冻手冻脚,出气都是白的。杨转身去扒灰,准备做饭,刷锅添水,抱一捆柴禾便烧了起来。他知道孩子们一定很饿了,已饿得没劲了。小玉米碴粥很快就开锅了,孩子们把鞋脱掉,双脚伸进行李卷底,倒过来躺着,炕热屋子暖,渐渐地他们才从冷中缓过来。

听到爸爸切咸萝卜了,饭菜这就快好了。几个人下地先洗手,这是妈妈特别嘱咐的,饭前一定要洗手。桌子摆好,盛饭,一碗碗端上来,萝卜咸菜也上桌了,爸爸切的块太大,可能是太冻手了吧,大家围坐吃起了饭。

这时门开了,孙爷爷双手端着盖帘,上面摆了一层刚烙好的粘火勺来到屋里,“尝尝吧,你们没有,过年了,让孩子们乐呵乐呵!”

“哎呀,别给了,你们也不多,好不容易整的。”爸爸把火勺一个个放在桌上,“这屋真太冷啦,太遭罪了,多烧点吧。”孙爷爷拿着盖帘边说边往回走,孩子们嚼着粘火烧,太好吃了,又粘又香,杨松朋拿起一个尝了尝,“等来年吧,如果粮多,咱们也做这个,种点粘苞米和粘高粱。”

生产队这几天放年货,每人二斤大米,二斤多白面,半斤豆油,家家户户大人孩子拎着面袋,提着油瓶都往队部跑。

孙杨两家孩子也跟着大人去领东西,他们想起了得做灯笼的事,和爸爸要了钱去供销社买彩纸和小寸钉,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然后几个人去高粱地寻秫秸杆,回到家后去皮弄干净,便开始截杆,长四短八是一个灯笼,他们准备糊红绿粉蓝四个灯笼。

弄一会儿太冻手了,便在火盆上烤烤,然后再继续扎框,裁纸,打浆糊。两家孩子忙了好几天,终于把灯笼全糊好了。

腊月二十八这天,队里杀猪了,每人二斤肉,全村人都欢天喜地的去领肉,队部的大炕上,摆着猪肉块子猪肠子,拿盆的,拎筐的,都等着叫号,一家一家地砍着称着。。。。。。

腊月二十九这天,孩子们觉得妈妈应该回来了,中午时,他们奔向小道,站在山头上翘望,路上的每一个人,他们都琢磨着是不是妈妈,只要向山头这边拐来,他们就能认出,就这样一直望呀!望!中午的阳光有些暖,他们坚持了半个多小时,最后还是失望了,这才转身往回走,还时不时回头望望,也许正巧这时妈妈出现了呢。

晚饭后,太阳掉进了山后,西北风不大不小地吹着,孩子们又去接妈妈了。他们吃饱了肚子,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像一个个小鼹鼠,又一溜烟似地奔向山头,站在巨石的西边,街里的炊烟连成一片,像一条灰云漂浮在房子上空,周围的房屋也是袅袅云烟。他们两眼用力地盯着来路上的每一个人,两脚交替着踱着步子,双手插进袖口里,等呀等,瞅呀瞅,直到两眼酸,这才眨一下眼继续望着。。。。。。

天渐渐黑了,人影几乎没有了,而且已经看不清了,远处近处的房子里渐渐泛出了黄色的亮光,天已黑了,他们失望了,妈妈今天又不能回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