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远山呼唤我是什么歌 > 远 山呼唤 第三章 卷二(第2页)

远 山呼唤 第三章 卷二(第2页)

“你这窗缝得糊严,针大的眼牛大的风,得多烧点,烧蒿子不行,得烧劈材,就是木头硬柴火才行,炕热屋子才暖,过道门得弄个厚门帘就暖和多了。”

“咱们啥也不知道,一点儿不懂。”

“时间长习惯了就知道了。”

之琴一直把她送到山头,“回去吧,这小堡子我来过。”两人挥手告别。

一九六零年过去了。

一月中旬学校放假了,三个孩子每天几乎全都在孙家玩耍,孙家三个孩子,最大的九岁,最小的四岁,大家最爱玩的是搓嘎拉哈,一甩出去半大炕,争儿驴儿壳儿肚儿扔口袋抓,直到抓掉了算输,杨家没嘎啦哈,但有一付跳棋和积木,天天拿过去大家玩儿,孙家是三大间土泥草房,从正门进到屋里暖和和的,东和西都是顺山炕,靠北是两个灶坑,地中间有盘石磨,孙奶奶孙爷爷住东炕,孙叔孙婶孩子们住西炕。

每天早上吃完了饭,两家孩子摆完屎阵,杨迈杨策每天必须写完作业再去玩儿。屋里很冷,吃饭都冻手,写字更冻手,早上烧点火,炕只热了一会儿,他们只能趴在炕上,把脚伸进被里,胳膊垫在枕头上写作业,每天坚持一小时,杨威也用笔在本上划来划去,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杨迈教她写几个字,木,上,火,天等等,她很认真地学写。

生产队打完场后,已没活儿都闲在家。这天杨松朋去街里买几张窗户纸,回来要把窗户再糊上一层,要不太冷了。到家准备打浆子,可拿起面袋傻了眼,里面空空,只好使劲抖了抖,再抖抖,然后小心翼翼地抖进盆里,盆底终于有了薄薄一层面粉。打好了浆糊,杨迈帮爸爸刷浆糊,从屋里重新把三个窗户糊了一遍,把破洞都补好了,可这样一来屋里显得更黑了,没有一块玻璃,一点看不到外面,“等来年一定弄块玻璃安上,就能看见外面了。”杨对孩子们说。

此时,已进入腊月数九天了,天冷得好像空气都要凝固了似的。这天早上8点多,之琴下了夜班,穿好大衣,和栗大夫交完班走出了医院,拐上大道往家走去。

没走几步感到今天特别地冷,原来忘戴口罩了,冷就冷点吧,一会儿就到家了。她轻踩着步子,望着街两旁的人家袅袅炊烟升起,空气中散出松油的味道,有些店铺已打开了木板窗,路上行人稀少。这时,一阵悦耳的铃铛声从远而近,夹杂着“嘚嘚嘚”的马蹄声,一挂小驴车慌慌张张地迎面走来,车伙是个中年人,穿着羊毛坎肩,头戴一顶狗皮帽子,时不时用棍子打一下驴肚子,好像很着急的样子。

之琴出了杂货铺的胡同,北风扑面而来,额头和颧骨像刀片在割,她只好用手去搓几下,走着搓着已来到了河东边的小路上,肚子很饿,她加快了脚步。

“周大夫!周大夫停步!”之琴回头一看,原来是刘院长骑着自行车已追了上来,她心里明白肯定是产事,“有个急诊要生了,老娘婆又不在,我已告诉厨房给你弄点饭,栗大夫和你同去。”

之琴坐上二等回到了医院,拿好产包和器械,又到食堂吃碗苞米面疙瘩汤,两人坐上小驴车,顺大路往东奔去,患者家属正是驴车的主人。“离这多远栗大夫?”“八里地一会儿就到,但今天可是特别地冷,你这围巾能打透,走个十里八里的受不了,你得买我这样的男式棉帽子才行。”“哦,我还真不懂,是得买一个。”

两人说着话渐渐出了镇子,小驴车快了起来。之琴捂起了耳朵,“冷了吧,回去后赶紧买顶帽子,你往前边看就那个堡子。”栗大夫说着指了一下。之琴的眼睫毛几乎全成白色了,她用手抹了一下眼睛,朝那边望去,在不远的一片高坡上,好像有房脊露着。

在一个岔路口,“哦哦!”车把式拽一下缰绳,小驴车向右侧的大道拐去,然后往一个长长的山坡奔去。到了坡上才看清,这是一个很大的村子,房屋很多,坐落在坡上四周。这时从一个胡同里跑出一个人,老远就喊;“快点吧大夫!这边挺不了啦!”小驴车快了起来,眨眼到了近前,两人下了车,腿有些麻了,捶了捶,快步进了屋,几位妇女已急得直叫:“咱们都不懂,老娘婆又没在家,今早刚觉病就动弹不了,走不了啦!”“赶紧烧锅热水,让她吃点东西,喝点糖水也行。”之琴说着,从产包里拿出敷布,垫在产妇身下,还没等戴上手套查宫口,一泼屎排出来,“这可快了,来的太及时了。”栗大夫立刻撤下敷布,又换上一片垫上,此时胎头已出来了,

几分钟后,一个小女婴顺利生出,包扎完毕,裹好放在了一边。之琴又开始仔细检查腹部,反复听胎心,“里边是两个,有一个听不清,可能是三胎呀!”

“真的呀!”栗大夫说完也听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宫缩又开始了,不一会儿,宫口又开了,出来个什么呢?两人都纳闷,“臀位?”“不像。”“你大口吸气,再使劲!”之琴让孕妇用力,两人全神贯注地看着,顿时都傻了眼,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肉饼子,水泡状头部,没有四肢,只有四个凸出的肉端,“这是一个无脑儿,四肢没育,极少见,放一边儿吧。”栗大夫把这个肉块儿放进一个脸盆里。之琴马上重新听胎心查胎位,并确定里面还有一个。

“你来听听。”栗大夫也仔细听了起来,之琴马上在尾椎部按摩助产,不到半小时婴儿露头了,现脐带缠脖两道,并立即拿开,全部娩出后,婴儿无啼声,马上吸痰,之琴吸了两口吐出后,立即倒拎拍脚心,只听“哇”一声,两人这才放了心。一直看着两位医生忙活的大嫂,感激地说:“没有你们,这就生死不知了,太谢谢啦!”“应该的。”

两人忙完后,之琴详细询问了产妇的家庭及健康状况,随后又仔细检查了两个女婴的育状况,皆属正常,但体重较轻,都在三斤左右,须精心喂养,第二胎是无脑畸儿,没有生命,只能扔掉。

时值中午,产家把饭端了进来,两人执意不吃,患者丈夫一再感谢:“大冷天还得走回去,多少吃一点吧!”看着一盘饽饽,两位医生只好每人拿一个尝尝吧,萝卜丝的杂面饽饽,咬一口真香,带着咸味。此时患者一切正常,没有大出血现象,之琴嘱咐完家属,便和栗大夫离开产家往回走。

中午的天气好像暖和多了,之琴环视了一下四周,这才看清这个元顶大队像个城堡,房子都盖在四周的坡上,坡下是一大片平整的场院,中间有一口井。“这个地方真不错,挺有意思。”“这原来是八旗兵的练兵场,清朝时候留下的。”“啊,还是个古迹呢。”两人说着话出了村子直奔大道。时间不长,已远远地望见了奇宁镇。

“有豆,豆粒。”栗大夫大叫着。之琴也看见了,雪地上有一条稀稀拉拉的黄点点,一直往前延伸着。

“这不白瞎了,咱俩捡吧,准是麻袋漏了,车伙儿不知道。”两人蹲下来快捡着,一个也不落。不一会儿,手指尖就疼了,用嘴吹一吹,再继续。有时干脆用手搂,时间一长,两手疼得像猫咬,然后再使劲搓手,两人在马路上蹲蹲站站,往前移了有一里多地,这时的地面上已没几个了。摸摸两个大衣兜,已鼓起来了,裤兜也快满了,手套里还有一些,两人算了一下重量,每人差不多捡有二三斤了。“今天咱俩财了。”两人笑着说着,背起药箱和产包往镇里走去,越走越不冷了,到了杂货铺门口,两人才分手。

之琴回到家,便开始烧水给孩子们洗头洗脚,清理个人卫生,又洗洗涮涮,忙活了一下午。晚餐过后,天早已黑了,屋子太冷,看不见的小冷风,从四面八方吹进来,孩子们都钻进了被窝,全家人此时又都饿了起来,晚上喝的几碗稀糊,几泼尿后,肚子早瘪了。之琴刷净大锅,洗好黄豆,杨松朋烧火,两人就着煤油灯的亮光炒起了黄豆粒,哗啦哗啦的声音响彻全屋,三个孩子在被窝里钻进钻出,乐得手舞足蹈,不一会儿就听见了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从外屋散出黄豆的香味。之琴把装豆的饭盒端进来,又拿出几个小碟,每个孩子分一碟放在枕边,大家便吃了起来。

“别着急,细细地嚼,一粒一嚼。”之琴嘱咐着,“太香了,太好吃了。”孩子们不住地说着吃着,这一夜,真是太幸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