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腐烂后能释放大量的养分,将它翻沤后再等十来天种水稻最为合适。
宁老汉翻沤时还有些舍不得,说糟践了这么好看的花草。不过他也就是念叨几句,家里的这些田地,宁老汉比谁都看得重。这花草再好看,也没有粮食重要。
村里还有些人偷偷嘀咕:这紫云英长得这么旺盛,可别将田里的肥力都吸走了啊!
宁乘风知道后也没多解释。眼见为实,等他们看到绿肥的效果,便不会胡乱担忧了,现在说再多也没用。
村长按宁乘风的吩咐,提前通知了村里人,这一日开始施肥。
宁乘风前些日子抽空去帮大家看了看,他们的肥料都沤制得不错,已经腐熟了。
到了施肥这日,宁乘风被村里人呼来唤去,让他帮忙瞧一瞧,一亩田施这么多肥够不够,隔这么远倒肥料行不行……
平日里乡亲们都不大好意思跟他搭话,总觉得这读书人跟他们不是一个路子的。有几个性子怯弱的小哥儿,见了宁乘风手脚都不知道要往哪儿摆。
但种庄稼是大事,马虎不得,村里人这时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唤宁乘风去帮他们把关。
宁乘风这次采用的是前轻,中重,后补的方式来施肥。通俗点说就是前期施肥少一点儿,中期多一点儿,后期再根据情况补一点儿。这种施肥的方式既能保证水稻穗数够多,又能让水稻达到穗大和粒重的效果。
因为宁乘风穿梭在村里的田间,忙得脱不开身,宁成福和宁成安便特意抽出空来和宁老汉一起给家里的稻田施肥。
忙了一上午后,宁家父子四人都带着一股难言的味道回家了。
刘桂花让王英烧了几锅热水,把云哥儿做饭的灶都用上了。宁乘风他们一回来便好好冲洗了一番,又舒舒服服地泡了个澡。
施完肥要再过十来天才可以插秧,所以宁乘风剩余的一天半假期可以在家里好好休息了。
------
下午,宁乘风在书房里陪岳茗给燕行秋写信。
燕行秋去了府城后,给岳茗和宁乘风捎过两次东西,前几日还写了信托刘小乙带过来。他捎的都那些小物件都不贵,但很合岳茗的胃口,可见是花了些心思的。
刘小乙作为县衙的捕快,平日里也不怎么忙,经常是刘家村县衙两地跑,每月还会去两次府城,帮新来的知县大人跑腿办差事。刚好可以给燕行秋和岳茗这对义兄弟捎信。
前几日替燕行秋送信过来后,刘小乙叮嘱岳茗二人,他明日会再来一趟,到时候可以帮忙将回信带给燕行秋。
岳茗收到燕行秋的信后,还挺高兴,当晚就自己写了回信。
宁乘风凑过去看了一眼,岳茗这封信乍一看写得满满当当的,细看才发现,纸上只有寥寥数字。不过因为字写得大,倒还真有点儿“纸短情长”的意思。
岳茗写完吹了吹,那神色好像还挺满意的,宁乘风却是哭笑不得。
岳茗是这样写的:
【燕兄最近可好?干娘最近可好?我最近寻摸了几本很有趣的书,可惜燕兄识字不多,不能与我探讨。燕兄和干娘要保重身体啊!】
岳茗说的“有趣”的书是兵书。前阵子宁乘风去上学了,云哥儿还没开始做饭食生意,岳茗成日无事,把宁乘风给他买的话本子都看完了,便自己去了镇上书肆,想再寻几本闲书来看看。
他在书肆随手挑了几册话本子,回到家一看,不知怎的,竟混进了一本《六韬》。
《六韬》是先秦军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是以问答的形式来论述观点和策略的,所以相比其他传统兵书来说,《六韬》没有那么枯燥。
岳茗手上那册是后人编译过的版本。那个编译的人颇有才华,把这册古籍编写得生动有趣了许多。岳茗看得津津有味,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沉迷于这类型的兵书,有些看不懂的地方还会找宁乘风帮忙解释。
他和燕行秋志趣相投,都喜欢舞刀弄剑的。岳茗想着自己喜欢的,燕行秋估计也会感兴趣,便特意在信上提了一嘴。
他嘴上说燕行秋识字不多,估计看不懂,却还是拿了他新赚的那点儿银子,买了两本他最喜欢的,打算和信一起给燕行秋捎过去。
燕行秋这人别看他长得五大三粗的,面相也有些凶狠,熟了就知道他话可多了。他给岳茗和宁乘风的这封信洋洋洒洒,写了快一千字,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拿他那□□刨字体往纸上写。
所以宁乘风拿着岳茗的回信端详了一会儿,还是觉得有点儿糊弄老实人,便说帮他再改改。
下午,宁乘风逗着岳茗,让他将自己写的信念一遍。岳茗不解其意,直愣愣的念了一遍,宁乘风憋着笑帮他扩写了一下:
【燕兄近来可好?前几日收到你的来信后,我与岳茗都很欣喜。你赴府城任职已三月有余,岳茗对你和伯母都很挂念。
……
春寒料峭,你与伯母需多珍重。】
燕行秋不喜欢文绉绉的那一套,宁乘风便写得比较通俗直白。
他写完又给岳茗看了一下,等他点头了才把信装到信封里。
第二日上午,刘小乙过来了。
见宁乘风在练武场陪着岳茗练拳,刘小乙十分诧异。
“宁大哥与我堂兄一同考科举,为何我堂兄这两日休假也不肯回家,成日窝在那小院子里头温书,宁大哥却还有空练武?”
宁乘风也有些意外,刘文锦念书一向这么拼吗!还是小考考砸了,受了刺激?
他一边带着刘小乙往堂屋走,一边好奇道:“你堂兄念书一向这么专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