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花间一梦讲了什么 > 第9章 董小宛上(第1页)

第9章 董小宛上(第1页)

在明朝末年的烽火岁月里,大明王朝如同一叶在风暴中摇曳的小舟,面临着关内外的双重压力。农民起义像野火一样燎原,烧毁了无数家园;而关外的清兵则如猛虎下山,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边境的安宁。这幅生灵涂炭的画卷中,大江南北无处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和人民的哀嚎。

然而,在这苦难的深渊之中,那便是被誉为“风华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秦淮河畔,一位被时代遗忘的女子——董小宛。她的名字如同夏日清风,董小宛,原名白,字青莲,又名宛君。她不仅拥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更有着一颗善良而坚强的心。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她和秦淮南曲的其它七位名妓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冠白门、卞玉京、李香并肩作战,被誉为“金陵八绝”。

董小宛是苏州府董家的千金,出生于天启四年(1624年)。董家以苏绣闻名,是名门望族。小宛的母亲白氏,是老秀才的独生女,她将父亲的学问都继承了下来,并倾注在女儿的教育上。白氏从小就教育小宛琴棋书画,旨在将她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子。她的父亲也是一位温柔的人,常常陪伴在母女俩身边,与她们一起研究学问、探讨艺术。董小宛,这位早慧的女子,自幼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聪明才智。当她只有八岁的时候,便被一群文人墨客看中,开始学习诗词、绘画、戏曲以及琴艺。她日以继夜地钻研这些技艺,就像一个不断吸收知识的海绵,无论是墨香弥漫的诗书,还是琴声悠扬的曲艺,都无法阻挡她前进的步伐。

她的琴技尤为出色,只要指尖轻抚琴弦,悠扬的旋律便如同潺潺流水般流出。她画的风景仿佛将人带入另一个世界,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戏曲方面,她的表演更是情感饱满,声音婉转动听,仿佛将角色的灵魂都融入了自己的身体。

然而,董小宛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她的美貌。她的眼睛如同明亮的星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的皮肤白皙无瑕,仿佛是瓷器一般。她的嘴唇红润如玫瑰花瓣,微微上翘的嘴角总带着一抹神秘的微笑。她身姿袅袅婷婷,婉约中带着坚韧,曼妙的身姿总能轻易地吸引众人的目光。

在那个年纪,董小宛的美貌与才华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她的名字在人们口中传颂,成为了艳名远扬的佳人。无数的文人墨客、富家子弟都为她倾倒,希望能一睹她的芳容,甚至能得到她的青睐。然而,对于这些追求者,董小宛总是淡然处之,她心中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不为世俗的浮华所动摇。

董家府邸,坐落于苏州城郭之外,半塘河畔。那半塘河,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轻轻舒展,泛着粼粼波光。河水清澈见底,似明镜高悬,映照着河岸边的景致。两岸风光旖旎,恰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远眺,出城不远的河畔,一座小巧的山峰若隐若现,山腰间竹林茂密,青翠欲滴,伴随着微风的轻拂,仿佛在低声细语。山间鸟鸣啁啾,宛转悠扬,与山间的野花相互辉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织的一曲清歌。

此地的原居民稀少,只有三两座简朴的亭子散落其间,供那些寻幽探胜的游客休憩。然而,董家却独具慧眼,在此地兴建了一座玲珑精致的小楼。虽规模不大,但设计别出心裁,典雅中透露着高贵之气。小楼内住着董家母女二人,以及几位勤劳的婢女。她们在此过着宁静而富足的生活,日日赏花弄月,听风吟诗,宛若生活在人间仙境。

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撒在半塘河上时,小楼内的董家母女便开始了一天的悠闲生活。她们在楼台上凭栏而坐,欣赏着河面上的波光粼粼,聆听着远处的鸟鸣悠扬。婢女们则在一旁忙碌着准备早膳,不时传来阵阵香气,令人垂涎三尺。

午后时分,董家母女常常邀请友人前来品茶论道。在小楼的雅致茶室里,她们围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几旁,一边品茗论诗,一边欣赏窗外流转的风景。茶香与诗意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当夜幕降临,小楼内的灯火点点。董家母女和婢女们围坐在温暖的灯光下,或读书习字,或绣花缝衣。她们轻声细语,笑谈人间百态,享受着这难得的静谧与温馨。

董氏绣庄,一个承载着二百多年历史的祖业,它不仅仅是一家绣庄,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当人们提到这个庄名,便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无尽的魅力。

董白的父亲,作为董氏绣庄的传人,他一直苦心孤诣地经营着这片家业。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努力,将绣庄的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攒下了巨额的财富。这些财富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份份珍贵的家族荣耀和责任。

董白和她的母亲,作为董家的母女,她们的日子过得十分悠闲。她们每日里沉醉于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韵律和美妙。她们看山野风光,欣赏流水落花,仿佛与世隔绝,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在董家的院子里,有一个花亭。母女俩常常坐在那里,弹琴吟诗,品茗对弈。琴声悠扬,诗意盎然,茶香四溢,棋局变化莫测。这些活动培养了董白大家闺秀、清高优雅的性格。她深知家族的荣耀和责任,也明白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在一片温馨与和谐中,董白一家人的生活宛如一幅美满的画卷。然而,幸福的日子在董白十三岁的那年突然被打破。父亲的暴痢疾病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留下了一片无法填补的空白。这个家庭的命运从此生了剧变。董白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在悲痛中挣扎,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白氏心中的痛苦与日俱增,她害怕触景生情,无法面对过去的回忆。于是,她决定离开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为了逃离过去的阴影,白氏决定在半塘河滨购买一处新的住宅。这里环境幽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仿佛是她们母女重新开始生活的理想之地。她们在这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专注于内心的疗愈与成长。虽然远离了绣庄的繁忙,但白氏并没有完全放弃事业。她知道,只有继续前进,才能让父亲的精神在她们身上得以延续。于是,她委托伙计继续管理绣庄的事务,自己则专注于培养女儿的成长。在这个新家里,董白与母亲相依为命。她们共同度过了许多平静而充实的日子,用时间慢慢抚平心中的伤痛。

此时的大明,如同夕阳西下,余晖渐渐消失。朝廷内部腐败严重,民怨沸腾,起义烽火四起,整个天下陷入了混乱之中。崇祯九年,起义军如狼似虎,兵临苏州府下,战火一触即。白氏绣庄,一家历史悠久、名声显赫的绣坊,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白氏决定暂时关闭绣庄,收回资金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当伙计们交出账本时,却现绣庄的生意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了一千多两银子。显然,这是伙计们在账目上做了手脚,中饱私囊。然而,白氏虽为绣庄的主人,却并未过多涉足经营事务,手中并无证据指证伙计们的贪婪。她气急攻心,一病不起。年仅十五岁的董白,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从云端跌落至谷底。母亲病重、绣庄破产、债务缠身,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然而,她并未放弃。她决心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与命运抗争到底。

沉重的债务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而母亲的紧急医药费用更是让这个家捉襟见肘。走投无路的她,在朋友的建议下,踏上了前往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她以秀美的容颜和凡的气质,迅在繁华的秦淮河上崭露头角,获得了“小宛”的艺名。生活所迫,她不得不笑脸迎人,满足那些形形色色的客人。然而,她那独特的傲骨,偶尔会显露出来,无意中就得罪了一些俗不可耐的人。不过,也有一些富有的文人墨客,对她的人和才华都极为赞赏,他们尊重她、珍视她,喜欢与她一同游山玩水,享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伤痕让她渴望远离尘嚣,而游山玩水恰好能让她暂时忘却心头的痛苦。因此,她对与文人墨客一同出游有着极大的兴趣。虽然多数时候邀请她的都是年长的文人雅士,但小宛在山水间畅游,并未觉得这些“白雅士”有何不妥。面对大自然的美景,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心中也会泛起柔情,她会开心地笑,尽情享受每一刻。小宛游遍了太湖、黄山、西湖等名胜古迹,有时候一出门便是十余天。每一次的旅行都让她心境开阔,暂时忘记了生活的重压。在与文人墨客的交往中,她也收获了无数的友谊与故事。尽管生活艰难,但小宛始终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董小宛,曾经的千金小姐,如今却置身于风尘之中。尽管生活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的性格却依然刚烈,品质高洁。那些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在她的眼中不过是浮云一般,她对他们总是冷眼相待。然而,当那些名流文士聚集在南京讲学谈经、主持清议、评议朝政时,董小宛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她热情地与他们品茗清谈,共同评文论画,温酒吟诗,填词谱曲。在这些活动中,她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与这些名流文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崇祯十二年的元宵夜,南京城的热闹气氛仿佛将人们带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秦淮河的每一寸水波都在闪烁着彩灯的倒影,那些画楼和亭台仿佛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红袖舞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随着笙歌的节奏,人们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流转。河面上,一艘艘彩灯点缀的船只和花艇轻盈地漂荡,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水上派对。丝竹管弦的声音在空中交织,奏出了一曲曲令人心醉的天籁之音。河岸上,街道两旁的松枝竹叶间,各种形状的灯笼出柔和的光芒,它们的光线交错,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光影,美得简直让人窒息。在这欢乐的气氛中,董小宛的出现就如同一个盛开的花朵。她身着一袭华美的衣裙,站在秦淮河畔的一艘花艇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美丽和才华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们的呼吸仿佛都为之一滞。她轻抚琴弦,那婉转的旋律便弥漫在空气中。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冽,又如细雨般润物无声。每一个音符都像是有生命一样,轻轻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人们仿佛被带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充满了美好和希望。

当夜幕缓缓降临,秦淮河的容颜仿佛被重新描绘,璀璨的灯光将她的美映衬得更加醉人。在这光与影的交织中,董小宛站在船头,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河面。那一盏盏阑珊的灯火,像是她内心的映照,充满感慨与故事。她想到了自己的命运,犹如这波光粼粼的河水,经历曲折,历经风雨。这个时代的动荡与不安,仿佛也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然而,董小宛坚信,即使生活给她带来再多的困苦与挫折,她的选择和追求都是为了那份深藏在内心的真挚与美好。这个夜晚,与众不同。董小宛决定用她的才情和美丽,为秦淮河畔的夜空增添一抹亮色。她轻启朱唇,那如清泉般的声音立刻弥漫在空气中,宛如一曲天籁之音。她的故事和传说,不仅仅是她个人的经历,更是后人对那个时代的回忆与传承。街头巷尾,梅子山楂的小贩穿梭其中,那熟悉的吆喝声仿佛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旋律。而董小宛,性格恬静,厌恶喧闹。这一天,她以病为由,闭门谢客,为自己留下一份难得的清净。倚窗对月,她低声吟咏着辛弃疾的词句。当念到“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时,她内心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那些流逝的时光,都化作了一滴滴泪珠,静静滑落。

在夜幕降临之际,她轻轻铺展开一张玉叶纸,仿佛在抚摸一片无暇的玉叶。她手中的紫竹羊毫笔轻轻摇曳,蘸上了浓郁的香墨,宛如在细腻的纸上留下淡淡的香气。她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繁华的街道,心中的情感如泉涌般流淌。她沉醉在创作的世界里,仿佛看到了那火树银花的夜晚,盘龙堆凤的玉烛映照着红彤彤的灯光。她轻轻地蘸上墨水,笔尖在纸上跳跃写下了一七律诗:“火树银花三五夜,盘龙堆凤玉烛红。兰棉轻摇秦淮月,紫气烟笼钟山峰。明镜悬天犹有晕,幽兰虽香不禁风。断梗飘蓬无归路,天涯芳草何处逢?”笔落诗成,如同在秦淮河畔轻摇的兰棉,柔美而温婉。她笔下的钟山峰被紫气烟笼,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弥漫。随着诗意的涌现,她感到仿佛有一个明镜悬挂在天空中,那镜面映照出她的影子。然而,镜中的她仿佛也在微微颤抖,不禁让人担心它会掉下来。此时,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飘蓬般的人,没有归宿,不禁叹息一声。正当她沉浸在诗的意境中时,陈大娘匆匆上楼,打断了她的思绪。陈大娘告诉她,媚香楼李大娘邀请她前往赴宴。虽然她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心中的诗情画意让她犹豫不决。

李大娘,也就是李真丽,出身于秦淮河龙门街旧院的一户行户人家。尽管她的出身并不显赫,但她却以豪爽的性格和崇尚名节的精神,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声望。她从不看重金钱,反而与复社人士交往密切,成为了他们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李真丽的养女李香,美丽动人,天赋异禀,被誉为了“金陵八绝”之一。她和复社领袖侯朝宗之间萌生了一段美妙的爱情,成为了众人传颂的佳话。这一天,李大娘邀请了一群知心朋友,其中包括名震一时的复社领袖张天如老爷。而作为李大娘的好友,董小宛也收到了邀请。她知道,这场宴请不仅仅是为了欢聚一堂,更是为了见证一段美好的爱情。董小宛带着她的使女惜惜,乘上了前往李大娘家的轿子。

在繁华的秦淮河畔,有一处地方仿佛是一幅画中的景色,那就是媚香楼。前门面临人来人往的街道,后厅则紧贴静谧的河畔,如诗如画。每到元宵佳节,这里的灯火便会璀璨闪耀,点亮夜空,远远看去就像白昼一样明亮。步入楼内,你可以看到布置得雅致且富有格调的陈设。精雕细琢的装饰物件散出一种古典的美感,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惊叹不已。在靠外的紫檀木几上,有一个博山镂雕香炉,正缓缓地吐出轻烟,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旁边的青瓷双虾瓶里,插着几枝玉蝶梅花和紫烟芍药,它们在瓶中挺拔,为这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气息。墙上挂着北宋僧人惠崇的《春江晓景图》,那是一幅描绘春日晨曦中江景的画作。苏轼在画上题了一诗:“竹林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与画相得益彰,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生机。两旁的对联“松风吹桃雨,竹韵伴兰香”则是出自董其昌的手笔,笔力雄健,字迹如行云流水。

此时,在紫藤环绕的亭子里,三位风度翩翩的雅士正悠闲地品茶赏景。他们是陈定生、方密之和侯朝宗,皆为江南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玉芽香茶具,茶香四溢,沁人心脾。忽然间,他们听到轻盈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尽管未曾见面,但董小宛的名声早已如雷贯耳。三位雅士不免有些好奇和期待,这位名满江南的女子究竟是何等模样?这时,董小宛的身影出现在月光下,她的面容清秀婉约,犹如一株盛开的白莲。她的眼眸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却又透着一股坚毅的光芒。在她的身旁,张天如静静站立着,这位闻名遐迩的才子也被董小宛的气质深深吸引。

董小宛,她的容颜就如同初春绽放的桃花,那般娇艳欲滴。她的双眸则像一片深邃的秋水,晶莹剔透,仿佛能映照出天地间的万物。她的黑浓密而柔顺,轻盈飘逸,宛若云朵在空中舞动。那洁白如玉的牙齿,整齐而光亮,就像一串串精心编织的贝壳。她身穿一件华丽的苏绣披风,披风的图案是盛开的团花,每一针一线都显示出精湛的手艺。而她下身则穿着洒金的柚丝罗裙,裙摆的网边设计独特,灵动而优雅。她婀娜多姿地走向张天如,步伐轻盈而优雅。她微微低头,轻轻行礼,声音柔和:“让老爷久等了,实在是不该。”她的声音就像春风拂过湖面,轻柔而婉转,让人心生愉悦

张天如的眼神里满是敬佩和赞叹,他说:“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如雷贯耳,今日得以亲见,你果然名不虚传。”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董小宛害羞地低下头,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她柔声说:“我只是在平康坊谋生,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老爷您真是过誉了,小宛实在担当不起。”她说话的时候,一双明亮的眸子偷偷地打量着张天如,似乎在猜测他的真实想法。然后,她又转向三位公子,分别向他们致以问候,她的声音温柔而亲切,仿佛能够化解一切冰冷的防备。

此时,餐桌已经布置妥当,李大娘满意地点点头。桌面上,冷盘摆放得整整齐齐,色彩斑斓,令人眼前一亮。酒过数巡,热菜6续上桌。琥珀油鸡色泽诱人,皮脆肉嫩;水晶白鸭晶莹剔透,香气扑鼻;而那蝴蝶海参、松鼠桂鱼、雪花虾球、翡翠鱼圆更是令人垂涎欲滴。在座众人无不惊叹这桌美味佳肴,但张天如的眼神却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放下筷子,沉声说道:“如今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战乱不断,江南内地却过着如梦似幻的生活。我们不能忘记国家的危亡,不能忘记东林先贤的遗志。”他的话语让在座的人感到一阵寒意,但同时也让他们热血沸腾。他们深知,在这个国家危亡之际,他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要继承东林的遗志,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张天如看着众人激动的神情,心中也充满了信心。他知道,这些复社人士都是有着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的人。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一片温馨的灯光下,董小宛与李香静静聆听张天如等人的国事议论,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这些复社的志士们的言辞,让他们更加明白了国之重任。然而,李大娘看着眼前的人们因国事而沉郁,连美食美酒都无暇享受,不免有些失望。

她带着热情的笑容,打断了众人的话题:“张老爷,各位公子,今天是元宵佳节,也是为张老爷接风的时刻。大家要尽情享用美食美酒啊!国事虽重要,但今天我们只谈风月。”她的话语中满含着理解和鼓励,希望众人能够放松心情,享受这难得的欢聚时光。

侯朝宗也笑着附和道:“是啊,今日相聚不易,我们还是好好享受当下的欢乐吧!李香、小宛,你们几位不如展示一下各自的才艺,让我们尽兴而归。”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方密之、在陈定生等人的热烈掌声。

气氛逐渐热闹起来,李香、郑妥娘、卞玉京、冠白门等人相继启动珠唇,演唱了《采菱曲》、《子夜歌》、《木兰词》、《西江月》等曲子。他们的歌声婉转动听,仿佛把人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轮到董小宛时,她轻轻抱起身边的玉琵琶,玉指轻揉,弹奏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她的演奏技巧令人惊叹。她的指法轻拢慢捻,起时如“昆山玉碎珠霏撒”,落时如“青溪细流过平沙”。她的演奏行云流水,仿佛“月塘风荷滴秋露”,终时又如“曲径春雨湿落花”。一曲结束后,余音绕梁,化解了众人心中的压抑。

董小宛的琴技,宛如梦境般的魔力,让众人瞠目结舌。她的指尖在琴弦上轻轻滑过,如蝴蝶翩翩起舞,每一个音符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起始时,她的手指轻触琴弦,如细雨般洒落,如同昆山上的玉碎,又似珠玉般纷纷撒落。随着音符的起伏,她如同在风中摇曳的柳絮,轻盈而飘渺。当音符落下时,又如同清溪细流,轻柔地穿越平沙,静谧而安详。

她的演奏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时而高山流水,时而鸟语花香。在月塘之夜,她如风中的荷叶,静静聆听自然的呼吸。秋露滴落在荷叶上,仿佛与她的琴音相互应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在曲径通幽的小径上,细雨洒落,湿润了落花。她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为春天增添了无尽的生机。

一曲终了,余音缭绕,宛如绕梁三日不绝。众人的心中压抑瞬间消散,仿佛沐浴在春风中。董小宛的美貌、端庄举止、清新谈吐和熟练的琴技让张天如惊叹不已。他心想,只有那位被称为“一时瑜亮”的复社后起之秀、江南才子冒辟疆,才能与董小宛相配。

冒辟疆,字襄,自号巢民,生于如皋这个美丽的地方。他的家族有着显赫的背景,父亲和祖父都是进士出身,而父亲更是明朝时期的重要官员。冒辟疆自幼聪颖过人,对于诗词歌赋有着天然的敏感。在他年仅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与当地的文人雅士董太傅、陈征君等人一起吟诗作赋,他们的作品在当时被人们广为传颂。而到了十六岁,他更是在南京与当时的名士张公亮、陈则梁等人结拜为兄弟,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彼此鼓励、成长。冒辟疆不仅在外表上风度翩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内在的气质和品格。他为人正直,忠诚尽责,对待朋友和家人始终如一。他尊重传统,重视气节,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不讳。他的才情和胆识使得他被人们誉为“复社江南四公子”。他在崇祯十一年的时候,与陈定生、方密之等人一起在南京夫子庙联名愤书《留都防乱公揭》,痛批魏忠贤馀党阮大成。他们的行动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称赞他们的勇气和正义感。

二十九岁的冒辟疆怀揣着满腹的才情,踏上了南京的土地,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乡试。说起乡试,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按理说,以他的学识和才华,早该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一举中举。然而,现实的困境却让他屡试屡败。原来,在应试的考场上,考生们通常都是墨守成规,严格按照八股文的格式,引经据典,撰写文章。这样的文章虽然四平八稳,却往往缺乏新意和真知灼见。冒辟疆却不愿随波逐流。他坚信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文章总能联系时事,直指时弊,针砭时局,这使得他的文章显得格外出挑,但也因此违背了朝中主考官的期望。

董小宛,那位才情横溢的女子,在与复社人士的交往中,早已对冒辟疆的大名耳熟能详。他的才华、人品和气质,都在那些文人墨客的口中流传,让董小宛对他心生敬仰。而今,当她听到张天如等人提议让她与冒辟疆结缘时,她的双颊顿时泛起一抹娇羞的红晕,内心更是燃起了对冒辟疆的无限仰慕。张天如,那位豪爽的文人,借着酒意,向方密之倾诉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方密之能从中撮合,让董小宛与冒辟疆的美满姻缘得以实现。这不仅仅是为了他们的幸福,更是为了那些美好的文人情谊。方密之,听后心领神会,决定在恰当的时机为两人创造相处的机会。

在媚香楼那场盛大的宴会之后,董小宛的心中种下了与冒辟疆结缘的渴望。她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董小宛是个细心且手巧的女子,她记得每一个重要的日子,比如花朝节和上巳节,这两个日子对她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她两次走进媚香楼,找李大娘和李香聊天。每一次的访问,她都以赏红送礼为借口,巧妙地探听冒公子的南京之行。李大娘母女俩何等聪明,一眼就看穿了董小宛的心思。她们笑着,以轻松的口吻向董小宛介绍了冒辟疆的家世、品性和才情。她们甚至还透露了冒辟疆到达南京的具体日期。董小宛听着,心中暗自欢喜,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与冒辟疆的美好未来。她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对未来的生活也更加向往。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冒辟疆收到了陈定生的书信,召唤他前往南京。于是,他在三月十二日这一天,带着对旧友的思念和对复社事务的热忱,踏上了南京的土地。在莲花桥畔的陈府,他受到了热情的款待,那份久违的温暖,仿佛让时间倒流回他们并肩作战的日子。他们彻夜长谈,倾诉着别后的故事,共同商议着复社的未来。每一个话题都让他们激动不已,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讨论中生动起来。次日,三月十三日,他们一同走进考场。冒辟疆、陈定生和方密之,这三位才子并肩作战,他们的笔下生辉,每一篇文章都仿佛是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考场的每一个角落。经过三场严酷的考试,时间已经悄然来到了三月二十四日。考试结束后,他们约定在李香的媚香楼小聚。清晨,冒辟疆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沿着繁华的秦淮河缓步前行。河面上的波光粼粼,似乎在诉说着新的故事。一年不见,秦淮河似乎更加热闹,来来往往的船只载着欢声笑语,就像是流动的音符,演奏着春日的赞歌。当他走进媚香楼时,现陈定生和方密之已经等候多时。李香一如既往地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酒菜,那是对他们在考场中奋力拼搏的最好慰藉。在推杯换盏之间,他们谈论着未来的憧憬,期待着金榜题名的那一天。

在餐桌上,他们谈论了元宵节那天张天如举办的宴会。所有人都对董小宛赞不绝口。冒辟疆惊叹道:“董小宛真是美丽非凡!”方密之也赞叹道:“董小宛不仅美丽,还才华横溢!”陈定生也附和道:“董小宛言谈举止都十分吸引人。”他们还谈到了张天如试图撮合他们的事情。经过这次宴会,冒辟疆对董小宛产生了很深的好感。

在饱食美酒佳肴后,冒辟疆告别了李香、朝宗和定生,随同方密之离开媚香楼,踏上了通往董小宛住处钓鱼巷的道路。“梨花如雪,草色如烟,春光洒满秦淮河畔;一带妆楼依水而建,家家粉墙映衬着美丽的景色。”他们沿着这条美丽的秦淮河前行,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喜悦。在路上,方密之向冒辟疆提起了侯朝宗口中那位令人心生向往的董小宛。据说,董小宛若与君意气相投,便愿托付终身。然而,当两人来到董小宛的住处时,却现她已不辞而别,只留下了一室寂寥。冒辟疆不仅未能如愿见到董小宛,还遭到了守门妇的冷眼与讥讽,心中的热情瞬间消散无踪。

直到后来,侯朝宗从杨龙友那里得知令人震惊的消息:董小宛在三天前经历了一场剧变,迫使她不得不仓促逃离南京。原来,董小宛虽然身在风尘之中,却保持着一种然自省的态度,对自己的行为有着极高的要求。她坚守着不愿成为他人玩物的决心,自命“青莲”,寓意自己虽生于污浊之地,却能保持清白之身。

董小宛仓促逃离南京具体原由是在南京城的心脏地带,秦淮河畔的鸟衣巷,住着一位名叫朱统锐的贵族。他的家族有着皇族的血统,从祖父辈开始就显赫非凡。封建安王的头衔曾光耀于他的祖父,而他父亲则是威震一方的镇国中尉。这使得朱统锐在出生时便承载了高贵的身份,自然而然地继承了镇国中尉的荣誉。然而,这位朱爵爷的容貌和他的出身并不相符。他的鹰钩鼻子、老鼠眼和猴子脸,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文雅。他的性格更是与贵族的谦和形象相去甚远。他并不懂得欣赏琴棋书画,也不在乎高雅的文化氛围。相反,他依仗着皇族的势力,在南京城中胡作非为,无所顾忌。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官府大员,都对他避之不及,畏惧他的权势和跋扈。尽管朱统锐口才拙劣且行为粗鲁,他却自命不凡,时常模仿那些有教养的人。一天,朱统锐在暖翠阁设宴,特地邀请了文人名士杨龙友等作陪,还多次派遣管家和家将前往钓鱼巷邀请董小宛作陪。然而,董小宛外出未归,等到她回来后,无论陈大娘怎么劝说,她都坚决不肯前往。陈大娘深知朱统锐的品性,明白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这让她左右为难,急得眼泪直流。董小宛不忍心看到母亲为难,最终答应前往。

朱统锐平日里威风凛凛,但董小宛却迟迟不来,这让他十分不悦。等到董小宛终于来到宴会现场时,朱统锐面露淫笑,举止轻浮。董小宛对此十分反感,整日寡言少语,不喝酒也不唱曲,甚至当面顶撞朱统锐,掀翻了酒席台面,让在场的宾客都惊呆了。朱统锐哪里受过这样的羞辱,当时就怒火中烧。虽然在场的人劝他息怒,但他却怀恨在心,暗地里授意家将恶奴加害董小宛。杨龙友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到钓鱼巷通知董小宛母女。陈大娘赶紧带着董小宛逃离南京,避祸吴江。

在知晓了董小宛的故事后,冒辟疆被她坚韧不屈的个性深深打动。她的无畏和勇气让他在敬仰的同时,心底也泛起了涟漪。但生活的琐碎却让他们无缘相见,只留下淡淡的遗憾和忧伤。那个初夏的午后,阳光正好,冒辟疆心生向往,想要寻找董小宛的身影,于是,苏州之行悄然提上日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家书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他的宁静。母亲病重,急需他回扬州照顾。焦急的他连夜乘船,顶着夜色赶往扬州,只希望能早点回到母亲身边,为她驱散病痛的阴霾。在心中,他默默祈祷,希望母亲能早日恢复健康。直到母亲的病情稳定,他才与友人陈则梁再次启程,前往苏州处理复社事务。这一路,他带着对董小宛的思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