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这首诗一出,顿时震惊全场。
过了一会儿,口中喃喃自语一会儿的蔡邕似乎记起了什么,便对张禟、袁绍、曹操等人说道:“你们先坐,老夫去书房把这首诗写下来后,再回来招待你呢。”
张禟想到今晚何进府上的家宴,便请求道:“蔡伯父,我跟你一起去书房,我正好有件私事求你帮忙。”
蔡邕听后,并没有拒绝,还说道:“好,正好你可以再念一遍,老夫再对一遍,看下有没有错。”
就当蔡邕和张禟准备一起去书房的时候,卫仲道不打招呼地就跟了上来。
张禟正欲开口的时候,蔡邕也发现了卫仲道想跟来,便开口道:“仲道,既然匡胤已经说了是私事,你就不要一起来了。”
“你就留在这里,和本初、孟德他们一起相互交谈,你们大家都是青年才俊,相互认识一下。”
蔡邕都这么说了,卫仲道也只能拱手说道:“侄儿明白。”
看着蔡邕和张禟离去的背影,卫仲道满心的疑惑,无处可问。
张禟到底找蔡邕有什么私事,按理来说他们是第一次见面,能有什么私事呢?
……
别看蔡邕上了一定的年龄,但是他依旧走路如风,走得飞快;张禟提了提速,这才赶上了蔡邕的脚步。
蔡邕也不先问张禟找他是有什么私事,立刻就开始磨墨提笔,就直接写了这首《龟虽寿》。
不得不说,蔡邕虽然五十多岁了,但这记忆力是真的好,刚刚只是在大厅听了一遍,现在居然能够一字不差地全部写了下来。
蔡邕这超强的记忆力,着实让张禟感到佩服。
张禟还凭借原先张禟的记忆,看了一遍蔡邕写的《龟虽寿》的字,竟然每一个字都对上了,不存在同音字误写了。
蔡邕写完了之后,就自己一个人站在那里欣赏自己的墨宝,不仅边看边笑,而且还时不时还来了一两句——“不错”、“好”之类的话。
张禟见状,也不好打断蔡邕乐在其中,就在只能在旁边候着,顺便参观一下这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的书房。
蔡邕的书房虽然没有十分华丽的装饰,但到处都透出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让人觉得环境幽静宜人,十分适合读书学习。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张禟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书房,蔡邕这才慢慢从这首诗里面回过神来。
蔡邕脸上挂着一丝不好意思地说道:“偶得佳作,心中甚喜,不觉沉迷其中,让匡胤见笑了。”
张禟说道:“蔡伯父,你这说的是哪里话。”
蔡邕这时也想起来张禟刚才说有私事找他,便问道:“匡胤,你说你有私事找老夫,不知是何私事?”
“只要老夫能帮得上忙,老夫绝不推辞。”
张禟说道:“蔡伯父,是这样的,大将军何进要把他妹妹嫁给我,今晚邀我去他府上赴家宴。”
“大将军的妹妹,也就是当朝皇后的妹妹,想必各种奇珍异宝也都见过了。”
“我想不出今晚带什么礼物给她,所以我就打算作一首诗,请蔡伯父写一份墨宝,我当作礼物带去给她。”
“毕竟蔡伯父您的书法可是闻名于世的,无比的珍贵。”
蔡邕一听,脱口而出地说道:“老夫先在这里恭喜匡胤娶得大将军之妹。”
说完这句话后,蔡邕立刻就提起笔,说道:“匡胤,老夫已经准备好,你可以开始作诗了。”
张禟不明白,蔡邕为什么好像还挺兴奋的,但也没有多想,只是在脑海之中念了一遍准备好的李白诗。
确定无误之后,张禟就缓缓开口道:“云想衣裳花想容……会向瑶台月下逢。”
少顷,一首唐朝李白的《清平调》就这样出现在了东汉蔡邕的笔下。
蔡邕在写下了最后一笔,整个人又再次陷入了沉迷。
不过这次,蔡邕没有像之前那首《龟虽寿》沉迷得那么久,仅仅只是在片刻的功夫,他就回过神了。
毕竟这首《清平调》远不如《龟虽寿》那首诗对蔡邕有巨大的“杀伤力”。
此刻,蔡邕眼中的赞赏之色越来越浓烈,不禁地说道:“匡胤,你真乃当世之奇才。”
张禟谦虚地说道:“蔡伯父过誉了,禟尚不及蔡伯父您的十分之一。”
蔡邕摆了摆手,说道:“匡胤不会恭维我,老夫知道自己的水平,你这两首诗实在是妙。”
蔡邕又拉着张禟交谈了一些吟诗作对的心得,但张禟哪里有什么心得,全靠来到东汉之前在学校读书背的几首诗。
不过,张禟脑筋灵活,很快就来了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成功搪塞住蔡邕。
吟诗作对这种能力,全靠灵感爆发和自身天赋,哪来的心得。
蔡邕听张禟的解释,最后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匡胤,你说得有道理。自古以来大多数佳作都是偶得之,有感而发。”
见蔡邕认同了自己的话,张禟赶忙转移话题,省得蔡邕又找自己讨论其它的,说道:“蔡伯父,我们已经在这里很久了,本初兄、孟德兄他们还在前厅等着我们呢。”
蔡邕一拍额头,说道:“怎么把他们给忘了,那我们走吧。”
见蔡邕同意走了,张禟这才松了一口气,自己跟蔡邕聊得越多,越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水平。
但蔡邕接下来又说道:“匡胤,改日你休沐的时候,一定要来老夫的这里,到时候我们再好好探讨一番。”
张禟自然是满口答应地说道:“他日有时间一定上门唠叨蔡伯父。”
蔡邕闻言,笑了一笑,说道:“唠叨?老夫倒是不怕唠叨,就怕你不来唠叨老夫。”
就当两人刚刚走出书房的时候,张禟想到了什么,就说道:“蔡伯父,有件事,你需要帮我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