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散学后,回到书房,看着书桌上堆积的扎子,就头大如牛。
花了一个多时辰,把当天的扎子看完,赵兴伸了个懒腰。
“殿下,晚膳已经好了,先用膳吧。”三水提醒道。
“嗯,孤确实有些饿了,你让人把晚膳送书房来吧,孤就在这吃。”赵兴说道。
“是。”三水应了一声,吩咐了下去。
不一会,晚膳被送了过来,赵兴用了晚饭后,去花园散了一会步,回到书房继续看起了扎子。
最开始赵兴看扎子的时候,以为这些扎子里说的都是一些国家大事。
后面才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地方官员有很大的自主权的,多数事情几乎不需要上奏。
而需要上报中枢处理的事情,许多各部门直接就处理了。
真正需要上报给皇帝的其实没有那么多。
很多人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皇帝每天需要看的奏章不多?
其实不然,按照规矩,地方官员不管有事没事,定期都需要上一个扎子。
扎子的内容是向皇帝陈述地方的情况。
最开始赵兴看的很认真,以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了解地方的情况。
但是仔细看了一些后,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那些地方官员的扎子,基本都在吹嘘地方上风调雨顺,百姓怎么怎么安居乐业。
要是光看这些,大宋天下绝对说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然而可能么?
因此后面他看扎子先粗略看看,对于这种陈述扎子,直接丢一边不看了。
赵兴随手拿起一個扎子,展开一看,是去年十月初的。
内容好像是官员下乡巡视,看到这里,赵兴就没兴趣了,刚准备合上丢到一边,眼睛余光看到了两个字,连忙仔细看了起来。
这份扎子竟然是盛紘写的,当然了,他之所以细看,并不是因为扎子是盛紘所写,而是上面的内容。
扎子中写着,扬州下辖的几个县,在入秋后几乎没怎么下雨,县令下乡巡查,现乡间土地里蝗虫遗子有点多,认为来年有蝗灾之患,奏请在扬州实施以蝗易粮。
水灾、旱灾和蝗灾是古代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这三种自然灾害,在古代生频繁,而且能影响到粮食产量。
民以食为天,更别说在粮食产量低下的古代了。
因此防范水灾、旱灾和蝗灾便成为了历朝历代一直在做的事情。
古人也有这自己独特的智慧,长久受到蝗灾的袭扰,慢慢的摸索出一套防范蝗灾的办法。
宋朝时期,人们意识到鸟类、蛙、蟋蟀、蛾甚至寄生小虫等都能吃蝗虫,因此颁布“禁捕蛙令”来保护这些天敌。
人们还现蝗虫不喜欢接近麻类以及各种豆类植物,因此有意识地多种植这类作物以对付蝗虫。
古人也知道夏秋两季是蝗虫产卵的季节,古代虽然没有后世科技达,弄不清蝗虫产卵所需要的环境。
但是古人根据每次蝗灾生的情况,也能摸索出大致的情况。
每次蝗灾生,都是夏秋之季少雨,甚至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