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官符口诀 > 第17章 初上老君观上(第1页)

第17章 初上老君观上(第1页)

许枫副书记交待得很明白,让胡晨阳去宗教局,就是个过渡,低调就行。但胡晨阳有自已的想法:低调可以,不做事则不行。好不容易出来工作了,得好好做事。

要好好做事,还只能做跟宗教局有关的事。

这几天,胡晨阳不但把《宗教事务条例》细读了,还让李艳把局里近几年已经装订成册的文件和会议记录都找出来了,有的是大致浏览一下,有的则是细读,对国家宗教政策有了全面、完整的了解,对宗教局要做什么?怎么做?心里有了底。

宗教局的主要工作职责,看似有十几条,核心的就三条:贯彻国家宗教方针;调研全县宗教现状,提出意见、建议;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非法、违法活动。

落实到具体的做法,胡晨阳觉得,宗教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应广交朋友。

胡晨阳还觉得,宗教局日常工作如何开展,多年来肯定有自已的套路,按套路做事,谁都会。所以,要找点以前大家没想到也想不到的事做,这就必须“跳”出日常性事务,找出新峡县的特点与特色。

就宗教工作而言,新峡县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个“老君观”。

胡晨阳便想去“老君观”看看,跟郭局说了,他倒是支持:“你想去就去吧,不过,我们宗教局没车子啊?”

胡晨阳道:“没事,我搭班车去。”

“老君观”建在“老君山”上。

“老君山”号称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如今仍有一些道士在此修行。

据《新峡县志》记载,“老君山”从北至南,拥有太白、元照、送仙、飞来峰等36峰。每座山峰海拔都不算高,群峰簇拥,凌云摩空,宛如座座翠玉屏风,耸列于若水河东岸。山中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清泉潺潺,长年不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据经史记载,从秦代至元代,许多高人雅士,或避战乱,或不满现实,或仰慕神仙意志,或奉旨弘法,曾先后结庐山中修练,得“道”成仙。早在唐、宋时期,老君山就已声名远播,号称“仙都”,进山学道者如过江之鲫,有名有姓的便多达500余人,极盛时有“二宫、二十一观、二十四坛”之说,可见规模之大、影响之远。

遗憾的是,元末一场兵火,老君山所有宫观、院阁、亭台、楼榭尽付一炬。昔日“仙都”,顿成残砖焦土,至清代才陆续建复。

解放前、后,都有一些道士在“老君观”修行,但到了六十年代后期,“老君观”又被列为“封建迷信”,被砸了个“稀巴烂”。改革开放以后,才又慢慢恢复了一些元气。这些年市里、县里多少也有一些拨款帮助修复,但资金有限,远没有形成气候。

胡晨阳是早就来过老君观的,而且不止一次。前年,省委宋副书记到庐阳检查工作,还在市委甘副书记陪同下上了老君山,拜会了玄青道长,宋副书记与玄青道长交谈时,甘书记、高书记等都在外面等候。

后来就有传言:宋副书记是专程来请玄青道长去为省里一位老领导看病。

传说,玄青道长的医术很高明。更有人说,老君观的道士有“道行”,懂风水,会看相,甚至会“作法”。

这些传闻对胡晨阳来说,也就是听听而已。他是县委书记秘书,主要就是为高书记服务的,不会去过多地关注“老君观”。那时,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已竟然会被人搞到宗教局去。

……

还在半道上,胡晨阳已经累得喘粗气,就找了块石头坐下,喝了几口矿泉水,仰望高高的山顶,心中颇有感慨。

有位著名作家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也就那么几步。”

现在是到“紧要处”了吧?

身处逆境,无非几种选择:躺平、蛰伏、转身。

“躺平”不行,胡晨阳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想过躺平。

“蛰伏”很难,可能还放弃了“转身”的选项,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危险。好处是不需要从头开始,降低了时间成本。

“转身”则意味着放弃了前面的努力,是从内心深处承认了失败。但转身也意味着新的开始。

“蛰伏”还是“转身”,都很难,如何选择,其实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在,胡晨阳去了宗教局,还算是“蛰伏”吗?应该算。毕竟,这是一个特殊安排,也非本人所愿,但去宗教局,又确实好过被“挂起来”。

所以,还是继续“蛰伏”吧。

这时,胡晨阳又想起了乔树军他们三个人的“赠言”:“阳光总在风雨后”,“是金子总会发光”,“崇尚高贵,追求卓越”,都挺好,很契合胡晨阳现在的心境。

“是的,我胡晨阳就在宗教局也能发光!”

……

一鼓作气爬上山顶,胡晨阳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老君观山门的两侧门柱上是一副楹联,左侧为:“黄泽不竭”,右侧为“老子其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