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垂望着面前的幺子。穿着一身紫色团花对雁纹襕袍,头戴幞头。他和他母亲一样生了一双杏眼,面如冠玉。此刻眼中流露出的慕儒之情,叫人难以忽视。自己因为接二连三的事情,已经将幺子冷置在旁许久。
余光一扫忽地瞥见吴王双指泛红,魏帝皱眉道:“怎么回事?”
闻言吴王连忙将手往袖子里一藏,“没什么大碍。父皇放心,儿臣已经好多了。”
听闻此言,魏帝心中酸涩更重。自己这个幺子有些行为的确不讨人喜欢,但好在他还算孝顺。
一直未见魏帝对自己的话有所回应,吴王心中不免忐忑。按照他对父皇的了解,此时应该非常震怒,会将裴皎然贬黜出长安。她要表露忠心,来邀功,却想将自己的幺子也牵扯进去。爱子深切之下,无论朝局会不会失衡,皆要给裴皎然一个教训。但是眼下父皇的沉默不语,更令人忐忑。他不明白这有什么犹豫的。
还是说父皇对裴皎然的看重,已然过自己的想象。可裴皎然如此胆大妄为,多次越俎代庖不说,又和神策大将军来往密切,谁知道他有没有包藏祸心。历来篡位的权臣,哪一个不是韬光养晦,伏低做小的。即便如今她没表露出野心来,那将来呢?以她在河朔和江南的威望,就是一杆大旗。杀裴皎然,足以震慑河朔和江南的节度使。
吴王正心烦意乱之际,忽听见魏帝唤了声岑羲道:“岑爱卿有何高见?”
适才被吴王一番话震惊到的岑羲,收敛思绪。仔细打量一会吴王,不由微喟。吴王这个年纪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不说,同样也是有些手段的年纪。只是他到底还是他年轻,未能揣摩出皇帝的意思,更不明白魏帝为何会重用裴皎然,甚至破格提拔她为太子少师。
单以朝局来说,就没他想象中简单。一个裴皎然作为枢纽,能够平衡的局面无法估计。
他听得出来,方才吴王那番剖白。明面上是向魏帝夸赞裴皎然,表现自己被其所感。实际上是在挑唆魏帝贬黜裴皎然。但他终究还是太年轻,他所听见的义言,不过是权臣向帝王表现忠心的手段。
想起裴皎然适才说的话,岑羲微笑着开口道:“臣恭喜陛下得此佳儿。不过弱冠之年,就愿意为国为您分忧,实乃我朝幸事。您与回鹘有嫌隙,自然不可能放下天子之尊。吴王殿下为皇子,又立功之心。臣以为何不让吴王殿下携您的手书,持节出使回鹘。一来吴王是代表您的身份,回鹘未必敢怠慢,二来如今的回鹘可汗乃宁国大长公主之子,多少会帮着娘家人一二。”
魏帝听着岑羲那些话,捋了捋胡须。他虽然不属意吴王此行回鹘。但是岑羲所言最后一句,却颇有道理。
派其他人去,多半会有刁难。而吴王是自己的亲子,又受宠。昔年自己送嫁时,不过是给不得宠的亲王,回鹘不免轻视。而今吴王不一样,他带着国书而去,又是持节出使。回鹘不仅不能不见,还要以礼相待。
想到此处,魏帝忍不住看向吴王。见他一脸怔愣,俨然是没从当前局面中反应过来。不由一叹,自己似乎没得选。他只能顺着吴王的意思,派其出使回鹘。这是他作为帝王需要付出的代价。吐蕃必须要在这一朝被长驱于大魏疆域之外,怎能遗祸后世。即使明白这对幺子不公,但远没有天下太平重要。
魏帝面露笑意,挥手示意吴王上前。见状吴王只得上前,俯身在魏帝身侧。
揽了吴王入怀,魏帝道:“好孩子,难得你有这份心思。此去回鹘一路苦寒,记得多带些衣裳。父皇在长安等你回来。”
“父皇,儿臣……”吴王欲言又止。
他原本是想借机将裴皎然贬黜出长安,未曾想反倒把自己坑了进去。君铭已下,他若是违抗,岂不是徒让父皇厌恶。
看着尚在怔愣中的吴王,魏帝轻轻喟叹一声。他知道吴王年轻,只怕暂且还没意识到方才那番话的后果是什么。因此拍了拍吴王的肩膀道:“此次随行的官员你自己挑,到时候呈了名录让父皇看看就行。”
吴王听罢面上惶恐之色更甚,却只能垂称喏。
一旁的太子和原正则对视一眼,皆默不作声地看向吴王。
“朕乏了。你们都退下吧。”魏帝往凭几上一靠,“派人到中书省传朕口谕。即刻拟诏由吴王为使,出使回鹘。”
待吴王、太子和岑羲相继离去后,大殿内只剩下魏帝和原正则。
“你去中书外省把裴皎然请来。”魏帝语调平淡。
原正则闻声应喏而去。魏帝独自倚着凭几望向紧闭的殿门。没有任何屏障物,两侧灯烛下,帝王的身影巨大狭长却更显孤独。抬手揉着额角,魏帝目光看向一侧的锦盒。
那是昨日蓝仙人替自己炼制的丹药。他虽然欢喜,但是并没有要服用的意思。毕竟这世间有些病药石罔顾,如世家之祸,相权倾轧皇权,都非寻常汤药能医。而需要一剂猛药灌下去,同样也要灌药者去承担后续可能生的一切情况。
吴王话里的意思他明白,他当然也爱子心切。只是在亲子和能臣之间,从种种方面来说他都不能顺着儿子的意思,去把一位有实力具儋台衡者贬黜出去。眼下放眼政事堂,只有裴皎然是一把趁手的快刀。
如今河朔虽然安分,但那也是因为有裴皎然作为中间人,才让那些节度使有所收敛。至于隐在河朔背后的山东高门大户,虽然不乏入仕者,但依旧对北地颇为偏向。不过这一点他也不担心,毕竟只要三镇归降朝廷。来日有的是机会派人去梳理他们间的关系。
今日吴王那番话,好在说的委婉。而岑羲那番话说的还算中听,但却让他不得不派遣吴王出使回鹘。
思绪至此,魏帝禁不住冷笑。必要的警告还是要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