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州城内,赵匡胤正在营帐中与将领们商议军事。
这时,一名士兵匆匆来报,呈上了来自澶州的诫石的拓印。
赵匡胤接过一看,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赏,大声说道:“这林威此举,倒是真心为百姓着想,此等作为,令人佩服!”
王家使者在一旁察言观色,赶忙说道:“赵将军,这林威如今在澶州风头正盛,却不知收敛,已得罪了诸多世家大族。
我王家愿全力支持将军,助将军成就大业,将来黄袍加身,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赵匡胤听了,脸色一沉,并未言语。
赵光义在旁听闻,心中一动,拉着赵普悄悄退了出去。
赵光义和赵普找到王家其他使者,赵光义急切地问道:“你所言当真?若我兄长成事,王家能给予何种支持?”
王家使者微微一笑,说道:“王家在澶州根基深厚,钱粮充足。
只要赵将军愿意与王家合作,日后必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
赵普皱了皱眉,说道:“此事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
赵光义却有些迫不及待,说道:“兄长如今手握重兵,若有王家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赵普摇头道:“不可鲁莽,此事若处理不当,恐有杀身之祸。”
三人在营帐外窃窃私语,各怀心思。
王家使者那番黄袍加身的话语,如同巨石投入赵匡胤心湖,激起层层巨浪。
权力的诱惑在他心中不断蔓延,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他想起自己多年征战的艰辛,为的不就是能有一番大作为,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若能登上皇位,或许能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
然而,理智却又在告诫他,此举风险巨大。
一旦迈出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
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若稍有不慎,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还会连累无数跟随自己的将士。
赵匡胤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双手时而握拳,时而松开。
他的脸色时而阴沉,时而犹豫。内心的挣扎让他倍感煎熬。
赵光义和赵普悄悄退出去后,与王家使者的交谈声隐隐传来。
赵匡胤停下脚步,侧耳倾听,心中更是烦躁不安。
他长叹一口气,自言自语道:“这一步,究竟该不该迈出去?”
……
滑州城内,夜幕降临,营帐中的烛光摇曳不定。
赵匡胤独自沉思许久后,召集了亲信将领石守信、高怀德、赵普、赵光义等人前来商议。
众人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
赵匡胤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地说道:“今日之事,想必诸位也有所耳闻。王家使者所言,实乃惊天之语。”
石守信皱着眉头,说道:“将军,此事需慎重考虑。虽权力诱人,但其中风险巨大。”
高怀德紧接着说道:“将军,咱们多年跟随您出生入死,一切但凭将军决断。”
赵匡胤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我想起往昔与皇子柴荣一同征战的岁月,那时候,我们一心只为平定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陛下也对我信任有加,升我为滑州都指挥使,如今面对这等诱惑,我心中着实矛盾。”
赵匡胤目光变得悠远,仿佛又回到了那些金戈铁马的日子,“想当年,在战场上,我与皇子并肩作战,多少次死里逃生。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壮志豪情,犹在眼前。”
石守信感慨道:“将军重情重义,可如今局势不同,若错过此等机会,或许再难有出头之日。”
赵匡胤长叹一声:“我又何尝不知,但如此行事,恐有负先帝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