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两晋南北朝故事 > 一(第1页)

一(第1页)

词曰:

故都旧京,当年事,嗟夫似水流年;南国北疆,今犹在,试问英雄几人?一江两岸,一山上下,皆是争雄逐鹿之势,国起朝灭,化为一扑黄土。

登高怀远,评诸人,只为英雄唱惋,凭栏尤望,天际处,江山万里多娇,战马饮江,车横山前,只因一朝一夕之争,故去新来,留下扬名立万。

说的什么呢?历史飞转,似水流年,留下多少英雄,建立多少王朝,一条江,一座山,都是走向强盛的根基,然而当时何其兴盛,最终都归了土,留下的也只是残砖断瓦,墓碑遗骸。但是,山河壮丽,只争朝夕,一条江,一座山,成就了一场战役,产生了一个王朝,出现了一个故事,留下了一段传说,他们是祖国璀璨历史的一个光点,月落乌啼,潮起潮落,只待后人评说。

长城以北,可能是降水量稀少的缘故,农耕文明到这里就停止了北上的脚步,却成就天然的良好牧场,有草就有牛羊,有牛羊就有部落,有部落就有一个个民族兴衰更替。草原上从最早的匈奴,鲜卑、乌丸(也有叫乌桓),柔然、丁零到后来的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等,都曾在历史上留下脚印。纵观整个中国史,游牧民族的历史也不在短的。

但对中原政权来说,北边游牧民族始终是个不小的隐患,这令很多帝王颇为头疼,王莽朝大臣严尤曾经给他上书,说的比较诚恳,也很有道理,他说匈奴为害很久,后来周之三家,即秦、赵、燕,以及后来的秦、汉都征伐过,但都不是最好的上策。周充其量得中策,汉北击匈奴大获而胜也只是下策,秦根本就没策。为什么这么说呢,周宣王时,猃允内侵,猃允是当时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他们一直到了泾阳这个地方,周宣王帅兵讨伐他们,打到了边境就回去了,没再继续追击,也就是说没劳民伤财,也没死多少人。汉武帝选将练兵,深入敌境,虽有斩获,但匈奴也有报复,如此三十多年,死了很多人,所耗也非常多,但这并没完全将匈奴打趴下,这是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民力筑长城,有数千里那么长,用完了气力,国家也就完了,就是无策。他将秦朝的灭亡完全归咎于民工筑长城,虽不是很准确,但筑长城效果毕竟有限,且劳民伤财,最后也间接导致农民起义的生。

防守不见得有效果,那主动出击可以吗?如果要准备一次北伐之战,起码要三十万之众,同时还要准备三百多天的粮食物资,往东要到代郡,往南要到江淮地区去征兵征粮,地方太大了,人员太多了,甚至一年粮草及人员还没集合完,先头部队已经暴露了,更不要提秘密进行了。同时在此过程中还有五个难点,第一,队伍参差不齐,士兵老迈,器械又不锋利,打仗不一定用的上;第二,边境空虚,没有粮食,郡国又远,调粮又来不及;第三,打完一场仗,春天走,秋天回,大约三百多天,计算一个人三百天的粮食,要十八斛,如此多的粮食,必须要用牛去拉,牛也要吃饭,还要再加二十斛,这已经很重了,而且北部边境多沙漠,水草也不丰盛,军队出塞还没到百日,牛就死尽了,粮食还很多,人又不能拉,也拉不动;第四,北地秋天和冬天非常寒冷,春天和夏天又多风,需要木炭、衣物御寒,粮食饮水季节不同,可能也有所不同,尤其是瘟疫的担忧,所以以前北伐,都不过百天的,不是不想长久,而是实力不允许;第五,如果粮草跟随军队,精锐就少,因为需要留下很大一部分人看护粮草,因此不能快移动,古代打仗也讲究机动性,唯一依靠的就是马匹,而胡人又恰恰在这方面有优势,即使他们慢慢逃跑,你都赶不上,即使幸运碰到了,又要顾及粮草辎重,尾不相顾,危险必然深不可测,且三军将士皆思南归,不愿久待荒漠,深入敌境越远,处境就越危险。因此打一场大仗,大量征民,毫无秘密可言,而成果又不能立马实现,得不偿失,所以西汉王朝,北击匈奴,其战果仅是将他们打跑了,或是打服了,并非打死了,明初将元顺帝赶到了漠北,但很快到明英宗朱祁镇时,就生了北京保卫战,若非新帝有点骨气,于谦据理力争,很有可能就会像西晋东晋、北宋南宋一样,出现北明南明的情况,但草原上永远不缺牛羊,一个民族衰落了,预示着另一个民族开始走向了历史的舞台。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的祖先是夏侯氏的后裔。在唐尧、虞舜时期有严允、猃狁、薰粥等称谓,说他们在北边,随着水草移动,没有城郭、没有农业,没有文字,以肉为食。平时一边打猎,一边放牧,有时侵伐掳掠,只要有利可图,哪管什么礼义。他们作战,有利就进攻,不利就退走,不以逃跑为耻。强壮的人吃肉,老弱的喝汤,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后母为妻;兄弟死了,活着的便将其老婆全部娶过来。在现代人看了,他们将母女儿童当成了一种财产,而不是一个人来看待。女人死后,还是要与前夫归葬。

后来周王朝衰落,戎狄入侵,百姓深受其苦,于是诗人们写了许多诗篇,诗中说:“靡室靡家,猃允之故,岂不日戒,猃允孔棘”,孔,甚也,棘,急也,意思就是说征役导致十室九空,都是猃允的缘故,猃允的问题很急的,怎能不日日引起警戒呢?“

至周秦惠王时,义渠戎人修筑城郭自守,先后占领二十五个城池。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秦国宣太后淫乱,这个宣太后,就是芈八子,还生了两个儿子。宣太后玩归玩,心还是向着大秦的,她一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用计将义渠王骗到甘泉宫给杀害了,接着起兵攻灭了义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破林胡、楼烦,建立云中、雁门、代郡三地,那时赵国的战斗力也是在线的。燕国有个人叫秦开的,在胡人那里做人质多年,胡人很信任他,他也很了解胡人,他回来后就带兵攻破了东胡,后来荆轲刺秦的伴童秦舞阳,就是他的子孙。

战国七雄,有三个与匈奴为边,秦、赵、燕各自筑长城以拒匈奴。秦灭六国后,始皇派蒙恬率数十万大军北击匈奴。那时候开始叫匈奴了。周时叫猃允,尧时叫薰粥,秦时叫匈奴,古人说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其实都是其他民族的统称,包括了好多的国家或部落,只是后来某些部落展的好,逐渐强盛起来,才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号。

到汉高祖时,就生了白登之围,刘邦没办法,派使者贿赂阏氏,类似于匈奴正妻的概念,最后送谷酒锦帛盟誓,以兄弟相待,采取和亲政策,这个时候汉和匈奴是兄弟关系,至于谁是兄,谁是弟没提,大家也都明白,但最起码是平辈,尊严上没有矮化。后来匈奴冒顿单于死了,冒顿单于是一个很有为的领,他的父亲叫头曼,是匈奴的领,后来有个受宠的阏氏,生了个小儿子,头曼想废掉冒顿而立小儿子,但表面上又不能做的太明显,也不知是谁给他出了主意,先让冒顿去月支这个国家当人质,古代做人质是很常见的,然后找个理由攻打它,想要借月支的手杀掉冒顿,这叫借刀杀人,月支也确实想这么干。冒顿早看出来了,偷偷盗取了一条好马,反而跑了回来。

头曼见他勇壮又有谋略,也打消了杀他的念头,给他一万人让其统领。冒顿就做了一支镝箭,对部将说:“镝箭射而不射的,杀掉。”然后就射野兽,部下有不射的,杀死了,又射他的千里马,不射的也杀死了,又射他的爱妻,不射的统统杀死,反正是一阵乱射,一阵乱杀。剩下的都是他的死忠,莫顿觉着这些人可以用了,于是用镝箭射头曼,将头曼射死了,然后将后母、弟弟以及不肯顺从的大臣统统都诛杀了,自立为单于,单于就是广大的意思。匈奴单于以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匈奴谓贤者为屠耆,所有太子称左屠耆王。

冒顿死后,他的儿子稽粥当了单于,那时汉朝到了汉文帝时期,汉文帝就派宗室女去做单于的阏氏,另派一个宦官燕国人叫中行说的做她的师傅,中行说不想去,朝廷就强迫他去。中行说生气了,说:如果非要我去,我将来必为汉朝的祸患。谁也没把他说的话当回事,没想到到匈奴后,他就投降了单于,一心为单于做事,单于很宠信他。

中行说果然没食言,单于喜欢汉朝的丝绸织物,中行说就说:如果我们这么喜欢中土的东西,中土,指代汉朝,我们匈奴人不就成汉朝的一个郡了吗?我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我们吃的喝的与之不同,今天单于改变习俗喜欢汉朝的东西,汉朝失去的仅有十分之一二,而我们却全都失去了。汉朝的丝绸虽艳丽,但骑马在荆棘中,都被刮碎了,哪有我们的皮毛结实?他们给的食物,哪有我们的奶酪香美?汉朝给单于的书,一尺的木片,上面写: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中行说就让单于做两尺的木片,上面的印封都比汉朝的大,上面写: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形式上就是要压你一头。

汉朝使臣来匈奴,有些看不起匈奴人,说匈奴的风俗轻贱老人,好的东西留给自己吃,吃剩下的才给老人和孩子,不符合以孝治国的传统,中行说便责骂汉使说:“按汉朝的风俗,从军之人出时,他们的父母不也将自己温厚的衣物、肥美的食物拿出来送给远行之人么?匈奴整天想着打仗,老人小孩不能战斗,所以将温厚的衣物、肥美的食物给那些强壮的人来保护自己,这样老人小孩都能活下来,怎么能说是轻贱老人呢?汉使不服气,又开始找茬说:匈奴父子睡在同一帐篷下,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后母为妻,兄弟死了,又把他的老婆娶来为妻,没有戴冠、束带的服饰,又缺乏礼节。”中行说又反驳说:匈奴人习惯于吃兽肉,饮奶汁,穿兽皮;牲畜吃草饮水,随季节转移,遇有战事则人人练习骑射,形势和缓则人人安乐无事。所受的约束很轻,容易施行;君臣之礼很简单,却能够长久。父兄死了,娶其老婆为妻,是惟恐种姓失传,所以匈奴伦常虽乱,却必立宗嗣种族。现在中国虽表面上不娶父兄老婆为妻,但亲戚之间则越来越疏远以致互相残杀,展到改换姓氏,都是由此而来的。况且礼义也有弊端,使得上下之人互相怨恨;同时为讲礼义而大造房屋殿堂,也使人们财穷力尽。努力耕田种桑是为了求得衣食,修筑城郭是为了自卫,你们这些讲礼仪的人在急难之时不去练习攻战,平时又不生产劳动,就知道在这喋喋不休,有什么意思?汉朝人还要说什么,中行说有些不耐烦了,说:吵吵这些有啥意思,你们将贡品啥的准备好就行了。所以汉朝有苏武牧羊,不改气节,也有中行说这样的,一心归附了匈奴的。

至东汉时,匈奴陷入纷争,呼韩邪单于叫稽侯?的,跑到长安投降了汉朝,并且朝见了汉天子,这个时候不是兄弟关系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了。汉政权最终偏向了呼韩邪单于,他的对手郅支单于最终被汉所杀,呼韩邪单于朝汉,以前匈奴都是派使者朝汉,单于自己来朝见汉朝皇帝,本身就说明匈奴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呼韩邪单于朝汉,以女婿自称,那时候是汉元帝时期,他将王昭君赏赐给了他。王昭君在元帝时,以良家女选入宫中,在宫廷中数年,见不得皇帝,心中也郁闷,正好呼韩邪单于来朝,元帝随便选五个宫女赐给他,可能当时向宫女们了意向书,王昭君就请求去。呼韩邪单于要走了,元帝给他举行欢送大会,五宫女来面见元帝,元帝看到王昭君时,心中不禁一动,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女子,想要留下她,但又不能失信于匈奴,只好放手。

至东汉灵帝中平四年时,中山太守张纯反叛,皇帝下诏南匈奴兵,配给幽州牧刘虞讨伐。这些派去的兵以为打仗没有休止,于是反叛了,杀了听命于东汉王朝的单于,于夫罗就被拥立为单于,而南匈奴兵因为杀了他的父亲,不敢承认他,就另立个单于,于夫罗就跑到洛阳企图借助汉政权复国。那个时候灵帝死,天下大乱。

于夫罗死后,他的弟弟呼厨泉单于立,那时候是汉献帝了,呼厨泉单于来朝见汉献帝,曹操就留他在邺都没让回去,让右贤王去卑守国,那时汉政权对匈奴那是碾压式的了,曹操将南匈奴的部落分成五部,分而制之。于夫罗的儿子,也就是呼厨泉单于的侄子,就是左贤王刘豹,在晋武帝时叛晋出塞,最后被杀,他的儿子就是祸乱西晋的刘渊,呼厨泉单于右贤王去卑之后就是后来建立大夏王朝的赫连勃勃,这个我们后面再提。

到两晋南北朝时,匈奴、羯、氐、鲜卑、羌族都先后建立政权,虽说只有五个民族,却产生了几十个政权,大体是成汉、汉赵、后赵、冉魏、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西蜀、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北魏、土谷浑、周、齐等政权,之所以说前后、西南北,也仅仅是为了区分,实际上他们都是同一个国号的。有的有先后,有的是同一时期,有的称帝,有的称臣,有的称帝又称臣,有的称臣又称帝,但都是独立政权,政权之间多有所联系,或是亲戚,或是君臣,有些则没有,总之,从三家归晋到南北归隋,中间大约三百六十一年的时间,这个过程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过程,可谓精彩纷呈,我们的故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