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水泥里也不少见了,据说朝廷有意在工部专门建立一个修路的部门,从京城开始修一条通往各地人口众多的繁华府衙,被称为通天路,只是此时还在筹备中。
但各地断断续续的水泥路,已屡见不鲜了。
“不愧是苏娘子啊!她在哪里,哪里的百姓日子便能过好。”有人感叹。
也有人嗤之以鼻:“听你的意思,你竟是很推崇那个苏娘子?你莫要忘了,终归不过是一阶女流,你真信她所说的仙人传授技艺?”
这话一出,再没有人搭腔。
管他的仙人是不是真的存在,他们只管过好眼下的生活。
一行人又走了许久,路过两处城镇,总算来到了良县。
原以为他们是最早来到良县的商贩,到了才知,有不少消息比他们灵通的商贩,这些人皆是看中了琉璃,可都是无功而返。
便是南方几个氏族大家也有管事专程赶来买琉璃,也有结交垄断制作琉璃手艺的想法,皆是被小探花笑眯眯解决,谁的面子都不给。
商贩们这才知道,这次是白来一趟,好在他们此行也算是无功而返。
此地的黄豆相较之其他地方,生得圆润硕大,做起的豆腐也喷香扑鼻,比起南省豆腐滋味更加浓郁。
不过两处路途遥远,豆腐又不易保存,两方的豆腐生意,各不干扰。
如今,豆腐制作方法,也不单在仙岩流传,南省各地都有开起了豆腐铺子,只是仙岩豆腐,名声在外,还是有人只认仙岩豆腐这个名号。
商贩自然不愿买来一趟,便想着再拉几车黄豆回去。
正巧,这良县也再买一些粗粝的陶器,瞧着做工不太精美,却胜在价优实惠,想来也会有些中等人家用来置物。
商贩们便以低价从瓷器厂中来了一批瓷器,正巧那些黄豆也可放在瓷器中一同运回去。
细算下来,这一来一回虽是辛苦,却也赚了些银子。
一来二去,从外地购低价稻米,再翻倍卖到西北中区,又从当地购置黄豆瓷器的商队,逐渐形成了规模。
因着商贩带动,不少当地年轻汉子起了心思,有用自家屋子开食宿的,也有想学着商贩的样子,组织村中汉子一同外出贩卖货物的人渐渐多起来。
那原先只能躲在房屋中,用枯草遮掩身子的女子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下地干活,自信勤劳的女子。
良县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起来,同时这种好的循环开始辐射周边几县。
不少隔壁县的农民,闲暇时到良县寻找机会。
苏溱和傅媛索性,将水泥施工队介绍给隔壁县令,县衙可以先向水泥施工队签订契约,今后慢慢还上工钱。
无论如何,其他县想要发展起来,路是必不可少的,自主产业,可以慢慢发展。
喜欢流放后,我靠农学知识带娃基建()流放后,我靠农学知识带娃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