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从山海关出发的援军抵达广宁,明朝在关外的驻军人数达到了一个新高,总计超过十二万。
其中有五万人是杂兵,守卫城池和营垒的城防部队接近四万人,野战部队多达三万三千人。
杂兵和城防部队散布于从山海关到广宁的二十余处卫所,仅广宁城内就超过了两万多人,而这三万三千人的野战部队全都分布在广宁方圆一百公里范围内。
单就纸面实力而言,明军在辽东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可相对应的是朝廷的财政负担进一步加大,根本无力长期维持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前线将士的待遇必然会大幅下降。
待遇下降会削弱战斗力,这是一条不争的事实,粮饷若打了折扣,士兵又凭什么要拼命呢?
你可以用一个月3000块的工资雇来老头当保安,但你绝不可能用这点儿钱雇来特种兵当保镖,道理就这么简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武英殿内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首先发声的依旧是东林党中的少壮派,他们的代表是兵部右侍郎张鹤鸣和左副都御史杨涟。(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所谓少壮派并非以年龄来区分,而是依据其所站的政治立场,少壮派的立场相对激进。)
杨涟本是检察系统的官员,按理说不该来参加军政会议,但由于其在“移宫案”中的突出表现,故而被特许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
他第一个站出来向小皇帝执了一礼,肃声道:“陛下,臣闻从各地派往辽东的客军已逾六万,每月仅粮饷的消耗就超过了三十二万两,若继续与建奴对峙下去,恐非长久之计。”
“杨爱卿有何高见?”
“愚臣以为既然我军的兵力占优,就当主动出击寻求与建奴决战的机会,即便不能一战奠定胜局,至少也能重创建奴,从而扭转眼下的被动局面。”
如果明军能与女真军队打出1比1的战损比,杨涟的观点自然没问题。不就是死人吗?我大明有的是人,就算拿人命去填,也能把努尔哈赤给活埋了。
朱由校在一个月之前也是这样想的,不过现在就没那么乐观了,他将目光投向了兵部尚书崔景荣。
可崔大人并不想发表任何意见,只是默不作声的站在原地,神色凝重的看着地面。要走的人哪儿还有心思建功立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求个平稳落地。
张鹤鸣见状,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杨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主动出击方为上策,然代理经略薛国用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且已多次上书请辞,恐难当重任。”
朱由校已看过薛国用的请辞奏疏,同时也想好了换谁去经略辽东,但为了表现出从善如流的姿态,便又望向了师傅。
孙承宗暗自叹了口气,心道:老夫是真的难啊。他先瞥了瞥崔景荣,再与韩爌对视了一眼,淡淡道:“臣以为辽东的局面才刚刚稳定下来,数十万流民尚未得到妥善安置,既然薛国用告病请辞,朝廷的确需要尽快物色一人顶替经略之职。”
用流民问题隐晦否定主动出击的策略,先站稳道德制高点,孙大学士也真够鸡贼的。
朱由校赶紧追问道:“孙师傅可有举荐人选?”师傅鸡贼,做徒弟的也不傻。
小皇帝明明已派人召熊廷弼进京,这会儿却玩起了装傻充愣的把戏。
孙承宗已料到徒弟会来这一手,只能把心一横,慨然道:“臣举荐……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
当官要贼,但也不能太贼,皇帝将话都递到嘴边了,你总不能也打马虎眼吧?以后还想不想在朝廷里混了。
可也不能把同僚都得罪了。
于是他顿了顿又道:“臣另举荐王化贞巡抚辽东,协助熊廷弼筹备兵事。”
刘一燝和韩爌不约而同的微微颔首,其余阁臣也呼出一口气,这正是内阁的一致意见。
崔景荣也没啥好埋怨的,他比谁都清楚熊廷弼更适合担任辽东经略,当初推举王化贞只是想给张鹤鸣一个面子,以便让自个儿能够平稳落地。如果王化贞能坐上巡抚的位置,他也算给了张鹤鸣一个交代。
杨涟的表情纹丝不动,他对熊廷弼没啥好感,但还是认可对方的能力。辽东这个无底洞能尽快堵上就好,其余都是小事。
最愤怒的人毫无疑问是张鹤鸣,他知道小皇帝对师傅言听计从,王化贞的经略之位肯定黄了。
他就不明白,大伙儿都是东林君子,怎么能推荐一个楚党的骨干去坐那么重要的位置,辽东事关大明的半壁江山,楚党完全可以借此东山再起。
不行,这事儿还没完,必须把熊廷弼压下去。
朱由校环视了一圈群臣,见无人反驳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那就让内阁拟一份条陈,命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王化贞由代理巡抚广宁改为巡抚辽东。”
第一项议程讨论完毕,刘一燝随即执礼道:“陛下,臣奏请复起叶向高出任吏部尚书,并进入内阁,赵南星出任太常寺少卿。”
韩爌、朱国祚、孙承宗等阁臣一起执礼道:“臣附议。”
接着崔景荣、张鹤鸣、杨涟、周朝瑞等人也执礼道:“臣附议。”
如果说复起赵南星的提议还有少数人持保留意见的话,那请叶向高出山绝对是全票通过,哪怕是其他党派的官员也不会有异议。
东林党的人期盼叶向高复起很好理解,毕竟是本派系的旗帜性人物,入阁立刻就能挑起朝廷的大梁,为自己人争取更多利益。
其他派系的官员同样希望这位大佬主持大局,因为至少在他当政的那几年,朝廷内部斗得不像现在这样厉害,彼此多少都会留点儿余地,不至于斩尽杀绝。
可惜叶向高根本不想回来!
刘一燝、韩爌,包括孙承宗这些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可如今国事每况愈下,必须得找个能力出众又德高望重的人物来撑住局面才行,叶向高就是不二人选。
既然内阁请不动大佬,那就只能让皇帝亲自出面了。
喜欢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样了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