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真的,于本宫是件好事,若是假的,留他一命也没什么坏处。”南后说,“明日就让他入翰林院,任五品修撰一职,允入东宫经筵侍讲,可进两院观翰林学士起草诰敕,再加赐银鱼袋。真真假假的,日子久了总能瞧出来。”
第59章
苏慕嘉那日塞到李祁手上的是张字条,上面写着:宫中疑有人对陛下不利,多是旧人,小心饮食。
李祁看完之后便顺手将字条放进了炉子里,看着字条一点点消失,变成灰烬。他以肃清刺客为由,要给晋帝身板换一批人伺候。那日那些刺客的确是伪装成了南后的人才得以得手,李祁此时提出这个合情合理,南后不仅没法拒绝,还得承认自己之前的疏忽之过。
潘公公当初是跟在先帝身边的人,算是看着李祁长大的,李祁对人既亲近也信任。他特意嘱咐潘公公,陛下入口之物都要再三检查,要时刻盯着,不能疏忽。
就这样内外严防死守了十几日,惊蛰那日夜里东城城门出现了异动。
成安王反了。
消息报道宫里的时候,李祁刚歇息下来。他信不过南后,大事小事都盯着,各地灾害偶有反复不敢疏忽,又因为成安王的事情,连着几日没怎么合过眼。
东宫点灯的同时,皇后宫里照样起了动静。
崔子安先赶到宫里,和李祁说,“你这样熬了几日了,身体怎么吃的消?王将军也已经赶过去了,我先过去瞧瞧,也省的你来回奔波。”
一旁的婢女上来给人穿外袍,李祁转头和崔子安说,“今夜没人睡的着,事情虽已安排好了,但也松懈不得。”
等李祁穿戴整齐,崔子安伸手拦了一下,皱着眉道,“萧远,你别把自己逼的太紧了。”
猎场之乱之后,南后为了安抚朝臣,大方得体的提出太子协助理政。李祁虽自小学的就是这些东西,但是南后毕竟把持朝政多年,这些年大小事务全揽在一身,不给李祁一点机会。
现在突然提出,还是在这个当口,看似让步,实则刁难。
都是凡身肉体,谁也没长着三头六臂。
人人都只看到他行事周密得体,却不知道他后面下了多少功夫。久负盛名,都不遗余力的去阿谀奉承,其中的鸿沟全然要靠盛名之下的那个人一步步去弥补遮掩,才不至于被人诟病德不配位。
崔子安都看在眼里,没忍住出声劝道。
李祁单手接过婢女呈上来的汤药,凝眉一口饮尽,伸手把空碗放在桌子上,闻言回头淡淡回道,“都瞧着我呢。”
东城出去再走几里路就是龙山,龙山里养着成安王的私兵。
十几日之前,李祁从苏慕嘉那里知道这消息后和崔太傅议过此事。李祁准备直接派人去围剿,既能攻其不备打个人措手不及,又能避免到时候波及城中无辜百姓。
崔太傅听李祁说罢问人,“那殿下准备派谁去围剿这些私兵?”
“涉及皇城安危,越快越好。”李祁说,“驻城军是定心丸,不到最后轻易动不得。离金陵最近的是常州的威远将军,飞鸽急报传过去,等威远将军带军赶来,前后约莫只需要三日即可。”
“威远将军当初被大将军弹劾,因罪被贬,先帝下旨命他守在常州。”崔太傅捂嘴咳了两声停了一下,而后看着人问,“他一与殿下心有嫌隙,二无兵权在手,三是戴罪之身,殿下将这样的功劳交到他的手上,可想过于殿下日后能有何益处?。”
李祁不语,崔太傅起身继续道,“用人之术,在于驭心,有的人只能做一时只用,有的人却可做长久之用。若大将军还在,殿下自然不用花心思在这些事情上。但今时不同往日。既然南后的背后还有承恩侯,殿下就不能手下无人。大将军虽不在了,大晋未必就不能有第二个大将军,我知道殿下不爱听这些,但为君者向来要懂得取舍,两利相权取其重,这次本该是殿下招揽人心,培养心腹的好机会。”
两利相权取其重,李祁也确实这样做了。
他舍弃了原本那个最好的解决之法,转而提前命崔子安去四大营调兵,等成安王的军队攻来的时候率先迎敌。
四大营多年闲置无用,虽人数众多,但都是些散兵。尤其是其中的护军营,因为当年常安岭叛乱一事,尽管保住了命,却尽数被充作了杂役军。由从前的精兵良将,成了如今别人口中的残兵败将之流。李祁最初没想过用他们便是觉得若用人数取胜,必定伤亡众多。
但他需要一件大功劳来将崔子安送上将军之位。
原本事事都已安排稳妥。一切也确如他所想,成安王谋反一事已成事实,被逼到绝境,不得不选择背水一战,举兵攻城,更加落实谋反之大罪,而崔子安率兵迎战,有平定谋反之功,这中间并未出半分纰漏。
可当李祁站到城墙之上,看着城外尸横遍野,城内百姓城民惶恐无措的时候,又忍不住问自己:自己当真选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