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古人改变的事例 > 第7章 震惊过后(第2页)

第7章 震惊过后(第2页)

秋风虽起,暑气犹存,丞相府中,诸葛亮身着一袭宽大的素色长袍,于庭院中缓缓踱步。他手持一柄白羽扇轻摇,丝丝凉风自扇中吹出,仿佛要将他的愁绪一并吹走。

自取得益州以来,大汉的基业已初具规模,跨有荆、益二州,初步实现隆中对之构想。

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无疑可为主公霸业提供广阔前景。

主公又素有仁德之名,入主益州,更是深得民心,大业似乎已触手可及。

但他深知,眼前的局势远非表面那般平静。

抬头望向北方,关中、陇西之地,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若让曹贼取得汉中,便可直逼蜀汉腹地。

而东方,东吴虽暂时联合,但暗流涌动,难以预测。

至于南方,南中的土著部落尚需收服,若能改土归流,编户齐民,便可大大充实国力。

更令诸葛亮忧心的是,刘备麾下派系纷杂,人心不齐,益州的世家大族虽表面服从,却未必心服,难保不会叛乱。

而益州虽富足,却难以与雄踞北方的曹操相抗衡。

粮草问题,更是悬在大汉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斩断其再兴的希望。

正当诸葛亮陷入沉思之际,天幕之上突然闪现出一幕奇异的景象,杂交水稻的种植与丰收,如同黄金铺满大地的景象对古人是无与伦比震撼的。

而袁隆平在哪里发现杂交水稻的消息更让他眼前一亮,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若得此稻,吾军粮无忧矣!”诸葛亮喃喃自语,随即转身,令传令官喊人,便大步流星地走向书房。

不久,书房内,诸葛亮召集了蜀汉时期的农业专家李昉、张裔、董厥等人。目光炯炯,神色凝重,将自己所思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众人。

“诸位,吾观天幕之上,有杂交水稻之奇技,亩产竟可达千余斤,远超吾等所种之稻。若吾等能掌握此术,何愁军粮不足?”诸葛亮的话语中充满期待。

李昉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丞相所言极是,然杂交水稻之术,吾等从未听闻,更未曾实践。此术若真,实乃利国利民,但如何习得此术?否则谈何推广益州上下。”

张裔亦点头附和:“丞相,吾等虽愿为国效力,但此术之难,非一日之功。且益州之地,气候、土壤各异,而天幕所示,杂交水稻似出自荆州,吾等怕是要先回荆州寻种,才能培育出杂交水稻。”

董厥则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道:“丞相,吾本是荆州人士,稍通农业,不若由我回荆州寻找杂交水稻,或许能有所得,我在益州也不过一庸吏,不如做些对主公更有利之事。”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笑,神色从容:“吾知此事不易,但正因如此,吾等更需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吾意已决,即刻派遣使者,前往天幕所示之地,探寻杂交水稻之术。

既然龚袭(董厥字)有心,便由你回荆州寻种,我会传信让关将军照护一二,便有劳龚袭。

君嗣,孟阳二人,闲暇之余便研究一下杂交之术,即使得不到杂交水稻,能改善稻种产量也是极好,尽人事听天命,唯此而已。”

众人闻言,皆神色肃然,齐声应诺。一场关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寻找,便在诸葛亮的策划下,悄然拉开序幕。

董厥更是亲自深入田间地头,宛若泥鳅般在稻田中寻找。

……

战国

滕国

正在田间劳作的许行有些腰酸,直起腰撑着锄头休息一二,却突然看到天幕所示,眼中闪烁着惊叹与钦佩的光芒,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亲眼目睹了这一震撼人心的奇迹。

他的心中,激荡起层层波澜,情感如江河奔腾,难以抑制。

“吾生于战国,诸侯乱战,百姓流离,历经农耕之艰难,深知粮食之珍贵。”许行喃喃自语,声音中透露出沧桑。

他仿佛看到,在这个战火纷飞,属于王侯将相的时代,百姓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却依然难以摆脱饥饿的阴影。

然而,此刻天幕之上展现的,却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那杂交水稻,株株挺拔,稻穗金黄,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波澜壮阔,美不胜收。

许行的眼中,不禁流下几滴晶莹的泪光,他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沉甸甸的稻穗中,蕴含的不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后世之人的智慧与汗水。

“后世有如此惊世骇俗的技艺,实乃天下苍生之福祉!”许行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