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成了旁观者?
他也在嗤笑。
你品,你细品。
是不是想表达四个字
“人皆利己”?
王晓率细思极恐。
在他看来,至少在深度上,这部片子比时寻之前的要强上不止一筹。
不过,
当看到观众们的反响没有那么强烈的时候,他松了一口气。
同时也忍不住怀疑自己,难道自己想多了?
整体如果不加那么多心理活动的解读,确实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啊。
郑栋天倒觉得还行。
不算新鲜的故事,结尾依旧延续了时寻之前片子的‘个性’。
那抹笑也让他想了很久。
只不过,相比之前的片子,无疑更难体会一些。
千人千面,看法自然也会。
主创上台答谢,主持人问。
“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问的吗?”
大家的问题,普遍集中在结尾那抹笑。
到底想表达什么?
也有人觉得突兀,很莫名其妙。
对此,时寻这样回答:
“其实很多电影,的确包含着导演的观点在里面。”
“但有些时候,我的观点,我想表达的东西,不重要。”
“你们理解的答案也未必相同。”
“取决于你们看的角度。”
“在道德上,在正义感的基础上,在同情角度的上,你或许会感觉那帮冷漠的人该。”
“所谓,善恶有报,法律只是定义人行为的底线。”
“但话说回来,善恶,如何定义呢?”
“站在法律的角度,法律并没有规定作为一个公民必须要见义勇为,也没有规定不救,就该死。”
“而因别人不救自己而实施报复,才是违法行为。”
“对吧?”
“还有,那两个跑了的施暴者呢?”
时寻的话,
像是一颗火星落在了干草堆上。
引得许多同学纷纷加入了讨论。
很激烈。
眼见得似乎有点不符主流价值观的东西,越来越多。
考虑到公众场合。
郑栋天出声中止了讨论,提了个建议:
“同学们不如把影片的看法写下来吧,我们待会儿再门口放个箱子,你们统一放到箱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