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和十三逛了半个小时,地上除了有之前骆驼踩过的脚印外很长时间可能都没有人来过了。因为地上没有新踩的脚印。这个地方既隐秘又偏远。如果不是非常喜欢的人是不会到这种地方来的。
十三在地上随手捡起了一个残片,像是陶罐的遗存,上面明显有打磨过的痕迹。
“我们现在走到这个房屋里来看看,这个房屋是干嘛的呢?他们以前在这吃饭,还是睡觉?”李浩然一边说一边又从遗址的内部走到外面的院子里来了,“这个位置这么荒芜,周边范围目前来看方圆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内都没有人烟,没有什么人为的破坏。所以两千多年来保存得非常完好。当年那些考古队来到这儿可能都不用挖,轻轻地扫一扫,里边的文物汉简就出来了。”
“咱们想想,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以前的官兵,不光驻守边疆还要在这生活,他每天的日子多枯燥啊!”十三感叹着。
唐代的很多边塞诗描写的就是居延一带的工作生活。最著名的就是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居延遗址非常多,李浩然和十三来到了离汉甲渠侯关遗址一公里远的地方。这个遗址的规模比前面那个小很多,像是一个烽火台,当年住的士兵不是特别多。
十三走进了遗址的走廊。这个走廊非常窄,也就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可能也是为了当年驻守官兵好防守吧。万一有外敌入侵进来了,在拐角一待,拿个刀一堵就堵住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
李浩然迈进了一个小房间,这个小房间很有可能就是当年戍守边塞的士兵睡觉、休息的房间。当年不知道有多少个戍边的将士在这个房间睡过觉。在这儿睡觉,远远的就能听到匈奴人的铁骑声。
李浩然弯下身,在地上捡起了一根细小的麻绳。这个麻绳的残片,很有可能是2000多年前的。李浩然把残片捏在手里端详了好一会儿,把它放在了黄色的土堆上。“把它放在这儿吧,它只属于这里啊!”李浩然感叹着。
李浩然又走到了城墙边,发现城墙的建筑材料里有芨芨草的木枝、木头、石子、沙土,还有像骆驼毛、牛毛一样的毛发,它们掺杂在泥土当中来稳固城墙。
李浩然和十三又来到了第三个遗址。这个遗址离小的侯关治所一公里,离大的侯关治所两公里。它明显就是一个烽火台。里面没有任何结构,就是一个大土堆。大土堆里伸出一个木头桩子,应该是以前盖烽火台用的像钢筋混凝土那种类似于承重的结构。
往南去还会有很多烽火台,沿着黑河一直延伸到甘肃的张掖。如果一公里一公里地往回走,最后就又回到张掖了。李浩然和十三不打算继续看居延遗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