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南方草长莺飞,东北大雪纷飞。
除了林珍娜以外,院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四月居然也会下雪。
“包饺子吧,刚长大的荠菜正鲜着呢,好久没吃荠菜肉的水饺了。”
这两个多月,肖弋总是能第一个为她提供林家的消息。
可林家那边的情况时好时坏,报道也是乱七八糟没个准头,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上边大冲突不断,这世道还得再乱上一段时间。
好消息是,林珍娜已经收到那位未来塑料大棚之父的回信,并提出了想要研究她全部种植记,跟她保持通信交流心得的想法。
昨省报记者的采访稿也登报了,照片上她和她的菜园是那样生机勃勃,副刊上还有她和肖弋的合照。
报纸标题:第一个真正用知识建设农村的知识青年。
副标题:来自淞沪的16岁女知青。
报道详细的写明了她温室蔬材种植过程,和菜站前后共十次的回收价格。
这是林珍娜特地跟记者提的,因为有些东西不论你写得多冠冕堂皇也是废话,唯有财帛最能动人心。
记者来的那,许久未曾路面的王解放也来了。
在江金燕震惊、愤慨又屈辱的目光中,再次为林珍娜公开撑腰,当然是以表彰和推广种植温室蔬材名义。
村民们一听林珍娜因为种了一屋子菜,就卖了好几百块,看林珍娜那眼神简直跟看到财神下凡了似得。
要不是今下大雪,院的门槛都得被踩烂喽。
“珍娜,我想再买十份报纸,把咱们的报道贴满我的房间。”
“随你呀,我们赵露西同志头回上报纸,是该多买点庆祝一下。”
在林珍娜的刻意引导下,那篇报道不只是写她自己的付出,院的所有人对她都有多多少少的帮助。
不是她圣母心装大度,而是为了立人设。
全国上山下乡的知青少也有几百万了,与其自己出这个风头,让不知名的人因为嫉妒给盯上了,不如把大家一起拖下水。
有一枪打出头鸟了,也能六只鸟一起面对。
虽荣誉会稀释,功劳会被分走一些,但眼下林家势弱,她想做什么自然底气不足,只能选择退一步海阔空。
这种团结同志,积极分子,知青领袖的好名声传出去,比什么都强。
自古名利不分家,有了名,利益自然就闻风而来。
老话,春捂秋冻。
前两升温,大家着急把厚棉衣脱下去,结果不知倒春寒为何物的傻子们,华丽丽的集体感冒了。
林珍娜被迫肩负起了照顾所有饶重担,一边熬姜汤,一边给众人分药。
这个年代的医院开药和后世完全不一样,他们是用那种棕色玻璃瓶,装很大一瓶药。
缴费处挨着配药房,在这边交完钱,就可以拿着医生开的单子去配药房取药了。
工作人员戴着白帽子白口罩,穿着纯白的。。。围裙。
对,就是围裙,不是白大褂,只有医生才有资格穿白大褂。
对方会当着你的面一颗一颗把药数出来,再用牛皮纸熟练且迅的包好,当然了,只限西药。
大部分时候开的还是中药,毕竟西药产量有限,进口量也低。
所以林家的药厂对国家来才格外重要。……
所以林家的药厂对国家来才格外重要。
在那个时代,林老爷子是唯一掌握抗生素批量生产技术的人,是淞沪有名的抗生素大王。
直到现在,林家的制药厂,仍然源源不断的向全国输送着重要的抗生素药物。
“咳咳咳~娜娜,水开了!什么呆呢?”
“啊?哦,我这就煮饺子,马上就能吃了。”
“我没有催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