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小孩,幾乎半座村的人都聚在此地,目瞪口呆地聽官兵講完了這番話。
——與孩子不同,見家園盡毀,大人們臉上多是迷茫與麻木。
官兵說完這番話,村口忽然靜了下來。
只余河風吹過林梢生出的「沙沙」聲在耳邊迴響。
不知過了多久。
一位兩鬢霜白的老婦突然捂著臉嚎啕大哭,嗚咽著叫起了「爹娘」。
她的反應將兒子嚇了一大跳:「娘親您怎麼了?」
另一名老婦搖頭嘆息:「你娘生於前朝,原本是外縣人士。兒時正是因為遭了水災,才逃難來到這裡……若那時朝堂有所作為,她爹娘便不會在逃難時死於半道了……」
說完,也忍不住悄悄地抹了抹淚。
對普通百姓而言,這樣的顛沛流離不分盛世與亂世。
小村緊鄰怡河,幾乎被洪水夷為平地。
雖然僥倖逃過一劫,但一路上眾人仍覺前途未卜、未懷多少希望。
直到此時,村口的牛車、沸水裡的碗筷,終於在無聲中告訴他們:這一次自己並沒有被拋棄,更不必背井離鄉成為流民!
「哐——」
怡河畔突然傳來一陣鐘鳴。
人群中不知是誰先開口:
「聆天台的安魂禮要開始了。」
「……聽說這次是由大司卜親自主持。」
這些村民家中大多無一人傷亡,更不需要安魂,但是「大司卜」這三個字實在太有分量。
更何況,眾人受巫卜殉祭之說影響半生,哪裡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直到現在,仍有許多人背地裡覺得,巫覡說的話或許沒錯,怡河之所以會潰,還是因為當初送的祭品不夠……
「哐——」鐘鳴再響。
「不去了!」正在眾人猶豫之時,原本號啕大哭的老婦突然擦乾眼淚站了起來,她快步走到了一口鐵鍋旁,「大人們,我來同你們一起添柴燒水。」
另有一人咬牙道,「我也不去了,那巫覡不是說留在家中便好嗎?要是真聽他的,我們早死了!」
「大水剛退,家裡還有這麼多事要忙,去看那個熱鬧做什麼!」
越來越多人向鐵鍋走去,或是添柴或是撈碗熱鬧得不可開交。
到最後,這座小村只剩下不到五分之一人,糾結半晌仍向怡河走去。
-
巳時,江玉珣騎馬看向河畔。
還未修整的河堤尚是一攤爛泥,祭台便搭在此處。
安魂儀式已經開始,身著鉛白色法衣的大司卜正站在祭台上揮舞法器,口中還念念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