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士兵委屈的瘪瘪嘴“虽然咱们眼下的存粮加上军队的粮草,全都做成粥给百姓,可是那粥清的见得了底,我都听到那些百姓骂我们呢。”
“而且咱们才有多少存粮,又能支撑几日”说话之间,这小兵的语调之中已经带出了哭声。
老兵沉沉的叹了一口气,他望了望县衙的方向,继续往前走“能支撑几日算几日吧。”
南方水患治理不力已经成为现实,而千头万绪之中,粮草就成了最清晰的一条线索。
唐久当然要继续探查下去。
能够将自己的食物分给周遭的百姓,也甘心承担骂名,生怕人心涣散,这样的衙役已经算是合格。
唐久并不以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人,更何况在灾厄面前,人的天性本就是要顾惜自身多一些,而这些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算是让唐久十分意外的了。
作为无名谷弟子,唐久永远折服于人性之中的这些暖意与闪光点。
因此,有的时候,唐久也会反思。她与太皇太后联手,一路探索着将纪尘寰教成了如今这副样子永远冷静,懂得权衡利弊,从不意气用事。
很难说,这不是纪尘寰姓格之中本身就存在的,不过说到底,唐久还是会感觉有些遗憾。
她的学生在人间走一遭,见识过了太多人性的弱点与晦暗,居然从来都没有被人真心实意地暖过。
需要承认的是,哪怕是唐久自己,也因为对纪尘寰有并不纯粹的期许。她期盼他独当一面,期盼他成为一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君王,因而在与纪尘寰相处的时候,少了几分真诚纯粹。
这一点,唐久当然会感觉到愧怍,不过如果让她重新选择的话,恐怕还会指引纪尘寰走向这样的一条道路。
每个人生在这天地之中,就自有自己的责任,唐久如是,纪尘寰亦然。
愿天下河清海晏,这算是唐久与纪尘寰的共同目标。为此,纪尘寰可以牺牲,而唐久也同样可以。
所以唐久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南方,哪怕知道此行艰险。
受灾之地缺少粮食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而唐久顺藤摸瓜,探寻为何此地会如此缺粮严重,竟然像是没有得到一半点外界的支援一般。
探查之下,还真的让唐久探察出了一些东西。
纪尘寰的确下令让周遭城镇的粮草支援受灾之地,但是阴雨连绵,不知何时停止。周遭的那些城镇各自打着各自的小算盘,生怕有一日大雨延到自己的城池。
到那个时候,没粮的恐怕就成了他们。
虽然皇命难违反,但是囤粮之事关乎百姓,自然自有章法。
为保全自身,各地允许有一定量的囤粮自用。唐久探察一番,现他们的确踩着这个标准,并不算是违反了纪尘寰的命令。
虽然今年收成比往年减了两成,但是也不至于短缺到这个地步。
事出反常必有妖,唐久持续的探查下去,最终终于让他现了一丝端倪。
的确是有人大量的囤积过粮草。其中,就以当地的黄、沈两家为最。
这两家从年初开始就开始囤积粮草了。如果放在寻常时候,他们囤积的数量并不多,至少不会到了引起常常警觉的时刻。可是偏偏赶上了灾年,他们囤积的这些粮草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来。
并非是捕快们贪墨,也并非周遭城村不听皇命,说到底竟然是市场行为,却阴差阳错的导致了南方陷入了无粮可调的窘境。
黄、沈两家身为皇商,势力盘根错节,不好强迫。
唐久揉揉揉眉心,只觉得对付这两家,其实并没有比对付朝堂之中那些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们轻松多少。
既然不能强制要求,那么就只能徐徐图之。
看着名单上的两个人,唐久随意一点就定下了先后顺序。
她唐久最后选择跟这两个皇商谈一谈。
凡事讲究先礼后兵,唐久先去了黄家府邸。
黄家家主是一个白皮微顺,身材有些圆滚滚的汉子,一看很是符合唐久在心目中设想的富商形象。
黄家家主对唐久非常客气,只不过在唐久说明来意,甚至说愿意钱购买他的囤粮的时候,这是黄家主却慢吞吞地与唐久打起了太极。
唐久见过的不爽快的人多了。她微微抿了一口桌上的茶水,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不急,家主不妨仔细考虑,毕竟手中存量粮像您这般多的还有一位。”
请将不如激将,这个道理,唐久还是懂的。
黄家的茶水入口有些苦涩,唐久没有在意。她只是拨动着手中的茶盏,也并不去看在提及另一位皇商的时候,这位黄老板一瞬间有些狰狞扭曲的神色。
与沈家商谈的时候,对方并没有表现出像黄家人那样恭敬到有些谄媚的态度。沈家家主全程不卑不亢,进退有度,反倒就要唐久高看了一眼。
沈家家主如今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很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他在知道唐久的真实身份之后就直言不讳“我这次本就是看黄家那边大量存粮,所以就也跟着囤了一些。”
对方不像是开玩笑,唐久默了默,心说说您这可真是够“顺手”的,顺手到如今府中的存粮恐怕要比黄家还多一些。
“这些囤粮我可以分文不取,全都放给周遭百姓,就当是积善行德,也为自己攒一攒福祉。然而听闻陛下有意开展海上商贸之路,如果可以,我沈家愿为陛下先头军。”
纪尘寰的确有意开辟海中通商渠道,只是没有想到沈家消息却如此灵通。不过,让哪一家先走海路通商,对于纪尘寰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是对方却是实打实的用粮食交换。
稳赚不亏的买卖,权衡之下,唐久一口应下了沈家的这个条件。
至此,有了沈家支持,源源不断的粮草向受灾的城镇输送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有个小细节大家留意一下。
唐久,危。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