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25 > 第九十一章(第2页)

第九十一章(第2页)

到了唐朝才广泛传开进入寻常人家,连李白、王维、白居易都在诗中提到过鱼脍,可以想象这道美食在当时流传有多广泛。

到了宋朝那是一发不可收拾。

光幕出现《清明上河图》。

宋朝人有多爱美食,我们是知道的。光是文献中记载的鱼脍吃法就高达三十八种,毫无疑问我们公认的大吃货苏轼也逃不过鱼脍的诱惑,他写了十三首跟鱼脍有关的诗词。

到了元朝,元曲有多出名就不用说了,跟鱼脍有元曲自然也少不了,到了明朝,小说流行起来,不少流传到后世的小说都有提及。

那么鱼脍何时消失的呢,清康熙年间还有记载,

清宫还供应生鱼片,但是到了乾隆年间只有江南和岭南两地流行,到了现代只有少数村落还在流行。

光幕出现了三文鱼片。

不知何时,生鱼片成为日本料理,很多第一次吃生鱼片的人并不知道我们才是生鱼片的发源地,当然一样美食淘汰自有原因,鱼脍再美味,也抗不过要人命的寄生虫。一样美食失传,自然也有它失传的理由。

我们再来说说第二样美食,火锅。

火锅分为两种,单人火锅和鸳鸯火锅,前者基本上伴随着青铜器出现,后者要晚很多,有记载追溯到三国时期。

先说说单人火锅,青铜鼎大家应该不陌生既可以当做酒器,可以拿来煮食物,说不定最初是用来煮食物。

最初的火锅叫温鼎,分上下两层,上层煮肉,下层放炭火。

光幕出现青铜器“温鼎”和现代铜炉火锅对比图。

紧跟着跳到满满当当的火锅配菜,和被配菜环绕通红的铜炉火锅。

不少美食爱好者看着咽口水。

后世吃得这么好吗?许多食材都没见过。

温鼎光听名字就知道其作用,用来温食物对不对,寒冬腊月一家人围着温鼎吃火锅是不是很痛快,不过让大家失望了,挖掘出来的温鼎最早在商朝和周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反而失去了踪影。

跟大家想象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不同,周礼制定的餐桌礼仪是分餐而食。寒冬腊月,大家吃的也只有面前的菜,温鼎作用顶多跟保温盒是一个道理。

顶多用来温菜,当然不会拿来当陪葬品,这大概是没有挖掘出来的原因,春秋诸侯哪个愿意陪葬品里有个温菜的玩意?那也太丢面子了。

假如我回到古代,我可能大概也不会选择一个保温盒来做陪葬品。

哈哈,不过换句话说正因为少见才珍贵,这要是留到现代那绝对是国宝。

来来来,我们再说说下一道出场的菜。

光幕出现蜡笔小新用筷子去夹冷面。

日式流水冷面大家听没听说过,站在最上方的人放一小团冷面在冷水中,经过一路激流,筷子争夺,抢来的食物吃着就是香,冷面不一定好吃,但是这个过程一定很好玩。

哈哈,大家没想到吧,日式的流水冷面也是来源于我们,换句话来说日本那小荒岛有那样东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我说流水冷面来源于咱们,可能很多人不信,但是我再说“曲水流觞”,大家一定会恍然大悟。

汉代文人聚餐流行的玩法,每年夏历三月会举行拔褉仪式,仪式完成后,文人会站在河渠两边,在上流放酒杯,酒杯自上往下流,停在谁面前谁喝。

有人可能不理解是怎么个玩法,水杯要是一路跑了该谁喝?

光幕出现一张古图,道弯弯曲曲的人工河渠,两盘坐着客人,河渠顶多也就半米宽。

最早的曲水流觞或许在

野外举行,发展到后面变成了住宅院子里。玩法跟冷水凉面无异。

光幕一张白纸模拟了曲水流觞过程。

李世民眼睛一亮,他爱吃面食,夏日炎炎胃口不好,洛阳行宫也才开始修建,吃不好睡不好,脸色也不大好,什么面饼更是碰都不想喷。

这冷面看着就很爽口,用的材料也就是竹子,竹子不值钱!

他要试试这种好玩又能吃的做法!

皇帝下令,宫里自是有人去办。

怕一个人吃没意思,李世民又将几个心爱的大臣喊过来。

“吃冷面?”程咬金一听就不怎么感兴趣,皇帝来请他也不敢拒绝,想着吃素面没意思,程咬金出发前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装着十斤熟牛肉。

程咬金抵达皇宫的时候还算早,六月的皇宫热得像火炉,光是从宫门处走到甘露殿,程咬金就热出了一身大汗。

好在一进甘露殿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殿内四个角落各安置了一个大鼎,顶盖上的细孔悠悠冒着冷气,让大殿分外凉爽。

程咬金请安过后被小宦官请到隔壁,隔壁放置了一个椭圆形的竹架,竹子对半分开,中间的竹节已经被削掉,程咬金一看就明白皇帝请他吃什么了。

这不是今日光幕上提起的冷水凉面吗?

曲水流觞他不陌生,文人玩的那一套娘们唧唧根本不被他放在眼里,真男子汉应该到大河里抢酒喝才对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