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未答话,唐僧站出来,合掌道:“悟空,我门中是主张不杀生的戒律,还有众生平等的见解,却不让你拿来指责菩萨的。”
悟空眼一瞥,轻视之意尽显其中,说道:“有菩萨撑腰,你倒是有勇气争辩了。”
唐僧摇摇头:“非是争辩,而是悟空你误解佛意。”
“所谓不杀生者,乃不杀“有情众生”,非是出家人不忍其死,而是不忍其轮回受苦,冤冤相报。悟空所杀老虎,与贼人确同为‘有情众生’,但老虎独行,欲伤我的性命,让你一棍打死,死且死已,并无更多冤仇”
“贫僧劝你不杀六贼,亦非恪守戒律,不让惩恶扬善,旨在劝你秉持善念、坚持正法。凡事皆有限度,即使行善,一旦越了限度,也变成了坏事。当真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佛并非彻底禁绝暴力。”
“只是悟空,惩罚与罪行要相适应,而不是去报私仇、泄私愤。且以心问心,悟空你是因为他们拦路抢劫要杀他们,还是他们恼到你要杀他们?如人人像你这般,仗着本事高强,以杀了事。试问轮回之中,谁肯先放屠刀。”
到底大唐高僧,真论起来,悟空这个小菜难登大堂,哑口吞声一句都不敢驳。
也是他蠢,佛学这玩意好歹一大家,经过检验,等闲根本不能辩,他还撞到唐三藏和观音面前,那真是……
原装的大圣倒是能与他们论议,毕竟禀赋绝,也与菩提祖师学过三家道理。
因而,悟空只叫道:“唧唧歪歪一大堆,我听了如何,不听又如何。反正人还没死,你们想怎么说我错我对,随便你们说。”
“我只保你这和尚西去取经,一句话,还走不走?”
悟空踏一步,抬眼正视观音,就是不听劝告、偏执死犟,能拿我怎么滴的模样。
唐僧叹惜,心说:“当真无救的顽徒!”
观音见他其实知错,嫣然含笑,也知教化之事须得循序渐进,法相摇曳散去。
袅袅余音道:“孙悟空,一次降服不住,自有第二次、第三次…那头上紧箍,是你脱罪归心之证,唯有伏管,才能去之。”
唐僧听说,深感菩萨仁慈,又劝道:“悟空,往后且听些话吧,菩萨也是为你好。”
悟空勃然大怒,呵斥道:“观世音走了,还敢刁嘴,谁需那娘皮为我好!继续多话,我拼着和她再打一场,要你脸上好看!”
唐僧本质虚弱,即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安静行路。
复行数十步,唐僧忽觉饥饿,原来刚才一场呕吐,令他腹中没有顶事儿的。
这场面却也不好开口,说自己饿了。
唐僧欲上马歇息,不想那白马与悟空亲近,虽不知两人为何吵架,但偏信悟空,不让唐僧靠近。
唐僧无奈,只得跟随马屁股后面,缓缓而行。
而前方牵马的悟空,正内心气恼:“也是我不讲究,为了出五行山,主动戴上紧箍。如果那观世音一心整治我,委实不能千日防贼。”
“将来即便送这和尚到了西天,能不能去掉紧箍,也不好说。得自己主动想个法子,三界有这样的法宝吗?”
悟空无奈叹息,听后面跟着响起叹气声,悟空回看到唐僧一脸难受。
他即骂道:“走不动,就上马,好耽误时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