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课的加上迟言和五岁的小女娃娃敏儿,一共才八个人,这也算上了寨主家的胖儿子耿少行。
虽然他在里面个子最高,但却不是年纪最大的,还有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也被姚副寨主逼着来学习。耿少行的跟班大锤,也百无聊赖的坐在书桌旁。
大锤虽然叫大锤,其实个子不高、长得也不胖,比耿少行矮个半头,小眼睛,长得有点尖嘴猴腮,一副机灵样。
姚显开这个课堂,并不要求他们学什么四书五经,但起码识一些字,知道做人的道理。
迟言进书房后,姚显安排他坐第一排,旁边是敏儿,敏儿偷偷对他挤了挤眼睛,又马上正襟危坐。
开始上课后,迟言发现学的是《千字文》,但千字文他前世也不会全篇,只是知道一部分,所以老老实实的跟着念,跟着写。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说的是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照,因为同受父母的血气,就像树枝紧急相连。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学习上互相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讲的是仁义、慈爱和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好的品德,即使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缺失。”
……
迟言偷偷看了一眼耿少行,他竟然书写的很认真,字看着也不错,不像经常和他一起的大锤,写的字像是毛毛虫,黑黢黢一条一条的。
跟着学习完当天的课程,下课时,姚显叫住迟言。“《千字文》前面的部分你学过吗?”
迟言恭敬回答:“还未学过,但里面的一些字识得。”
“那我把书借给你,你回去把前面的部分抄下来背诵,不认识的字再来问我。”姚显拿起自己的书,一袭青衫站在了迟言面前,把书放在他桌上,拿书的手过分的白,甚至透出了青色的血管。
“好的,谢谢姚先生。”迟言觉得这时称呼姚显为先生,似乎比副寨主更显尊重。
果然姚显听了很高兴,摸了摸他的头,什么也没说。
“姚先生,您有山川地理、游记之类的书籍吗?我想借来看看,之前一路流浪,也没留意路过的景色,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走过的都是什么地方。”迟言终于说出自己的目的。
“游记嘛,唉,我以前是有很多,现在手里倒是还有本南朝人撰写的游记,涉及了南北朝许多城池、地形、风物,借给你看看吧!”姚显沉思道。
“有不懂的也可以来找我。”他又补充道。“还有,迟言你把字好好练练。”
迟言脸一红,赶紧告辞离开。
他顺路先把书放回了任大娘家,简单翻看几眼,他发现大部分字还是认识的,不认识的不少也能猜出来,阅读问题不大。
但是要拿毛笔写字,对他这个没练过书法的人来说,是一个新的难题,如果想会写、写好,还是需要下功夫的。姚先生肯定是看他的字没比大锤好多少,所以特意让他好好练字。
放下书后,迟言直奔后山的菜地,和大家一起收菜。
菜地紧挨着后山的栅栏,整齐的菜一垄垄排列着,长势十分喜人。不少山寨里的人已经在忙碌着,路边堆了一堆堆的白菜、萝卜。
天气很好,天空瓦蓝瓦蓝的,深邃高远。一阵风来,吹得远处的树枝沙沙作响。
虽然靠近山寨的树木都被砍伐了,但仍然有小松鼠时不时跳来跳去。
迟言找到任大娘,她正在拔萝卜,于是他也跟着一起拔萝卜。
他们种的有一种绿色的长萝卜,这种萝卜水分足,有淡淡的甜味,可以当水果生吃;还有一种红色圆萝卜,凉拌和煮汤都可以。
萝卜耐存储,窖藏后可以吃很久,是北方冬天非常好的食材了。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也说明冬天吃萝卜顺应节气,对身体好。
地里的萝卜缨芯还是碧绿的,萝卜有一公分左右露出地面,只要拉住缨子,用力向上一拔,一颗萝卜就出来了,迟言也拔得动。
任大娘她们把萝卜缨拧掉丢在一旁,只留下萝卜。迟言看到忙说:“萝卜缨也还可以吃的,扔了太可惜了!”
“这个叶子还有毛刺扎手,怎么吃呢?我们准备送去喂猪。”一个大婶站起身来,不信的问道。
“可以把老的叶子喂猪,中间嫩一点的做拌凉菜,或者做馅、煮汤,都可以的。”迟言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还要猪口夺食。
“小言说能吃肯定能吃,他家里就是做厨子的,昨天的包子好吃吧,馅就是他调的,晚上的菜也是他教我的。”任大娘出来为迟言证明。
刚好现在除了白菜,也没有什么新鲜的叶子菜了,萝卜缨如果能吃,那当然是好事了。大家想起包子的美味,吞了吞口水,主动把萝卜缨收集在一起。
地里的大白菜一颗颗非常饱满结实,一颗足足有五六斤,砍下来后整齐的摞起来,看着就让人心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今天耿寨主也来了,他平常严肃的脸上也有了喜悦之情:“今年真是寨里最丰收的一年了,等过几天派人下山买盐回来,就能腌酸菜了。”
人多力量大,山寨几乎全员出动,连敏儿都跟着跑来跑去。大家一上午就收完了萝卜和白菜,下午收完大葱,第二天就可以收土豆了。
收土豆要稍微麻烦一些,需要先拔去枯了的土豆秧,刨开泥土,才能把藏在泥土里的土豆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