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生意不错,三月份的时候孟芳起又去了趟花城,计庭尧就算心疼也清楚自己根本拦不住她。他托人给她寄来不少国外的时尚杂志,她现在虽然衣服做得没之前多,但是该学习的内容一点都没落下,家里涂涂改改的设计稿都有好几个本子。
计庭尧知道孟芳起一直都是有自己的工作规划,即便有时候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她却已经提前往这方向去做。
而对于计庭尧来说,1985年,也是个极为特殊的年份。这一年4月,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便是“扩大医院自主权,提高医院效益”。归根结底搞改革,就是“只给政策不给钱”。其实从这两年市里对医院的投入就能看出,去年的投入补助比前面少近一半,医院甚至出现因为购买两台机器,就发不出工资的情况。
报告出来后,医院领导接连开了几天会议,要求各科室提出改革方案,眼下重要的是,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医院该如何解决吃饭的问题。
这政策意味着一直以来大家默认的“铁饭碗”被打破。计庭尧在很久之前对孟芳起的做法极为不解,就算是现在他对孟芳起的支持只能说是权衡利弊下的妥协。
他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也同样要为“生计”而发愁。好像他以前那些看似大义凌然的话,都是对他的嘲讽。
孟芳起不知道他这些隐晦说不出口的小心思,她甚至还在他焦头烂额时给他提建议,她说:“你自己不是也戴眼镜吗,每次还要去外头眼镜店里配,要不然你们科室也配一些?”
计庭尧低头思考着什么,没说话。
她又道:“就像我卖衣服,从花城背回来再卖价格总要比在那边贵点。当然,人家去那边买也便宜,不过谁都不可能为了二十块钱的衣服来回几天,再花上六十多的路费,你说是吧?大家去眼镜店配眼镜和去医院配都是一样的,在医院还更放心。哎……其实你们这个我也不懂,我也就随口这么一说。”
她摆摆手要走开,谁想被计庭尧一把拉住,他直接把她抱坐在腿上。大白天的,孟芳起连忙往屋外看,挣扎了两下,计庭尧说:“红缨和继平都去南嘉自习了,不在家,你再给我仔细讲讲。”
孟芳起心说讲就讲呗,坐他腿上算怎么回事,这人可比两人才结婚那会儿腻歪多。
“该讲的我都说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得你们自己去想。”孟芳起低头拍他,“我得去煮饭,一会儿他们要回来吃饭的。”
计庭尧这才松开手,他叹口气对孟芳起说了一段话:“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孟芳起也读过几年书,但愣是没听懂他这个,她嗔怒道:“好好的别掉书袋,说点人话。”
“我得向你学习。”他换了句话说。
孟芳起笑了,她低头看计庭尧:“这有什么好学习的,你看你没事就往图书馆跑,看资料写论文。你把手术做好,把病人治好就是顶厉害的本事。”
她说完,大概是有些害羞,又趴在他肩处偷偷说了声:“在我心里,我觉得你最棒了。”
“真的?”
“真的。”
他扣着她的腰,外头温热的暖风吹入屋内,顿时将这点暧昧的气息吹散干净。孟芳起看眼桌子上的钟,猛地推开他站起身说:“都快十一点了,你中午想吃什么?蒜苔炒肉行不行?蒜苔还是昨天蒋婶送来的。”
“我都行。”计庭尧脸上闪过丝失望的神色,跟在她后面出门,“我帮你弄吧。”
“我自己弄就行了,你去忙你的。”
计庭尧摇头:“也没那么忙。”
周一医院上班的时候,计庭尧将自己写的建议信交到科室主任那里,可惜这个方案并没有得到医院领导的认可,其实现在领导内部思想也有分歧。
-
五月底的时候,夏红缨第三次走进预考的考场,她二十二岁了,甚至比考场里监考的老师都小不了几岁。以她的成绩,通过预考完全没有问题。
但她还是很紧张,比前两次都要慌张,甚至在考试开始时都握不住笔。孟芳起对她的殷殷期盼,她自己这些年的努力,还有那人,夏红缨想起昨天早上毛黎偷偷塞给她的油条和两个鸡蛋。如果她考砸了呢,所有的一切付诸东流,那些个日日夜夜,孜孜不懈地看书,都是一场笑话。
夏红缨看着窗外迟迟没动笔,低头却瞧见了她裙子上的花,这是她最喜欢的一条裙子,早就想好了预考时候穿。前天拿出来时却不小心划拉出一道口子。她觉得不吉利,孟芳起却帮她把衣服缝好又绣了朵花,甚至比之前看着还要漂亮几分。
“你不去做,哪知道事情好坏。”孟芳起告诉她,又跟她说,“你别看我前段时间紧张兮兮的,其实我觉得你尽力了就行。说句有底气的话,咱家能供你复读几年的。”
其实孟芳起才是她的底气,夏红缨低头笑了笑,这才拿起笔写起来。
—————————————————————————————————————————
谢谢宝子们的支持
鸡蛋
过了些日子,预考成绩出来,夏红缨通过得几乎毫无悬念,她的成绩甚至在班上排到第四名,全家人都为她感到高兴。
毛黎在家翻毛俊的大箱子,被蒋桂英看到,她好奇问了一句:“你找什么呢,还有一个多月二小就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