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大明嫔妃姚芊芊的结局 > 第446頁(第1页)

第446頁(第1页)

馬雲端起茶盞原該退下,卻猶豫了一下,留了步子。

殿內沒有半點兒聲響。

朱棣微微皺眉,睜開眼睛:「怎麼,是有話要說?」

馬云:「萬歲爺,小人跟在萬歲爺身邊數十年,從來不敢多言。」

朱棣:「嗯,朕也是喜歡你這沉穩練達的性子,若是你多言多語,朕還煩你呢。怎麼,看來今日你是要多言了?為了誰?」

馬云:「為若微姑娘。」

朱棣哼了一聲:「這孩子琴棋書畫、才學品行的確十分出眾,朕知道,你們都喜歡她。」

馬云:「小人是什麼身份自己心裡知道,小人喜不喜歡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太孫喜歡。萬歲爺何苦要讓皇太孫難受。」

朱棣神情稍稍一頓盯著馬云:「你不懂。能忍常人不能忍,失去想要的,明白什麼叫『得之不能』,這也是身為儲君所必修的功課。」

馬云:「小人不懂這些大道理。小人只知道若微姑娘的好不止是琴棋書畫才學人品。小人敬重若微姑娘,是因為當年北征。小人永遠忘不了,那天夜裡面對敵人來犯,就是久經沙場的將士都變了顏色,可是若微姑娘當時鎮定自若,臨危獻策捨身引敵,那種大義凜然,小人從未在一個女子身上看到過。當時小人就覺得,若微姑娘是位奇女子,有她襄助皇太孫,是皇太孫的福氣,也是萬歲爺的慧眼獨具。」

朱棣深深吸了口氣,停了半晌,目光對著馬云:「你說的這些,朕又何嘗不知道?小女子的大義凜然,朕雖沒在若微身上瞧見,但是當年……董素素能為朕夜彈《短歌行》,以三國風雲激勵朕,她那種虛懷若谷、俯瞰蒼穹的氣度,朕老早就領教過了。有其母必有其女,若微自然錯不了。」

馬雲一愣:「那萬歲爺為什麼還要……?」

朱棣:「還要拆散他們?」

朱棣哼了一聲:「你以為朕這一大把年紀了,還真是為了和董素素賭氣才廢了她閨女的婚事?」

馬云:「不為了這個,那若微姑娘也沒犯什麼錯啊?」

朱棣搖了搖頭:「這次查清若微的身世,朕故然是為董素素生氣,但是還不至於因為跟她慪氣,就毀了自己親孫子的幸福。」

馬雲越發疑惑:「萬歲爺,這究竟是為了什麼?」

朱棣:「你只想想,若微是從何處來的?」

馬云:「鄒平。」

朱棣冷笑:「又是誰薦給朕的?」

馬雲一愣:「是太子妃之母,彭城伯夫人推薦的。」

朱棣哼了一聲:「朕當初就是想著這孩子是彭城伯夫人推薦的,這才放心,雖是讓人例行查了家世,但並沒有仔細徹查清楚。如今真相大白,朕自省亦自責,這為君者是容不得半點疏忽大意的。你說,這若微的身世,彭城夫人到底知不知情?」

馬雲想了想:「應當不知情吧。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二十年前,彭城伯夫人身在燕京,恐怕真正的孫老爺,彭城伯夫人也是沒見過,所以這才被蒙在鼓裡,況且皇上與董姑娘的舊事,除了英國公和小人,旁人並不知曉。」

朱棣:「她既不知情朕便不怪她,可是經過這件事,朕想明白了,世人但凡行一件事,便有緣由,不會沒有私心。若微雖然早慧又長得貌美,卻也絕非天下難求,為什麼彭城伯夫人急吼吼地把她推薦入宮?」

馬雲怔了怔,想了半晌,沒言語。

朱棣:「這太子妃之父彭城伯張麟當年在永城為官,孫敬之也在永城任主薄,他們二人本就是相識。而彭城伯夫人的娘家在鄒平,這孫家祖籍也在鄒平。看來張家與孫家在永城、鄒平兩地都是鄉親至交,這說明什麼?」

馬雲頓了頓:「萬歲爺是擔心……」

朱棣神色端肅:「百年之後,若兩朝皇后均出自一隅,朕恐她們外威做大,危及社稷。」

馬雲一怔之後,便恍然大悟:「萬歲爺深謀遠慮,小人不及萬分之一。」

朱棣看了馬雲一眼:「你別以為朕不心疼那個丫頭,可是再疼,也比不上親孫子,比不上大明朝這萬里江山。」

馬雲俯:「小人知道了,此事以後再不敢提了。」

朱棣點了點頭:「況且,她跟瞻基的情分也太深了些,又是個極聰明、性子倔又有主見的,若不把他們早早分開,朕擔心這以後,武皇后改朝換代轄制天子的事情會發生在我大明朝。」

馬雲滿臉驚愕,立時跪了下去,再也不敢說半個字。

獨家番外之:朱瞻基選妃,胡善祥、袁媚兒、曹雪柔入選經過。

冬夜,胡宅門外,停著一頂小轎。

胡善祥在侍女彩霞的攙扶下走出大門。

其父胡榮、其兄胡安攜母親和兩個幼妹以及僕人們都在門口送行。

胡安煞有其事地衝著胡善祥揖手致禮:「妹妹大喜,今日一去,再回來時就是貴人了!」

胡善祥面色微紅,有些窘態:「妹妹不敢當,哥哥萬不要取笑。」

胡安一臉笑意,更一臉得意,在他眼中,妹妹已是板上釘釘的皇家貴人,自己這個未來的勛戚也是十拿九穩,想到日後的發達,整個人都飄了起來。

父親胡榮端詳著胡善祥,不無擔心地叮囑:「你兄長的話雖是輕浮,卻也是父兄的期待,只是女兒此去不僅關乎你一人的前程,更是為了咱們胡家上上下下這幾十口人。千萬記得這宮中比不得自家,規矩大、人也多,少不得要受些委屈,女兒就多擔待吧!」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