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盛唐挽歌女主角是谁 > 唐和盐百姓不能承受之重(第2页)

唐和盐百姓不能承受之重(第2页)

然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让几乎让自己崩溃的结论:

经济中心的关中与河北,食盐来源的盐池盐井盐场,绝大部分,都是官营的!榷盐法几乎无法实施!

具体来说,这几大产,就是河东盐池,河北长芦(沧州)盐场,以及凉州盐池。

官方盐池,自己给自己收税,那钱从哪里来呢?

如果加税,这些钱依旧会间接推高官府采买成本,左手倒右手的经济游戏,在封建时代除了增加行政成本外,没有任何意义。

安史之乱后,与安史之乱前,大唐经济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没错,大唐失去了河北!失去了足以供养几百万人吃盐的长芦盐场,同时凉州还被吐蕃攻克,河东亦是处于战火之中。

也就是说,刘晏实施“科学榷盐法”的经济前提,是大唐失去北方的三个主要盐产,大型国营盐场不复存在,不得不从江淮那边大力展私营盐场。

很显然,在安史之乱以前,并不存在这个前提。

第四个谬误:在安史之乱前,用中唐的“科学榷盐法”,可以实现财政大补而不损(或少损)民生。

这个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要弄明白盐税的本质,就要把盐和税两者都分析透彻了。盐是税的载体,盐必有“盐税”,但“盐税”不一定需要盐。

看明白这个问题,剩下的就好理解了。

中唐之所以可以实行榷盐法,其实是因为大唐经过战乱,原有的户籍体系完全解体。换句话说,大唐账册上只有一千万人实际缴租庸调,而收税却还是按六千万人在收!

除了那些死于战乱的人以外,大约有不到两千万人只是从账册上消失了,他们变成了隐户。

说得再明白点,就是朝廷在完全没有办法重建户籍的情况下,利用“人不吃盐会死”的铁律,以盐税来弥补租庸调的损失,让那些隐户们用盐税来交户税税。

中唐盐税为什么到后来一年比一年离谱,根本原因就在于,朝廷重建了户籍体系,重建了以两税法为主体的型税收体系,但却依旧往死里收盐税!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从唐廷分离的后面15o年,一共实行了4个月的榷盐法。然后河北的那些牙兵们一致认为,很不爽,还是自己单独过比较好,于是河北方又脱离唐廷的经济掌控,抵制榷盐法。

安史之乱后,河北百姓比其他方的百姓过得稍微好点,原因是什么,大概也不用说太明白了,懂的都懂。

回到正题来,如果在安史之乱前,就实行中唐榷盐法,会生什么?

泡盐池里洗澡的狗大户们肯定无所谓,但底层百姓怎么办?无数人会被这“不起眼”的盐税压得家破人亡。

由于盐的开采成本,只有加税后的十分之一,私盐必定泛滥成灾。然后朝廷又不得不组建的军队(没错,想想盐商巢)打击走私,这样一定会极大增加行政成本。

被盐税压得破产的百姓,会铤而走险贩卖私盐或者加入盐商的行列,收税盐的销量暴跌;为了收税,朝廷又不得不提高税率,逼得更多的人吃私盐,以此恶性循环。

太阳下面没有鲜事,宋朝的时候,私盐已经无法禁绝,占百姓用盐三分之二还要多。客观规律,不是一个两个穿越者可以扭转的。

鸭子死了嘴都是硬的,可还是没法飞到上去。

近代长芦盐场,民国政府将其交给英国人打理,这个英国人就提出了一个公式,与刘晏的思想高度重合。

把政府盐税设为x,市场零售的盐价为y。那么y=F(x),所谓盐税,不过就是求F函数而已。

盐税的魔鬼,全部都在细节里,哪怕只是给散装食盐套上麻袋运输,也能极大减轻食盐损耗,在不损害盐价的前提下提高税收。这个例子都是在盐税历史上被证实过的方法。

高盐税的危害性,不亚于富人得了糖尿病,这是个很大的话题,由于这些不是本篇内容,所以就不在此多说了。

更晚点送到。

ps:哪位大哥要是穿越回古代当了权贵,记得对百姓好一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