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
李渊再次被呛到了。
不过这次是被惊艳的。
他像是挖到了宝藏一样看向李昊:“此诗是你所作?”
李昊没有正面回应,而是道:
“此诗名为《剑客》,朕昨天在梦中和仙人交流的时候,也做了一首,也是摘星楼的由来。”
“快说。”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好诗!好诗!”
李渊兴奋得站起身来,难以置信地看向李昊。
他这都是师从于谁?
在他的印象中,这小子一直被李世民幽禁,根本就没人教。
按理说大字不识一个才对!
怎么就出口成章了?
难道又是他背后的那些高人所为?
这等文采肯定是要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的,像他这种年龄的少年很难有。
所以平复心情之后,他再次询问:“这些诗真的都是你所作?”
李昊抽了下鼻子:“你先告诉朕一千六百多年前,发生了什么事。”
李渊连忙道:
“周昭王亲自统率六师南攻楚国,最终全军覆没,他也死于汉水之滨。快告诉朕是不是你所作!”
“原来你是想劝朕不要御驾亲征啊?好意朕心领了,但不需要!长生不老药都还没得呢,阎王都拖不走朕!”
说完,李昊一脸幽怨地指向李世民:
“那位让朕与世隔绝了那么多年,朕哪来的这样的文采,肯定是抄的啊!”
“不过你这么问倒是提醒了朕,朕武封了‘威武大将军’,文自然也要自封一个,就叫‘文抄公’吧,位列国公之首!”
“今后但凡朕以李小天的身份出现,你们要么喊朕威武大将军,要么文抄公,不准喊陛下,听到没有?”
曲阜县男、给事中孔颖达彻底按捺不住了。
他提高嗓门,金声玉振道:
“陛下乃一国之君,怎可直言抄袭,还自封为‘文抄公’!这不是有辱斯文,带坏天下文人士子的风气吗?”
孔颖达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曾向大儒刘焯问学,熟读经传,善于词章。
他在文人士子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朝中的文臣们也都很敬重他。
是以他开口后,文臣们都将矛头对准了李昊。
弘文馆馆主,谏议大夫褚遂良道:“陛下,兹事体大,影响甚广,还请你收回自封!”
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虞世南道:“臣附议!请陛下不要在此事上儿戏!”
他话音刚落,房玄龄、杜如晦、许敬宗、薛元敬等二十多个文臣依次出列劝谏。
李昊看了一下,弘文馆的“十八学士”全都参与了。
早在李世民身为秦王时,他就在宫城之西设置文学馆,召集天下名士,号称“十八学士”,让他们掌校图籍,教授生徒,参议政事。
后来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将文学馆改成了“弘文馆”。
从这可以看出,弘文馆里的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的人,是李世民招揽天下文人,实现重文思想的重要机构。
李昊直接说自己抄袭,并自封“文抄公”显然是针对他们的,又怎么可能收回自封?
磕了口瓜子后,他漫不经心道:
“朕自封威武大将军之后,没见武将劝谏,自封‘文抄公’后,你们却集体出动,难不成你们这些文臣比打下江山的武将们高一等?”
“朕前些天抄的一首诗很适合你们,在这就送给你们了!”
说到这,他喝了一口茶,指着他们声情并茂地吟诵了起来: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