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云生去村里老人的家里,连夜忙着照顾突疾病的老妇人,实在太辛苦,便贪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深夜。此时回去极为不安全,便听老人的劝,又待上了一晚。等到他次日回到家中时,才现家里已是空无一人。
直到进了自己的房间,才现了床上母亲留的遗书和物件,顿时泣不成声。
年仅十二岁的林云生顿时如遭惊天霹雳般,瘫软下去。
李记糕点?这不就是自己想吃的那个糕点吗?
怎么就突然让母亲失了身呢?!
莫不是,母亲因为自己才遭难的吧?
一时间,林云生悔不当初,怨恨自己不该贪吃,母亲就不会遭此劫难,父亲也就不会去报仇!
现下,自己该怎么办呢?他们此去凶多吉少,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吗?
心急如焚的云生在家里来回踱步,思忖着是否要去镇上寻找他们。
可是去哪儿找呢?如果父亲去报仇,那就是去了李记的铺子,或者是那掌柜的家里?那母亲会去哪儿呢?对了,肯定是官府!
于是,林云生将母亲留给他的金银细软都小心谨慎地埋进了土里,用花草遮掩起来。又万分珍惜的将母亲的遗书缝进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香囊里。
打算再等几日,若父母亲还未回来,自己便去镇上找他们!
就这样,林云生每日只是摘青菜就米饭吃,煎熬地等了几天,都不见有人回来。
终于再也等不及了,便带上母亲留下的祖传镯子,匆匆赶往镇上去。
所幸云生时常去摆摊,对路熟悉得很,虽然长途跋涉却游刃有余。
刚一走到镇上,就被林清之即将秋后问斩的告示吓坏了。
“这是父亲?父亲为什么会被砍头?!”
云生难以置信地看着告示上的画像和文字,又惊讶又心慌。
“母亲呢?母亲在哪儿?!”
激动的林云生抱头痛哭,只能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
云生边哭边思索,这告示是官府出的,说明告官无用,而母亲看到这告示就必然知道父亲的境况,一定会想办法去救父亲,可如今母亲迟迟未归……说明,她大抵是已经遭了难!
想起母亲在信中所说,让他不要去贸然报仇,他便明白了,此次,父亲母亲必然是得罪了朝中要员,难逃此劫,母亲才写下遗书,希望他好好活下去,将来能够报仇雪恨!
于是,云生强忍悲痛,回了村里。
是夜,云生孤枕难眠,望着空荡荡的房间,不禁痛哭起来。前天,他才高兴父亲身体康复了,一家人终于又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怎么就忽然之间家破人亡,只剩下他一人孤苦无依了?这以后,他该怎么办呢?
怀抱着母亲留下的手镯和遗书,云生艰难地闭上了眼睛。梦里,母亲在向他求救,他又吓醒了过来,不住地颤抖。
于是,云生干脆点着烛灯,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
忽然想起父亲曾经教他的一诗。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顿时,泪如雨下。
又想起这十年来,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切都让他万般不舍。
父亲林清之,才华横溢,品性温良,从未舍得打骂他一句。总是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读书作画,要恪守林家的祖训。父亲常提到的一生廉洁公正的祖父林甫民,虽然他没见过,却听了他不少的事迹,心向往之。他敬爱父亲,敬爱他的才德兼备,敬爱他对母亲的疼惜。
母亲张珍华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温柔娴静,更是淡雅高贵,即便日子清苦,却从未有过抱怨,更爱莳花弄草,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又十分疼爱他,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常常是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给他省出一顿肉来。每当他病了,母亲便寸步不离,生怕他出什么事。
想到这些,林云生不禁黯然,劝自己接受现实。
如今双亲皆不知去向,自己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去京城投奔母亲的故交了。
于是,林云生依依不舍地写下一封告别信,压在母亲张珍华床头。
“父亲、母亲大人,儿已等待数日,不见汝等回来,只好前往京城投奔报国寺慧远方丈。有朝一日,汝等若见此书信,务必写信与我,一家团聚!云生,敬上。”
第二天,林云生便挖出母亲的所有金银细软,带上行李,和母亲的祖传镯子,奔赴京城报国寺,投奔慧远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