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胤禩重生成永璂失忆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我有乖乖地做功课,八哥,奖励弟弟一下吧!”胖哒哒的小家伙稀罕地撒起娇来,胤禩很是不习惯,不过自己弟弟期待的小眼神他当然是抵抗不住的。

胤禟心里当然也是期待的,不过胤俄这家伙撒娇的样子真是辣眼睛,他佯装喝茶,不看胤俄的样子,耳朵却动了动,专注地等着八哥的回答。

“好吧,你们两个可是要一起来做的。”

都出宫了,当然要放松些,两个弟弟还小,都辛苦学了一上午,一点小奖励,胤禩能给的当然要给了。

看他们两个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次就没有要下人帮忙,全是他们仨动手。

胤禩打发他们两个去洗米洗菜,这个简单,他自己则是负责切肉,血淋淋的东西还是不要让两个小家伙沾了。

胤俄还兴致勃勃要去烧火,胤禟才不跟他争呢,脏兮兮的。胤禟用清水仔仔细细地洗掉青菜上零星的泥点,其实给皇家送来的菜都是挑的卖相好干净的。胤禟哪里动手洗过菜,感觉新鲜,又有点嫌弃,嘴角却悄悄地翘了起来,心情很好的样子。胤禟顶多也只能做点洗菜,切菜,递个盐之类的事情,真正做菜的还是胤禩。

看胤禩忙来忙去,胤禟抽出个帕子把八哥额头上的细汗仔细擦去,还拿把扇子卖力地给八哥扇风。

胤禩只感觉心里软乎一片,一点都没感觉累。

坐在灶膛前的胤俄自己用袖子抹了把汗,小脸被火苗映的红通通的,也不感觉热,只觉得挺好玩。

三个人忙活了一两个时辰,才整出了一桌像模像样的菜,也很是不容易。至于味道嘛……,反正三个人都感觉分外好吃。

这次皇阿玛没来凑热闹,真是太好了,胤禟摸着圆滚滚的小肚子,对于这顿饭没有人来打扰,很是满意。

饭后雨停了,地上湿漉漉的,三人也没打算出去,一直在继续看书,忽听到外面的喧哗声。小得子进来告诉主子,是外面出了天虹。一听这话,胤禟胤俄立刻丢下书,跑到外面,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天虹。

绚烂的天虹桥挂在天边,把胤禟胤俄都看呆了,眼睛都瞪得圆溜溜的。

胤禩本来在看两位弟弟有趣的表情,灵敏的听力却听到有人小声说:“这可是不吉的征兆,别有什么大事发生,听老人说过……。”

“嘘…,活得不耐烦了是吧,要死别拖着别人。”

两个人都消了音,胤禩的笑容也渐渐淡去。

“一派胡言!”康熙把奏折重重拍在桌子上,李德全在旁边大气不敢出。

看到小太监向自己使眼色,见皇上没注意到自己,忙轻轻地走开几步,脸色却不好看,这个小太监平常看着还算有眼色,现在是怎么回事,没看到皇上现在心情不好吗?就非得现在说,若不是什么急事,真得给这个小太监一个教训了。

李德全附耳听了几句,忙走到康熙面前,弓腰说:“皇上,是八阿哥求见。”

康熙脸上的表情缓和下来,“让小八进来。”

胤禩走进来,就瞟见了李德全松了一口气的表情,“给皇阿玛请安!”

“真是难得见你,今日没和那两个一起出去?”

胤禩不由地摸了摸鼻子,这语气里怎么还带了点抱怨的意味,大概是他听错了。

“过来坐。”

“嗯”,胤禩在康熙边上坐下,“刚才皇阿玛可是心情不好?”

“都是朝堂上的事,算不了什么,皇阿玛什么没见过。”康熙云淡风轻地说道,也不知道刚才是谁把手都拍红了。

“是什么事?胤禩能知道吗?胤禩想为皇阿玛解忧。”

康熙听了这话很受用,本来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还不是昨日出现天虹,那些人上奏折说是天灾人祸之兆。”

康熙饱读诗书,自然也读过《诗经》上的“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以及《淮南子》等书都把天虹视作凶兆。

“这是有人趁机对新令表达不满呢,朕就知道会有人不安分。”

其实,对于天虹的出现康熙也是心里有些犯嘀咕,但这些还不足以改变他推行新令的决心。因为所谓的凶兆和一些大臣的反对,就朝令夕改,他康熙还不成了笑话。

就是担心这些会影响了人心,下面的人不能执行好新令,最终成了面子工程,收获不到什么效果。

胤禩是想到了会有人把天虹视为凶兆,就如同地震、日食和彗星,甚至还有皇帝顶不住压力,会因为这些凶兆下罪己诏。

他也是怕康熙心情不好,所以才过来,却没有想到会有人把天虹和新令联系起来,果然还是很久没有参与权谋算计了,想事情都变得简单了。

见胤禩有些惊讶,康熙继续说,“这都是巧合,有些人借机生事而已,一群跳梁小丑,朕会解决的。”在儿子面前,康熙表现的很淡定,仿若这些都是挥手即可解决的小事。

胤禩见康熙已有打算,并未烦心,也放下心来。

想了想还是对康熙说:“皇阿玛,虽说书中普遍认为天虹不是吉兆,大家也都这样流传,但是唐朝孙思恭先生曾提出,“虹乃与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儿臣认为孙思恭先生之语还是颇有道理的。

“说天虹不是吉兆者只是自己的臆想而已,它与晚霞秋霜一样都是正常的物候天象,昨日不就是雨后日出,接着出现了彩虹么。”

“师傅刘大夫曾说,他以前游历山川时常常会在瀑布喷泉旁边长能见到天虹,这些都跟雨后天虹相似,也不能都是凶兆。”

胤禩虽没有把天虹与朝政联系起来,却是想到了大清太不重视自然科技了,遇到稀奇的自然现象,常用鬼神之说来解释。几千年学习的都是诗词歌赋,科举看的也是锦绣文章。科学技术不受人重视,即使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了很多理论,创造了了不得的发明,也没有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只是寥寥文字记载,鲜为人知,甚至还可能没有人知道,随着历史湮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